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迷鱷

鎖定
迷鱷(學名:Mystriosuchus)意為“湯匙鱷魚”,是植龍科迷鱷屬動物。
別    名
迷鱷的頜部化石
中文學名
迷鱷
拉丁學名
Mystriosuch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蜥形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植龍目
植龍科
亞    科
偽帕拉鱷亞科
迷鱷屬
迷鱷
分佈區域
歐洲
主龍類
Archosauria

迷鱷物種簡介

M. planirostris的頭顱骨 M. planirostris的頭顱骨
迷鱷,是種已滅絕植龍目,生存於三疊紀晚期(諾利階中期)的歐洲。 [1] 
是由埃伯哈德·弗拉士(Eberhard Fraas)在1896年命名,包含兩個種:模式種M. planirostris、M. westphali。模式種的身長約4米,化石為一完整化石,發現於1895年。其顱後骨骼顯示,迷鱷是最習慣水生生活的植龍類,而頭骨顯示迷鱷主要以魚類為食。
過去曾歸類於個別的亞科-迷鱷亞科(Mystriosuchinae),後來歸類於偽帕拉鱷亞科(Pseudopalatinae),但迷鱷與該亞科的大部分成員有生理上的不同。迷鱷曾被認為是種水生動物,在意大利北部發現的一個標本,顯示某些迷鱷是完全海生動物。

迷鱷科學分類

迷鱷的頜部化石 迷鱷的頜部化石
界: Animalia
門: Chordata
綱: Sauropsida
亞綱: 雙孔亞綱 Diapsida
主龍類 Archosauria
目: Phytosauria
科: 植龍科 Phytosauridae
亞科: 偽帕拉鱷亞科 Pseudopalatinae
屬: 迷鱷屬 Mystriosuchus

迷鱷主要形態型

Dolichorostral(長口鼻部)
擁有細長口鼻部,以及佈滿大量的圓錐狀牙齒。它們可能是魚食性,能夠捕抓快速、光滑的獵物,但無法順利追蹤陸地動物。成員包括:古喙龍、狂齒鱷、以及迷鱷。過去一度認為古喙龍與迷鱷因為擁有同種適應演化,而屬於一個個別生物羣(迷鱷科或迷鱷亞科, Huene, 1915),但2002年起迷鱷被認為與副帕拉鱷有較近親緣關係(Hungerbühler, 200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