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迅鯨級潛水母艦

鎖定
迅鯨級潛艇母艦是舊日本海軍新的潛艇母艦命名標準(1912年開始,潛艇母艦陸續取名為“迅鯨”“長鯨”“大鯨”等,執行以“鯨”字為尾的命名標準)實施以來執行此標準的第一級艦,同時也是日本第一級正式的潛艇母艦。
中文名
迅鯨級潛水母艦
外文名
JINGE
所屬國家
日本
所屬艦隊
聯合艦隊
所屬艦種
潛艇母艦
數    量
兩艘

迅鯨級潛水母艦發展沿革

1923年攝於長崎港外,此時迅鯨艦正在試航 1923年攝於長崎港外,此時迅鯨艦正在試航
日本在“八八艦隊”的規劃中計劃建造100多條潛艇,這些潛艇作戰需要補給,潛艇母艦的設計就是為了給這些潛艇提供遠洋補給,並給予偵察和指揮通信貧弱的潛艇。每艘潛艇母艦要求能同時補給9艘潛艇。迅鯨級是日本第一型正規設計的潛艇母艦,原計劃按照14500噸的要求設計,但由於華盛頓條約的限制,最後只能按照8500噸來設計。一戰之前,潛艇母艦均改造自商船,之後,由於現代化潛艇大量建造並逐一編入艦隊,建造正式的潛艇母艦成為時勢之需,“迅鯨”級就成為了應時建造的潛艇母艦。
1935年時的長鯨號,攝於吳軍港 1935年時的長鯨號,攝於吳軍港
迅鯨級兩艦均為長崎造船廠建造,華盛頓條約簽訂後,使得該造船廠工程量鋭減,為此還鬧騰了一些時日。該級艦是首批由民間船廠建造的大型軍艦,主要是彌補由於華盛頓條約的簽署,日本的大型艦艇全部停建給民間船廠帶來的損失。“迅鯨”號建於1922年2月16日,1923年5月4日下水,同年8月30日竣工,最初登記為魚雷艇母艦,1924年12月1日根據艦艇類別等級標準改定正式登記為潛艇母艦。之後編入聯合艦隊,出任第一艦隊第一潛水戰隊旗艦,1944年10月0日遭美軍空襲沉沒。 [1] 

迅鯨級潛水母艦技術特點

迅鯨級常備排水量為7678噸,1934年改裝後常備排水量達到8288噸,增加的排水量主要是來自火力的加強,艦體結構的強化。
主尺度:123米(全長)/16.18米(寬)/6.91米(吃水);改裝後123.47米(全長)/17.15米(寬)/6.6米(吃水),可以看出船體尺寸變化不大,吃水線還下降了。
迅鯨號採用了2台帕森斯式直結式渦輪減速蒸汽機,4座艦本式燃煤鍋爐,2座艦本式煤油混燒鍋爐,綜合達到了7500馬力,這套動力系統成熟穩定,使其能夠以同級中較快的速度(18.5節;改裝後16節)航行。
長鯨動力跟迅鯨幾乎一樣,都採用2台帕森斯式直結式渦輪減速蒸汽機,4座艦本式燃煤鍋爐,但相比於迅鯨,長鯨只有1座艦本式煤油混燒鍋爐,動力有所下降(18.5節;改裝後將近16節)
續航力達到了10400海里/14節,極高的續航能力使其能夠滿足遠洋潛艇作戰需求。
作為潛艇母艦這種支援艦船,防護方面幾乎未做考慮,畢竟這不是正規作戰艦艇。
裝載方面迅鯨號可以搭載補給用重油1900噸,魚雷27條,潛望鏡3具。都是潛艇急需的物資。
迅鯨的自衞火 力改裝前有2座雙聯裝三年式140毫米L/50炮,2座單裝三年式76毫米L/40高炮,2挺7.7毫米機槍,
1934年改裝後火力為2座雙聯裝三年式140毫米L/50炮,2座單裝三年式76毫米L/40高炮,2座單裝九六式25毫米高炮,4挺13毫米機槍,加裝21號電探,主要是增強了防空火力和探測能力。
改裝後長鯨號有2座雙聯裝三年式140毫米L/50炮,2座單裝三年式76毫米L/40高炮,4座三聯裝、1座雙聯裝九六式25毫米高炮,4挺13毫米機槍,加裝21號電探,相比較迅鯨,長鯨防空火力增加的更多,這也是戰爭中其能死裏逃生的重要原因。 迅鯨號還擁有水上偵查機1架,負責提供偵查,提供火力校準。
迅鯨號艦員為364人,限於當時的自動化水平,當時大型艦艇普遍需要數百人的船員。 [2] 
長鯨號艦員達到399人,比迅鯨還多,主要是後期設備增加,需要有更多人員操作。  [2] 

