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業機械化教育

鎖定
農業機械化教育是為了培養各種農業機械化專門人才,系統地普及農業機械化知識的一種社會活動。在中國的農業機械化教育領域,一般分為高等專業教育,中等技術教育,幹部、技工和機手的培訓以及普及教育等。
中文名
農業機械化教育
外文名
education fo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開始時間
1945年
活動發起人
原中央大學
活動類型
教育
參與對象
農民、農村知識青年

農業機械化教育簡介

農業機械化教育是培養各種農業機械化專門人才和系統地普及農業機械化知識的社會活動。在中國一般包括農業機械化的高等專業教育,中等技術教育,幹部、技工和機手的培訓以及普及教育等。

農業機械化教育高等專業教育

1945年和1947年,先後在原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開始招收農業工程(機械)專業四年制本科生;1947年又在金陵大學招收兩年制專修科學生。這是在1949年以前中國僅有的農業機械化高等教育單位。1952年成立了北京機械化農學院(北京農業工程大學的前身),1955年在長春成立汽車拖拉機學院(吉林工業大學的前身),培養拖拉機、汽車和農機設計製造高級專門人才。80年代初,除以上兩校外,列為農機部屬高等院校的還有鎮江農機學院、武漢工學院、內蒙古工學院、洛陽農機學院和安徽工學院。1979年底,上述 7所院校在校學生共計 12766人。鎮江和洛陽農機學院於1982年以後分別改名為江蘇工學院和洛陽工學院。1985年,全國有31所農業院校設有農業機械化專業和其他農業工程類專業,主要課程有農業機械化、農村建築與環境工程、農業電氣化自動化等,博士和碩士研究生設置的課程主要有農業機械、農業機械化、畜牧業機械化農業電氣化、農產品加工工程、農田水利、農業建築與環境、農業電子技術與自動化、農業能源工程、農業系統與管理工程、土地開發與利用工程、生物技術應用工程等。在少數工科院校也設有農業機械專業,主要課程有農業機械、汽車與拖拉機、內燃機、水力機械等與農業機械化有關的專業,同時設有類似上述專業範圍的研究生課程。

農業機械化教育中等技術教育

1985年共有農業機械化中等技術學校114所。加上在農業技術學校內設置的農業機械化(農業工程)類專業,1985年底共有233個專業布點,在校學生24117人。
幹部、技工、機手培訓和普及教育 1949年,農業部在北京雙橋設立機耕學校,國營農場、拖拉機站和修理廠培訓機務人員、財會人員、修理工和拖拉機手。1952年冬在北京舉辦拖拉機站站長訓練班。1957年在北京雙橋成立拖拉機站幹部學校,1960年改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幹訓部;1983年11月在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成立中央農業管理幹部學院農業機械化分院。培訓方式從短期培訓過渡到兩年制的幹部專修班,培訓內容從一般規章制度、機務常識和方針政策過渡到系統地傳授現代管理科學和管理技術。與此同時,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和國營農場還委託一些院校舉辦幹部專修班。1983年底,全國共有農機校(培訓班)1871所,教職工 15432人,其中教師6576人。此外,許多在職幹部和技術人員可通過函授以及在電視大學、夜大學、業餘大學等的學習而達到大專或中專水平。許多農民和農村知識青年則可通過電視、 [1]  廣播的有關節目接受農業機械化的技術培訓和普及教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