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鎖定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地處南京鐘山風景區南麓,是國務院1957年批准成立的農機科研院所,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學科羣的主要依託單位之一。
研究所成立之初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台水稻插秧機,此外還研製了漚田繩索牽引機、遠程噴霧機、畜力水田犁、手扶拖拉機、旋耕機和脱粒機等農田作業機械。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形成了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特色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化、施藥技術與裝備、農業工程、農業資源開發、質量控制與檢測及農業機械化發展8個學科共32個研究方向的學科體系。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有在職職工232人,其中研究員19人、高級工程師57人;設有8個科技創新中心及2個實驗室。 [1] 
中文名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外文名
Nanj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簡    稱
農業農村部農機所·NIAM MARA
創辦時間
1957年
學校類別
國家級農機科研院所
主管部門
中國農業科學院
現任領導
陳巧敏(所長)
胡志超(黨委書記)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
博士後
科研工作站1個
地    址
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門外柳營100號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發展歷史

1956年5月29日,在原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農具系基礎上籌建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院所會議
院所會議(4張)
1957年10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隸屬農業部.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領導。
1965年8月,轉歸八機部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領導。
1969年2月,下放江蘇省,同年10月,該所撤銷,人員併入淮陰市清江拖拉機制造廠。
1974年,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將下放的原南京農機化所與下放在六合縣的原江蘇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所的人員調集在南京市中山門外柳營成立江蘇省農業機械化研究所,隸屬江蘇省機械工業局。
1979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恢復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由農業部與江蘇省雙重領導,以農業部為主。 [2] 
2018年,根據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農業農村部所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的批覆》,研究所名稱由“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變更為“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3]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科研條件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人員編制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有在職職工232人,其中研究員19人、高級工程師57人。 [1]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胡志超、謝煥雄
第一屆研究生學術沙龍 第一屆研究生學術沙龍
農業部人才培養“神農計劃”人選:吳崇友
中國農科院跨世紀科技開發與技術推廣帶頭人:陳巧敏
中國農科院農科英才領軍人才:胡志超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峯高層次人才:胡志超
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第三層次)人才:陳巧敏、謝煥雄
江蘇省中青年首席科學家:胡志超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胡志超、謝煥雄 [4]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科研部門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擁有8個科技創新中心,2個實驗室;1個農業部重點開發實驗室;1箇中國農科院重點開發實驗室,1個農業部工程技術中心,1個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箇中國農業科學院工程技術中心,1個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箇中國農業科學院觀測試驗站。 [1] 
農業部重點開發實驗室:農業部農業機械重點開放實驗室
中國農業科學院重點開發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工程技術中心:農業部南方種子加工工程技術中心
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農作物機械化收穫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工程技術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技術中心
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京市農業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觀測試驗站: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
所屬科技創新中心:主要農作物生產裝備工程技術中心、農業資源開發與設施農業工程技術中心、農副產品加工工程技術中心、植保與環境工程技術中心、農機化發展研究中心、特色經濟作物生產裝備工程技術中心、農機質量控制與檢測中心和農業工程規劃設計中心
所屬實驗室:油菜機械功能實驗室、花生機械功能實驗室 [5]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科研成就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科研成果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共獲得各類科研成果1300多項,各類科技獎勵160多項,其中國家、部、省級獎勵120多項,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百餘項。 [1] 
獲獎時間
成果名稱
獲獎類別及等級
2010年
綠茶加工新技術及其關鍵設備
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二等獎
2010年
高效施藥技術研發與示範
江蘇省科技成果三等獎
2010年
綠茶加工新技術及其關鍵設備
江蘇省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9年
花生機械化收穫技術裝備研發與示範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一等獎
2009年
高效寬幅遠射程機動噴霧機
江蘇省科技成果三等獎
2009年
江蘇省農業機械化適應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思路調研
江蘇省優秀軟科學成果三等獎
2008年
大中型種子加工成套技術裝備研製與集成
中華農業神農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
茶葉生產加工機械化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開發
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二等獎
2008年
大中型種子加工成套技術裝備研製與集成
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
茶葉微波加工技術及設備的研究
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三等獎
參考資料來源 [6]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學術期刊

中國農機化學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主管、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主辦的我國農業機械化領域指導性和權威性學術刊物,是《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庫》(萬方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重慶維普數據庫等多個數據庫的統計源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 [7] 
農業開發與裝備》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主管,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機化研究所主辦,是集技術性、研究性、實用性於一體的綜合性一級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等多家國內權威數據庫全文收錄。 [8]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榮譽表彰

2020年,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被評為2019年度中國農業科學院平安建設優秀單位。 [9] 
2022年4月,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農機化發展與智能信息研究中心被授予江蘇省工人先鋒號。 [18-19]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人才培養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學科建設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招生簡章顯示,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共有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和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農業管理、農業經濟管理 [10]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農業機械化工程 [11]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12]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教學建設

  • 研究生培養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有博碩研究生導師36人。 [13] 
  • 研究生獎勵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助學金及助研津貼最低標準為第一學年:1500元/月;第二、三學年:2300元/月。學業獎學金入學當年均為8000元;入學第二、三年分為一等(9000元/年,20%比例),二等(8000元/年,80%比例)一年一評。 [14]  研究生在學期間可申請國家及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等設立的各類獎學金,如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研究生入學優異獎、“大連三儀獎學金”、“先正達獎學金”、中期考核優秀獎、優秀畢業生獎等。 [15]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文化傳統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形象標識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標識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分為三物體的組合,分別是代表機械的齒輪,代表農業機械化的特殊標識,以及環繞的稻穗。下方為研究所的英文簡寫。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精神文化

所訓:守初心服務三農、擔使命器利農桑
發展目標:以科學研究為根本,以產業開發為動力,以社會服務為依託,以管理創新為抓手,堅持科學研究、產業開發和服務社會三位一體 [1]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機構領導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所長、黨委副書記
陳巧敏
黨委書記、副所長
胡志超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肖體瓊
副所長
曹光喬
參考資料來源 [16]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歷史領導

任期
姓名
任期
姓名
1957.10-1959.3
顧復生
1959.3-1968.12
任經緯
1980.11-1982.6
朱建羣
1983.8-1987.1
施廷宰
1987.1-1992.5
奚會昆
1992.5-2003.1
楊德水
2003.1—2012.8
易中懿
參考資料來源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