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迴鑾碑

鎖定
迴鑾碑,位於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御井街城關鎮西完小西側,始建於北宋,該碑毀於明代。 [1] 
迴鑾碑系青黑色石質,無碑首,長方形。現僅存上部一段,整修後高2.9米、寬100米、厚0.3米。全碑60字,現僅存上部31字,為行書陰刻,字大如掌。碑文為《契丹出境》詩,傳為宋真宗所賦,由宰相寇準親書。 [2] 
2019年10月7日,迴鑾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迴鑾碑
地理位置
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御井街城關鎮西完小西側
所處時代
北宋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8-0497-4-020

迴鑾碑歷史沿革

迴鑾碑始建於北宋,該碑毀於明代。 [1] 
迴鑾碑景觀 迴鑾碑景觀

迴鑾碑建築格局

迴鑾碑景觀 迴鑾碑景觀
迴鑾碑系青黑色石質,無碑首,長方形。現僅存上部一段,整修後高2.9米、寬100米、厚0.3米。全碑60字,現僅存上部31字,為行書陰刻,字大如掌,蒼勁挺拔,秀麗流暢。碑文為《契丹出境》詩,傳為宋真宗所賦,由宰相寇準親書。 [2] 

迴鑾碑文物遺存

迴鑾碑現存碑文為詩一首,宋真宗賦詩並書丹。首行題“契丹出境”。全詩如下:“我為憂民切,戎車暫省方。徵旗明愛日,利器瑩秋霜。鋭旅懷忠節,羣胡竄北荒。堅冰消巨浪,輕吹集嘉祥。繼好安邊境,和同樂小康。” [2] 

迴鑾碑歷史文化

迴鑾碑
迴鑾碑(8張)
宋景德元年(1004年),遼聖宗和肖太后以統軍使蘭陵郡王肖撻覽、奚六部大王肖觀音努為先鋒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一直攻到瀕臨黃河北岸的澶州(濮陽)北城(澶州兩城分別在黃河的南北岸),從正面直接威脅宋都開封,北宋君臣大為震驚,以寇準為首的主戰派與參知政事王欽若為首的主和派鬥爭相當激烈。寇準堅決要求宋真宗親臨前線督師抗遼,宋真宗勉強贊同親征。“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眾請駐蹕,以觀軍勢”。準固請日:“陛下不過河,則人心益危,敵氣未懾,非所以取威決勝也”。在寇準等人的催促下,真宗“遂渡河”登北城門樓,“遠近望見御蓋,踴躍歡呼,聲聞數里”,當遼軍數千騎逼近城下時,宋軍迎擊,斬獲大半。肖撻覽被宋軍射死澶州城下。遼統治者請盟,宋真宗許之,十二月,宋遼雙方達成協議,規定北宋每年送給遼國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議和後,遼軍撤走。此盟約史稱“澶淵之盟”。真宗班師回朝時賦《契丹出境》詩一首,傳説寇準將此書丹並立石於真宗駐蹕時用水的井(後人稱該井為御井)旁,稱《契丹出境碑》,也叫《迴鑾碑》。 [1] 
1978年,濮陽縣人民政府重加複製,並建碑亭,以茲保護。
1991年2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來濮陽視察工作,特地參觀了古戚城、迴鑾碑和“中華第一龍”等文物古蹟。指出:“濮陽是個歷史悠久的城市,要好好地把歷史遺蹟保護起來,多做宣傳工作,發展旅遊事業。”根據這一指示,濮陽市和濮陽縣黨政領導將“迴鑾碑”闢為旅遊景點,周建圍牆,又建大門,內植松柏花草,西築寇準祠堂,恢復“御井甘泉”舊貌。

迴鑾碑文物價值

迴鑾碑 迴鑾碑
迴鑾碑《契丹出境》詩為宋真宗於景德元年十二月御駕親征擊敗遼兵後,大會羣臣和詩所作,迴鑾碑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2] 

迴鑾碑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迴鑾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迴鑾碑旅遊信息

迴鑾碑地址

迴鑾碑位於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御井街城關鎮西完小西側。

迴鑾碑交通

自駕前往回鑾碑:從濮陽站出發,大約6.5公里,約需14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