迅鯨級潛水母艦性能數據


改裝前
改裝後
標準排水量
5160噸
6240噸
航速
18.5節
16節
主 火力
4門140毫米炮,2門76毫米炮
4門140毫米炮,2門76毫米炮
副火力
2挺7.7毫米機槍
迅鯨為2門25毫米高炮,4挺13毫米機槍
長鯨為14門25毫米高炮,4挺13毫米機槍
電子設備
-
21號電探

迅鯨級潛水母艦服役事件

迅鯨級潛水母艦迅鯨號

此圖為1935年停泊於吳港的迅鯨號 此圖為1935年停泊於吳港的迅鯨號
迅鯨艦在服役後被編入聯合艦隊,同時出任第一艦隊第一潛水戰隊旗艦,兼備潛艇母艦的各項任務以及出任旗艦所需設備,併成為日後香取級訓練巡洋艦的主要設計參考。迅鯨級服役後迅速取代韓崎和駒橋成為日本海軍最新的潛艇母艦,但隨着潛艇技術的發展,迅鯨級已經不能為新型潛艇提供補給了。由於艦型渾圓結實突顯長度不足,以致上部構造,幹舷等偏高,因此,1934年“友鶴事件”後進行加強復原性等性能改善工程。1934-35年,迅鯨和長鯨分別在佐世保海軍工廠和吳海軍工廠進行現代化改裝。 [2] 
侵華戰爭期間,“迅鯨”號曾臨時出任工作艦至海南島一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迅鯨號擔任第七潛艇艦隊第4戰隊母艦,肩負南洋沿海防衞任務。其後繼續活躍於南洋一帶。
1944年10月10日在沖繩島西岸遭美軍航母特混編隊空襲而沉沒。

迅鯨級潛水母艦長鯨號

服役後,長鯨號立即出任第二艦隊第二潛水戰隊旗艦,此時此艦被編入航空母艦類別,1924年12月1日依據艦艇類別標準改稱為潛艇母艦。
此圖為停泊於棉蘭老島的長鯨號,注意艦體白色的波浪迷彩 此圖為停泊於棉蘭老島的長鯨號,注意艦體白色的波浪迷彩
隨着潛艇技術的發展,迅鯨級已經不能為新型潛艇提供補給了。於是在1934-35年,長鯨在吳海軍工廠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改裝後返回現役。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長鯨號擔任第三潛艇艦隊第6戰隊母艦,其率領伊-121,伊-122,伊-123,伊-124四艘潛艇,歷經菲律賓戰役等會戰,竭盡職責,雖然身負重創依然支撐至戰爭結束。
1945年7月30日,美軍航母特混編隊首次空襲舞鶴港口,停泊於該港的長鯨號也因此受損,至戰爭結束時它以輕傷狀態停泊於舞鶴港口,1947年初出任特別運輸艦從事復員運輸,1948年在尾道解體。 [1] 

迅鯨級潛水母艦總體評價

迅鯨級是日本第一艘正式的潛艇母艦,並因此在日本海軍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作為華盛頓條約下的產物,迅鯨號在服役後活躍於太平洋各個角落,也曾參與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更是活躍一時,最終在戰爭末期被擊沉。這也是舊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瀕於崩潰的一個縮影。 [1]  [2] 
參考資料
  • 1.    唐茜.風花雪月:日本海軍名艦全史(上):從幕末至現代八百餘艘艦艇名稱由來及艦歷縱覽.中國:台海出版社,2016年
  • 2.    野村実.『日本海軍の歴史』ISBN 4-642-03745-4.日本:吉川弘文館,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