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產品加工業

鎖定
農產品加工業是指對糧棉油薯、肉禽蛋奶、果蔬茶菌、水產品、林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等進行工業生產活動的總和。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着農業和農民,一頭連着工業和市民,亦工亦農,既與農業密不可分,又與工商業緊密相聯,是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2]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有了長足發展,已成為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對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提高人民羣眾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髮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 
2020年,中國農產品加工營業收入超過23.2萬億元,較上年增加1.2萬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7.5%。當前科技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貢獻率已達到63%。 [1] 
中文名
農產品加工業
包    括
農業物料--人工種養
原    料
野生動植物資源為原料
進    行
工業生產活動的總和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歷史

2016年4月19日,農業部印發了《關於開展農產品加工業質量品牌提升行動的通知》,決定從2016年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農產品加工業質量品牌提升行動。 [7] 
2017年10月28日,農業部辦公廳印發通知,部署在全國開展為期三年的農產品加工業、農村創業創新、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百萬人才培訓行動,計劃於2018-2020年,在全國組織培訓農產品加工業、農村創業創新、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人才100萬人次。 [6] 

農產品加工業主要分類

農產品加工業 農產品加工業
國際上通常將農產品加工業劃分為5類,即:食品、飲料和煙草加工;紡織、服裝和皮革工業;木材和木材產品包括傢俱製造;紙張和紙產品加工、印刷和出版;橡膠產品加工。
我國在統計上與農產品加工業有關的是12個行業,即: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煙草加工業、紡織業、服裝及其他纖維製品製造業、皮革毛皮羽絨及其製品業、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製品業、傢俱製造業、造紙及紙製品業、印刷業記錄媒介的複製和橡膠製品業

農產品加工業解決對策

農產品加工業指導思想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首先應清楚自身的優勢所在,要注重利用當地農產品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地域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進行農產品加工。既要着眼於國內市場需求,又要瞄準國際市場需求,不斷滿足社會對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數量和多樣化、多層次、優質化、方便化、安全化、營養化等需求。

農產品加工業發揮優勢

農產品桂冠 農產品桂冠
因地制宜地發揮本地在資源、經濟、市場和技術等方面的區域優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提倡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積極發展有明顯優勢的農產品加工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農產品加工業區域性佈局。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低層次惡性競爭產業結構重疊,比如山東可根據區域性優勢重點發展蔬菜出口加工。

農產品加工業採取措施

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規模要與原料基地和銷售市場輻射半徑相適應,不宜盲目求大。要實行“大中小”結合,堅持大、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共同發展,重點扶持一批大中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實行產加銷一體的產業化經營,促進其不斷髮展壯大,成為農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型主體。

農產品加工業加大力度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農產品加工業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放到重要位置。在保護和優化具有民族特色風味的傳統工藝的同時,加大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力度。大力引進和開發應用高新技術、設備和工藝,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不斷培育和提高企業自主開發能力,着重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品質和檔次,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要把安全和健康食品加工作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重點,加快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步伐,努力擴大加工企業的規模,培育出一批效益更高、競爭能力更強和帶動能力更大的龍頭企業;提高蔬菜、果品、水產品精加工、雜糧深加工能力和糧食轉化的速度;合理調整農產品加工業佈局。不斷提高整個農產品加工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要素向農產品加工增值潛力大、效益高和前景廣闊的行業或領域流動。

農產品加工業政府管理

政府引導,綜合協調管理,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的整體進步.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是一個集生產、加工和銷售於一體的系統工程,要求從原料的生產到加工和銷售各環節的協調發展,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產業化經營為保障。要樹立系統發展的思路。採取有效措施,打破部門和地區的界限,成立協調組織,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的領導。

農產品加工業價值意義

農產品加工業為耕者謀利、為食者謀福,處於農頭工尾、糧頭食尾,一頭連着農業、農村和農民,一頭連着工業、城市和市民,溝通城鄉、銜接工農、亦工亦農,被稱為離‘三農’最近的產業、與老百姓最親的產業,也被稱為農產品的第二次生命。 [5] 
農產品加工業連接工農、溝通城鄉,行業覆蓋面寬、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用強,是產業融合的必然選擇,已經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建設健康中國保障羣眾營養健康的重要民生產業 [10]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破解農產品賣難滯銷、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支撐。 [11]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

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着農業、農村和農民,一頭連着工業、城市和市民,行業覆蓋面廣、發展水平層次不齊。當前,一方面,不少企業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加工企業經過創新發展,脱胎換骨,成為行業領軍企業,帶動了園區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 [12]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優勢

過去經濟發展落後,收入水平低下,消費者有消費意願卻沒有消費能力。現在經濟快速發展,羣眾的錢包鼓起來了,消費動力也隨之增強、層次亦有所提升,由過去的吃飽穿暖轉入吃好穿美、健康養生。農產品加工業要立足推動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聚焦綠色引領、技術創新、培育主體、產業融合、園區聚集5大任務,集中攻克一批引領性、突破性、複合型關鍵技術,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打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升級版。 [5] 
我國將全面進入營養健康新時代,營養健康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新的歷史使命戰略目標和優先領域。未來30年,以營養健康為導向的農產品加工業將迎來井噴式高速發展的黃金期、戰略機遇期關鍵期。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導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立以營養健康引導消費、消費引導專用原料生產、品種選育和種植養殖的全新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管理體系服務體系和創新體系,任務艱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5] 
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要以營養健康為目標,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提高人民羣眾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5]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劣勢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產業大而不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很突出,在滿足城鄉居民美好生活需求方面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加工業與種養業規模不匹配、加工產業結構不合理、內生增長動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特別是企業規模偏小、管理水平較低、產業鏈條短、技術裝備水平不高、高質量產品供給不足、優質綠色品牌加工產品缺乏等。 [8] 
近年來,隨着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人才需求快速增長與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農產品加工業人才隊伍總體規模偏小、結構不合理、綜合素質不高、創業創新能力不強,尤其是領軍人才、尖子人才不足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 [9] 

農產品加工業主要數據

2011—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從13萬億增加到20萬億元,年均增長11%。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7.6萬家,大中型企業比例達到16.15%,年銷售收入1億以上的企業近2萬家,100億以上的龍頭企業達70家(其中500億以上5家)。“十二五”期間,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入累計達到16.8萬億元,年均增長19%,其中2015年預計達4萬億元,同比增長9.7%;實現利潤總額1.2萬億元,同比增長8%,為新常態下穩增長發揮了重要帶動作用。 [14] 
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7.8萬家,完成主營業務收入近20萬億元,“十二五”年均增長超過10%,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由1.7:1提高到約2.2:1,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5%。 [10] 
到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1萬億元,佔製造業比例為19.6%,成為行業覆蓋面寬、產業關聯度高、中小微企業多、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用強的基礎性產業 [13] 
據統計,2017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5%(扣除價格因素),較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4萬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較2016年上升1.2個百分點,延續自2016年年初以來的企穩回升態勢。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