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退出令

鎖定
無巧不成書,央企剛剛肆無忌憚地搶造了一輪地王,國資委和北京市國土局就同時出面祭出了限制央企造地王的政策。
中文名
退出令
相    關
國資委和北京市國土局
屬    性
限制央企造地王
表態時間
3月18日

退出令內容

地王 地王
3月18日,國資委公開表態,明確了16家央企主業為房地產,餘下78家非房地產主業的央企但涉足地產業的,應該加快進行調整重組,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任務後有序退出。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3月19日上午發佈土地供應新措施,宣佈暫停熱點地區高價土地的交易,以穩定土地市場,改進土地交易方式,控制非理性土地競價,設立地價合理區間。在土地競買條例當中,將增加配建保障性房和承擔公益性設施建設等要求。今後北京土地拍賣將不再只是價高者得。
這麼看來,3月15日和17日,一眾央企蜂擁北京土地市場高價搶地,是想趕在國資委和北京市國土局發佈號令前緊急囤地,還是國資委和北京市國土局因為前兩日央企高調爭當地王引起相關層面關注不得不出台政策應對?
顯然是一個謎,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國資委層面,即便是清理與整合央企房地產非主業,也是讓位於央企做強做大的,正如國資委一內部人士對<華夏時報>透露:中國最大的央企相對於世界同行業領先企業仍然有差距,國資委的態度是支持央企儘可能再強大。
業內專家認為國資委清理房地產非主業的政策,實際上是對央企發展房地產業的變相鼓勵,而政府支持央企再強大的態度和房地產業的暴利,是央企肆無忌憚搶“地王”的根源。

退出令趕在政策前拼搶地王

記者在3月14日就從國資委內部獲悉,政府將加緊整合央企非主業,尤其是房地產業。
隨後的3月18日,國資委就下發明令非地產主業央企退出房地產市場的政策;3月19日,北京國土局則宣佈暫停熱點地區高價土地交易設立地價合理區間,競買條例增加配建保障房和公益性設施建設要求。
而就在兩政策出台前的3月15日,北京土地市場出讓的六幅地塊中,有三幅以高地價製造新“地王”紀錄。當時保利、遠洋、華潤、中信等具有央企背景的企業在土地競拍中摩拳擦掌,最後,三幅地塊分別落入遠洋地產[4.93-0.81%]、中信集團旗下北京中信新城房地產有限公司和大股東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的世博宏業手中,三家“製造者”皆是央企背景。另一家央企巨頭保利地產[14.390.28%股吧]雖然3月15日未有斬獲,但隨後的3月17日,終於在經過82輪的激烈爭奪後,以50.4億的總價拍得朝陽區崔各莊鄉大望京村環境整治土地儲備項目4號、5號地,摺合樓面地價近1.8萬元每平米。
央企肆無忌憚搶造地王,其中非地產主業央企更是來勢洶洶。
按照國資委的政策,以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為主業的央企有16家,包括中國建築[3.91-0.26%股吧]工程總公司、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中國保利集團公司、華僑城集團公司等。
但3月15日的三家地王制造者中,竟然沒有一家是國資委確定的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其中遠洋地產去年以來在土地市場頻頻出手。
“因為國資委稱餘下78家非房地產主業的央企應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任務後有序退出,加上北京國土局暫停熱點地區高價土地交易,這些企業有可能早有聽聞,所以在政策正式執行前,儘快囤積土地,而按照房地產開發時間看,即使國資委立即執行上述政策,等這些剛剛拿到地的非地產主業央企開發完手中囤積的土地再退出地產市場,也是好幾年之後的事情了。”京展擔保一地產分析師認為,這意味着國資委的指令如同一紙空文。
“國資委一直在推進央企清理非主業,但是因為許多央企下屬的分公司是地產企業,不好控制這些企業去拿地。”國資委一內部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的解釋再一次證明了上述事實。

