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業與工業化

(201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鎖定
《農業與工業化》是201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中文名
農業與工業化
作    者
張培剛
出版時間
2019年 [1]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
9787100172837

農業與工業化內容簡介

《農業與工業化(中華現代學術名著7)》是1949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的《哈佛經濟叢書》第85卷,是本試圖從歷史上和理論上比較系統地探討農業國工業化問題的學術專著,曾獲該校1946-1947年度論文獎和“威爾士獎金”,在國際上聲譽卓著,被譽為“發展經濟學”的奠基之作。1951年譯成西班牙文,在墨西哥出版;1969年,英文本又在美國再版。
《農業與工業化(中華現代學術名著7)》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將面臨如何實現工業化的問題為中心目標,從世界範圍來探討農業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將要遇到的問題,特別是農業與工業的相互依存關係及其調整和變動的問題。作者從大師的歷史文獻和統計資料中,向英、法、德、美、日、蘇聯諸國,尋求“產業革命”以來它們各自實行工業化的經驗和教訓;並立足於農業國家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加以考察。 [2] 

農業與工業化圖書目錄

英文版序言
自序
《農業與工業化》的來龍去脈
農業國工業化理論概述
導論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述評
第一節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第二節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Partial Equilibrium Approach)
第三節 區位理論分析方法(Approach from the Location Theory)
第四節 分析方法評論
第二章 農業與工業的相互依存關係
第一節 聯繫因素之一:食糧
一、人口與食糧
二、食糧與經濟活動的區位化
三、收入與對糧食的需要
第二節 聯繫因素之二:原料
一、加速原理與週期變動
二、原料成本與工業區位
第三節 聯繫因素之三:勞動力
一、人口與勞動力供給
二、人口的職業轉移——勞動力自農村轉入工商業以及自工商業轉入農業
第四節 農民作為買者與賣者
一、農民作為買者
二、農民作為賣者
第三章 工業化的理論
第一節 工業化與產業革命
第二節 工業演進中的發動因素與限制因素
一、發動因素:企業創新管理才能及生產技術
二、限節因素:資源及人口
第三節 工業化的類型
一、工業化的開始
二、工業化的程序和階段
三、工業化的速度
第四章 工業化對於農業生產的影響
第一節 工業發展與農業改良
第二節 當作生產單位的農場
第三節 農業機械化
一、機械化的方式
二、機械化的條件
三、機械化對於生產的影響
第四節 農作方式的重新定向
第五節 農業在整個經濟中的地位
第五章 工業化對於農場勞動的影響
第一節 關於“補償作用”(Compensatory Effects)的諸種學説
第二節 勞動在農業收入中所得的份額
第三節 勞動力從農場到工廠的轉移
一、關於行業間及區域間勞動力轉移的學説
二、機器代替農場勞動力
三、工業對於農場勞動力的吸引和吸收
第六章 農業國的工業化
第一節 農業與中國的工業化
一、簡釋
二、農業在工業化中的作用
三、農業上的調整
第二節 從工業國到農業國的資本移動
第三節 農業國與工業國之間的貿易
一、農業與工業之間貿易的特徵和轉變
二、農業國與工業國的貿易條件
三、農業國工業化對於老工業國的影響
結語
一、工業的發展與農業的改革及改良
二、所謂農業與工業的平衡
三、農業國與工業國的經濟關係
四、關於中國工業化問題的幾點討論
附錄(一)對“工業”概念的探討
附錄(二)農業作為一種“工業”與農業對等於工業
參考書目
英漢人名對照
張培剛先生學術年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