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研究

鎖定
《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研究》是盛美真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1年8月。
該書從社會歷史發展變遷的角度,選取史料記載較多的近代,研究雲南社會風尚變遷;對近代雲南社會風尚在不同時期的變化,促使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的動力,與沿海地區社會風尚變遷相比所具有的類型特點,政府、民間組織促進近代雲南新型社會風尚漸趨穩定中的作用及風尚變遷與雲南近代化進行研究,力圖通過社會風尚透視雲南的近代社會變遷。 [3] 
作品名稱
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研究
作    者
盛美真
類    別
歷史學著作
字    數
218千字
首版時間
2011年8月

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研究內容簡介

該書通過研究普通大眾日常生活中的社會風尚,透視近代雲南社會轉型和近代化;立足於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系統梳理了近代雲南社會風尚不同於全國社會風尚的階段性變遷趨勢;把地處西部邊疆多民族地區的雲南與東部沿海進行橫向比較,分析概括了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的類型特徵;突出研究了近代雲南社會風尚的社會動力來源以及政府和社團對新型社會風尚漸趨穩定的作用。 [3] 

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研究作品目錄

第一章 近代雲南社會風尚的變遷軌跡
第二章 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的動力分析
第三章 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化的基本特徵
第四章 政府與社團在雲南新型社會風尚漸趨穩定中的作用
第五章 雲南社會風尚變遷與近代化 [3] 

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研究創作背景

改革開放之後,隨着學術界在歷史研究領域的不斷深入和拓展,普通民眾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娛樂等日常生活逐步進入中國研究者的視野。盛美真瀏覽有關中國近代社會風尚的研究,發現大多是以開風氣之先的東部沿海地區為主要內容。這固然符合歷史事實,即中國近代風尚變化從地域上看基本是以“五口通商”地區為契機逐步向外擴散為重要特徵的。但從整個中國近代社會風尚變遷來看,其變化並不僅僅侷限於東部沿海地區或發達地區,以雲南為代表的西部民族地區,不僅在時空上與沿海一起跨入了近代,而且實際的變化內容也是比較豐富的。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受自然地理、歷史等因素影響,各地發展相當不平衡,沿海、沿江地區與邊疆省份的社會風尚變遷也必然不同且可能存在較大差異,這一特點要求人們在研究近代中國社會風尚變遷史時,不能忽視對各個區域史的考察與分析。在此背景下,盛美真選定雲南民眾社會生活領域中的“風俗民情”作為博士論文研究方向,並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完成了專著《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研究》。 [3] 

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研究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①雲南由於特殊的歷史地理條件,其近代社會風尚變化的開端明顯晚於全國,然至抗戰,由於其所擁有的政治、軍事等區位優勢,以及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向西南的轉移,在短期內雲南近代風尚的傳播亦呈蔓延之勢。抗戰前雲南近代風尚變遷是一種由點狀向交通幹道沿線發散的態勢,至抗戰雲南為支援內地沿海戰爭而進行的諸方面的調整與適應,也使其在短期內實現了近代風尚在全省各地縣較迅速地滲透與擴散。使原先一度處於落後或半開化狀態的一些民族地區,如雲南西部少數民族居住地瑞麗縣壘允,因戰時政府的經營開發及外來人口的示範帶動,物質行為風尚和思想觀念開始向着近代社會發展的方向迅速轉變。此間,東部沿海地區因戰爭影響其近代風尚傳播與發展的進程明顯減緩,而西南地區的雲南近代社會風尚傳播速度卻大幅提高,急劇擴散到全省各地縣及一些少數民族羣體,甚至某些方面的風尚發展變化一度領先於全國。
②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的軌跡,是經過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開埠通商城市和滇越鐵路為中心,向周圍輻射的初變、漸變,到民初以全省主要城市為中心的制度化、急劇化變遷,至抗戰時期近代社會風尚迅速向全省各市縣及一些半開化的少數民族地區滲透、擴散,無論是空間範圍還是羣體範圍都擴大了。伴隨生活方式由傳統城鄉一體化逐步向以近代城市市場化、社會化為主導的城鄉二元結構演變,以人們日常生活為載體的社會風尚,亦開始由傳統農業文明向近代工商業文明轉變。具體表現為:物質生活和行為風尚漸趨市場化、自由化和平等化,適應近代工商業發展的新思想新觀念,如競爭、民主、自由、平等等日漸盛行。雖然這些變化新舊雜糅、新舊雜陳,變化程度不一,發展也不充分,且主要集中在占人口少數的精英階層和城市居民中,但趨向近代文明的發展方向已經確立,並引領着整個社會風尚的發展潮流。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雲南數千年的封建傳統一點點消退,社會風尚不斷趨新,為雲南社會近代化變遷奠定了生活基礎,更是通向雲南現代化生活的起點。
③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的機制,首先是由西方勢力入侵及開埠通商導致的以通商城市和沿滇越鐵路為中心的社會生態變化,這是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的啓動因素;之後伴隨殖民性商業貿易發展和出國留學人員的陸續回滇,近代元素漸次輸入、成長,新的生活資源優勢出現,這成為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的誘導因素;清末新政時期及民國建立後,在政府制度變革這一關鍵動力的推動下,由官吏羣體、商人羣體及新知識分子羣體等精英羣體為先導引發了城市及交通沿線社會風尚全面而急劇的變化,在這一演變過程中,決定社會風尚急劇變化的關鍵是制度因素。在諸因素中,制度變革能使新型社會風尚的確立具有合法性和正當性,通過權力系統,又能有效動員民間力量,促使近代雲南社會風尚的全面普及和推廣。 [4] 

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研究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研究》
2011年8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0164-3 [1] 

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研究作者簡介

盛美真,河南開封人,法學碩士,歷史學博士,現任教於雲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 
參考資料
  • 1.    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研究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06-23]
  • 2.    作者信息  .中國社會科學文庫[引用日期2022-06-23]
  • 3.    盛美真.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版權頁,目錄頁,導論頁.
  • 4.    盛美真.近代雲南社會風尚變遷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23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