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西方

鎖定
《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西方(第2版)》,託比·胡弗(Toby E. Huff)著,於霞 譯,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此書考察了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為什麼近代科學僅誕生在西方,而科學史上曾經遙遙領先的東方世界卻沒有孕育出近代科學?作者在法律史和歐洲12、13世紀的文化革命中找到了科學的精神氣質之所以萌生在西方的重要線索,正是這種精神氣質使西方產生了獨一無二的近代科學。
中文名
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西方
別    名
the rise of early modern science
作    者
託比·胡弗(Toby E. Huff)
原作品
The Rise Of Early Modern Science
譯    者
於霞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3月1日
頁    數
363 頁
定    價
49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1167632, 7301167636
叢    書
當代科學文化前沿叢書

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西方內容簡介

《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西方(第2版)》為“李約瑟難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答案。作者從西方人的視角對中國的科學與文明、思維方式、法律、教育和考試體系、科學與社會組織等進行了考察,既饒有趣味,又發人深省。認真地閲讀《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西方(第2版)》,會促使人們思考:是什麼奠定了當今世界秩序的基礎?中國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缺少什麼?中國需要從西方學習什麼?現代科學的中心會有可能從西方轉移到東方嗎? [1] 

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西方作者簡介

託比·胡弗(Toby E. Huff),達特茅斯馬薩諸塞大學首席社會學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埃爾福特大學馬克斯·韋伯學院和馬來亞大學客座教授。先後在加州伯克利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哈佛大學科學史系執教。對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和技術政策有獨到的研究。 [1] 

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西方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科學的比較研究
科學的現代性
科學作為一種文明制度
社會學視角的基本原理
科學家的角色
科學的精神氣質
範式和科學共同體
科學的比較文明社會學:李約瑟
本傑明·納爾遜:交流的普遍化及其領域的拓展
小結:當前的問題
第二章 阿拉伯科學和伊斯蘭世界
阿拉伯科學的問題
角色叢、制度和科學
社會角色和文化精英
高等學術研究制度
制度建設和邊緣問題
第三章 伊斯蘭和西方的理性與合理性
伊斯蘭世界的法律背景
歐洲的理性、人和自然
理性和良心
小結
第四章 歐洲法律革命
現代西方法律的發展
教皇革命
傳統邏輯的突破
法人及其權限
革命和十字路口
第五章 穆斯林學校、大學與科學
穆斯林學校:伊斯蘭學院
伊斯蘭的原始科學機構
伊斯蘭醫院
天文台
西方大學和科學的地位
歐洲對新醫學知識的接受
解剖與歐洲大學
附言:中國的解剖學和解剖
第六章 文化氛圍與科學的精神氣質
阿拉伯科學的停滯
內部因素
外部因素:文化障礙和制度障礙
普遍主義規範的缺失
自主的法人實體的缺失
高等教育制度中的特殊主義
精英主義與公有主義
無私利性和有條理的懷疑主義
小結
第七章 中國的科學與文明
中國科學的問題
中國的相關背景
宋、元、明、清的行政體系
中國的法律
教育和考試體系
重申
第八章 中國的科學與社會組織
文言的一些問題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制度障礙和機會模式
小結
第九章 近代科學的興起
哥白尼革命
制度化問題
科學、學術和中世紀革命
權威變革和天文學革命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