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豐社區

鎖定
農豐社區是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硤石街道下轄社區,全社區轄14個村民小組,總户數518户,總人口1769人。總面積2.87平方公里。
中文名
農豐社區
行政區劃代碼
330481001014 [2] 
行政區類別
社區
所屬地區
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硤石街道
地理位置
杭嘉湖平原
面    積
2.87 km²
電話區號
0573
郵政編碼
314400
人口數量
1769 人
車牌代碼
浙F

農豐社區基本概況

農豐社區地處硤石鎮東南部,東起曹家河、西至黑木板橋港;南起江南大道、北至振興路,隸屬硤石街道,屬城郊結合部,區域面積2.87平方公里,2002年6月10日撤村建居,2005年9月16日成立農豐股份經濟合作社。全轄區設14個自然組,總户數565户,總人口2286人。社區三副班子共7名社區幹部,1名大學生村官。2014年實現總收入762.65萬元,比上年增長57.2%,經營性收入521.96萬元,比上年提增51.8%。東苑農貿市場招租收入78.80萬元,比上年提增13.0%。集體經濟的發展使全體居民得到實惠,2013年社區股民分紅額為81.3萬元,比上年提增13.9%。
社區黨委根據區域網格特點和企業情況,劃分為三個網格黨支部和一個企業支部,分別是九虎黨支部、錢江黨支部、康樂黨支部和海龍黨支部,共有黨員95名。東苑農貿市場2013年被評為“浙江省文明示範農貿市場”和“浙江省四星級農貿市場”,2014年被評為“浙江省放心市場”。
社區先後被評為浙江省級“文明村”、浙江省“衞生村”、浙江省“全面建設小康示範村”、浙江省“民主法治社區”、嘉興市級“文明村”、嘉興市“四星級民主法治村”、 嘉興市“民主管理居務公開示範村”、嘉興市“優美庭院示範村”、嘉興市“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社區”、海寧市級“文明村”、“優美庭院示範村”、“健康示範社區”、“幸福家庭關愛工程示範村”、“三無達標村”、“計劃生育合格村”、“交通安全村”、“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先進村”、“人民調解先進集體”、“殯葬改革和管理工作先進村”、“五四紅旗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綠化示範村”、“五星級文明社區”,海寧市先鋒工程建設“五好”示範黨組織、海寧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是海寧市三個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示範村和海寧市首家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村之一。 [1] 

農豐社區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農豐社區已實現通水 、通電 、通路 ,無路燈。全社區有 0户通自來水,有 15 户飲用井水,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 100 %)。有 15户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户15户;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 15户。
該社區到金塘鄉道路為通路;進社區道路為土路面;社區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3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13 公里,全社區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1 輛,摩托車6輛。
全社區建有沼氣池農户11 户;裝有太陽能農户 4户;建有小水窖 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 0 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62畝,有效灌溉率為 90 %,其中有高穩高產農田地面積 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畝。
該社區到2010年底,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 0 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5 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 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0户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豐社區發展重點

農豐社區存在問題: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加大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醫療衞生環境。
農豐社區的發展重點主要是:增加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06畝,養殖業方面發展豬140頭、牛15頭、羊80只,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社區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3800元。

農豐社區社區工作

農豐社區堅持每月一次社區工作者政治、業務學習。成立了社區志願者隊伍,有義務巡邏隊、義務護綠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率超過85%。 社區有文化團體,下轄3支社區文體骨幹隊伍,包括腰鼓隊、興趣愛好小組、高蹺獅子隊等,豐富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羣眾性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心,引導社區羣眾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為社區本着“管理並舉,重在服務”的原則,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現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服務站,開設便民利民的自行車維修、家政服務、家電修理、美髮、補鞋等為民服務攤點10個。全年開展志願者大型活動4次,如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助殘日為民服務活動等等。特別重視對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户和確有困難的統戰對象的服務,經常走訪他們,盡一切所能為其解決實際困難.每逢重大節日,社區對優撫、特困對象或高齡老人進行上門慰問,全年慰問活動已達2次以上,慰問人數100多人。我們還積極發動全社區居民奉獻愛心,互幫互助,在社區內進行結對幫困,幫撫率達100%,通過一系列的優撫幫困活動,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温暖。將服務型社區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中,使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充分體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區水平,真正實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