退出令16家主流央企是地王

“帶頭大哥”
既然要清理78家“非主流”房地產央企幾成一紙空文,那麼國資委極力打造的16家“主流”房地產央企是否能如其所説,承擔起帶頭維穩樓市的任務呢?
而據記者統計16家已經被國資委確定為主業為房地產的央企,發現其中7家都曾經創下地王紀錄。從2009年總價地王和樓面單價地王看,前10塊地王中,則有8塊已經落入這16家房企手中。
中原地產統計,數據也顯示,國企去年拿地份額佔到了北京土地成交總面積的59%,今年則佔了62%。
“顯然,央企實際上是抬高地價的帶頭大哥。”北京一家民營房企負責人稱。
其中保利地產在土地市場尤為活躍,1月13日,保利地產發佈的公告顯示,僅2009年12月一個月,保利地產用於土地拍賣的資金就高達92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在2009年全年的土地搶奪戰中,保利地產累計投入的資金已高達400億之巨。而地產龍頭企業萬科全年拿地支付地價款尚不到250億元,僅為保利地產的六成左右。財大氣粗的保利一度被業內稱為地王制造者。
而另外一家此前在地產市場名不見經傳的地產企業中化集團下屬的中化方興,因在廣渠門地塊中一戰成名,此著名地王的製造者此次也被列入16家“主流”央企。
“實際上,國資委明確上述16家央企主業為房地產業,則是進一步確認了這些企業在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地位。”京展擔保地產分析師認為。

退出令數據顯示

根據國資委列出的數據,2009年,這16家中央企業房地產板塊的資產總額為5616億元,佔全部中央企業房地產板塊資產總額的85%;銷售收入為1899億元,佔全部中央企業房地產業務銷售收入的86%;淨利潤為188億元,佔全部中央企業房地產業務淨利潤的94%。這些數據表明,中央企業的房地產業務主要集中在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企業。
“國資委保留的16家主流央企,多數是抬高地價的地王制造者,從其自己的統計也可以看出,就算其餘78家央企退出房地產市場,也不妨礙央企繼續製造地王。”上述分析師認為。
央企“地王”暗合國資委大計
如此看來,國資委雖然幾次申明禁止央企拿地王,但其行為看上去難免有些口是心非。
據一家有涉足房地產業務的能源類央企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政府層面,一直認為央企才是中國競爭力的核心,也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而且發展比較穩定,政府比較容易控制。而現在房地產行業來錢最快,國資委並沒有打算去禁止央企進軍房地產行業。
國資委近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儘管受到金融危機衝擊,但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税費總額均實現同比增長。尤其在2010年1月,中央企業實現利潤743.3億元,同比增長200.7%。
但作為主管部委,國資委並未對央企的強勢發展就此滿足。“高層還是認為央企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空間很大。”一國資委內部人士透露。
根據美國《財富》雜誌公佈的2009年世界500強企業排名,我國入圍的企業與世界同行業領先企業的差距仍然較大:例如石油石化行業中,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家企業的年銷售收入合計尚不及殼牌石油公司一家;電信行業中,中國移動[73.80-0.07%]的營業收入僅為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一半;航運業中,中國遠洋[10.321.08%股吧]的營業收入約為馬士基的40%;中央三大電氣集團的營業額僅為美國通用電氣的2.5%左右,約為德國西門子公司的4.4%。
國資委專家認為,央企規模仍偏小,制約了企業規模經濟的實現,不利於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特別是不利於企業在全球化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
“在鼓勵央企強勢發展的背景下,既然目前房地產業資金回報率又快又高,有資金的央企自然會集中投向地產行業,而作為央企的主管部委,整合央企和央企投向房地產,都可以壯大企業,在操作層面自然也可以不衝突。”社科院一專家稱。

退出令2010年年度新詞語

此詞經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專家審定入選2010年年度新詞語,並收錄到《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提示性釋義:指2010年3月18日國資委下發的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退出房地產業務的規定。
例句:儘管對退出令的實施細節還存在疑慮,但輿論對國資委政策的推出速度和善意,還是滿意和理解的。(2010年3月22日《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