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辶(chuò音)是一個漢字部首,由“辵”(chuò)演化而來,是“辵”的偏旁異寫之一,也做“⻎”。
“⻌”書寫起很像“之”字,故俗稱為“走之旁”。例字有“跡”,“過”。
中文名
拼    音
chuò
部    首
五    筆
pyny
倉    頡
INNO
鄭    碼
WAAA
四角號碼
30300
筆畫數
3
字結構
單一結構
注    音
ㄔㄨㄛˋ
異體字
辵、辶
統一碼
8FB6

基本釋義

chuò [1] 
1.漢字部首。俗稱“走之旁”
示例:運、迥、迷、送、遠、退、道、遼、逆、巡、邊、逃等。

古籍解釋

廣韻》醜略切《集韻》敕略切。《説文》乍行乍止也。
又《六書故》循道疾行也。
又與躇通。《公羊傳·宣六年》躇階而走。《注》躇,一作辵。 《六書正譌》從彳從止,會意。隸作辶。有與足彳三部相通者。互見本注。 [2] 
參考資料
  • 1.    《説文·辵部》“辵,乍行乍止也。”
  • 2.    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