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

(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是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紀霖
中文名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
平    裝
54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208076167
出版日期
2008年4月1日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    者
許紀霖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研究了1895-1949年間中國知識分子的人際交往,私人脈絡,團體組織以及與城市公共媒體的關係,是一部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社會生活史。 [1]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作者簡介

許紀霖,1957年生,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及思想史。代表著作有:《無窮的困惑:近代中國兩個知識分子的歷史生涯》、《智者的尊嚴:知識分子與近代文化》、《中國現代化史》(主編)、《尋求意義:現代化變遷與文化批判》等。 [1]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目錄

總序許紀霖
第一章總論:近代中國的‘‘知識人社會”
一、從“士紳社會”到“知識人社會”
二、“知識人社會”的公共網絡:學校、社團與傳媒
三、為何重建社會重心失敗?
第二章士人、城市與權力:清末滬上知識分子的交往網絡
一、日常生活與權力:清末知識分子交往的私誼網絡
1.入上海——初到滬的士人們
2.居上海——多重的日常生活世界
二、認同與權力:清末知識分子交往的會社網絡
1.三種連結方式——會社之形成
2.藉助公共空間——會社之活動
三、政治變遷與權力:清末知識分子交往的集會網絡
1.清末上海的集會
2.集會的發動、組織
3.集會的影響
四、印刷與權力:清末知識分子交往的傳播網絡
1.清末上海的印刷媒介
2.上海的傳播網絡
...........
第七章地緣、學緣與慣習: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知識分子共同體
第八章重建社會重心:戰後知識分子的同仁羣體
一、儲安平與《觀察》羣體
二、《時與文》羣體
三、胡適與《獨立時論》羣體
四、吳景超與《新路》羣體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