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田生態系統

鎖定
農田生態系統是生態學名詞,指農業生物羣落與農業無機環境構成的生態整體。 [2] 
農田生態系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在其中,生物與環境共生共長。農田是繁衍生息、養育人類的土地,農田生態系統中的各個元素都與古代人民百姓的生活勞作息息相關。 [2] 
中文名
農田生態系統
外文名
Farmland ecosystem
適用領域
農業管理
所屬學科
環境科學

農田生態系統概念釋義

農田生態系統名詞解釋

農田生態系統是人類為了滿足生存需要,積極干預自然,依靠土地資源,利用農田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以及農田生物種羣之間的關係來進行人類所需食物和其他農產品生產的半自然生態系統。 [3] 

農田生態系統主要特點

農田生態系統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區域,含耕地、田埂、園地、農田林網、灌渠等,面積合計179.29萬平方千米,佔中國陸地面積的18.68%。 [1] 
從空間來看,水田旱地大致以淮河為界,淮河以北多為旱地,北方農田集中分佈於幾大平原區,少量水田主要分佈在東北三江平原、松花江河道兩旁及遼東灣;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西南地區旱地分佈集中。灌木和喬木園地主要分佈於南方,較有代表性的類型有西雙版納橡膠園、雲南茶園、海南島熱作園、宿州碭山梨園等。 [1] 

農田生態系統影響因素

農田生態系統依然受到自然界的影響,諸如日照、温度、濕度和降水等環境因素外,還有雜草的存在以及其他生物的遷入、遷出也對系統產生着重要的影響。其發展和演變除了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同時還受到社會規律的支配。 [4] 

農田生態系統名詞辨析

農田生態系統—農業生態系統
農田生態系統與農業生態系統不同,它們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農業生態系統是在一定時間和地區內,人類從事農業生產,利用農業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以及與生物種羣之間的關係,在人工調節和控制下,建立起來的各種形式和不同發展水平的農業生產體系。這個系統是指大農業生產體系,而農田生態系統僅是就種植業而言的,所以從範圍上來講,農業生態系統不僅在空間範圍上大於農田生態系統,而且從內涵上也包括了農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是農業生態系統中的一個主要亞系統。 [4] 

農田生態系統術語分類

  1. 稻田生態系統:中國水稻田面積達3.166×107公頃以上,佔全國耕地面積的23.8%,其分佈遍及全國,南起海南省三亞市,北至黑龍江省漠河市;東自台灣,西達新疆;低自東南沿海的潮田,高至海拔2700米以上的西南高原。在暖温帶及其以北的水稻田佔全國水稻田的10%,屬於北方稻區,主要分佈於河谷平原地區;北亞熱帶水稻佔全國的54%,主要分佈在長江各大小支流河谷平原,集中在太湖、洞庭湖、鄱陽湖及川西平原;中亞熱帶及其以南的水稻佔全國的36%,包括華中、華南和西南,分佈形式多樣,在珠江三角洲、漢江三角洲和台灣西部平原分佈比較集中,在丘陵、山區和山間盆地比較分散。從全國範圍來看,中國水稻田90%集中分佈於秦嶺淮河以南,且以東南部最為密集。 [3] 
  2. 旱作農田生態系統:旱作農業是指在降水量偏少、有水分脅迫而無充分灌溉條件的半乾旱和半濕潤偏旱地區,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從事農業生產的雨養農業。旱作農田生態系統帶有濃厚的“順應天時”的色彩,強烈地受制於自然降水條件。旱作農田生態系統的生產潛力,很大程度上是由自然降水的豐缺及其時空分佈狀況決定的。風調雨順的年份,旱作農田生產水平較高;乾旱年份或降水季節分配失衡而導致作物水分供求錯位的年份,旱作農田生產受損減產甚至絕收。因此,旱作農田生態系統是一種典型的粗放經營、功能脆弱、可持續發展基礎薄弱的農田生態系統。 [3] 
  3. 灌溉農田生態系統:一般意義上的灌溉農田系統指具有灌溉條件的旱地農田,介於水(稻)田生態系統和旱作農田生態系統之間,灌溉農田生態系統亦為開放度極高的人工生態系統。灌溉農田與水田、旱作農田、荒漠或其他灌溉農田毗連,其邊界主要取決於灌溉水源條件。區內光熱資源豐富,光、温水匹配較好,作物產量較高。越乾旱的地區,灌溉增產幅度越大。 [3] 

農田生態系統價值意義

農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的存在,對於保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也有着較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人們通常僅僅關注農田生態系統的農產品生產的功能,而忽略了它的生態作用,即農田生態系統作為城市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之間的緩衝區和生態庫的作用。農田生態系統不論是在空間位置還是自然程度上,均介於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程度最高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程度最低的城市生態系統之間。它既可以作為一道屏障,又可以為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擴散提供空間。 [4] 

農田生態系統實際應用

  1. 生物生產:農田生態系統中生物生產過程就是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吸收無機物合成有機物質的過程。人類投入化肥等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促進了生物生產。由於農田生態系統的開放性,生物生產過程僅為物質循環過程的一部分。 [4] 
  2. 能量流動:農田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與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太陽輻射能,另一部分為人工輔助能,包括有機能和無機能。因此,農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不僅有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在植物、草食動物和肉食動物之間以及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傳遞,而且還有人類為提高作物的生產力而投人的輔助能量的流動。輔助能量的投人形式主要是有機肥、化肥、勞動力、畜力、柴油等。農田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結果是提供人類需要的能量,存儲在農產品中。 [4] 
參考資料
  • 1.    鄭華編著.中國生態系統多樣性與保護[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01:827
  • 2.    陳菲菲著.“天人合一”生態智慧下的唐詩宋詞英譯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20.06:146
  • 3.    陳阜,隋鵬主編.農業生態學 第3版[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9.01:58-59
  • 4.    王輝主編;陳進紅,孟亞利副主編.農學概論[M]: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8.0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