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迎春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鎖定
迎春即春節,中國民間最隆重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中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中文名
迎春
定    義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習    俗
有過小年大年的習慣
大    年
臘月最末一天開始

目錄

  1. 1 習俗
  2. 2 小年
  1. 3 大年
  2. 臘八節
  3. 除夕
  1. 新年
  2. 元宵

迎春習俗

在中國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有過小年大年的習慣,並且小年在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日子分別相差一天。

迎春小年

即農曆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王爺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畫火化),向玉皇大帝報告他所在的一家,在過去一年的表現。為了讓灶王爺説好話,要供奉糖瓜,送行時還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讓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來,就是請(買)一張新的灶王畫(畫上畫有灶王爺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廚房。畫的兩側通常貼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橫批:一家之主。

迎春大年

臘月最末一天開始,一直到正月三十或二月初二(龍抬頭)。
從陽曆看,春節在1月21日至2月20日遊動。
北京地區:從臘月初八(過了臘八就是年)直到農曆二月二(龍抬頭),年才算過完。

迎春臘八節

這節日的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每到臘八節,北方地區忙着剝蒜制醋,泡臘八蒜,吃臘八面臘八粥。在南方臘八很少提,臘八節是典型的北方節日。 [1] 

迎春除夕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佈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着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 [2] 

迎春新年

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藴含着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佈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着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3] 

迎春元宵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説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