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業植物病理學

(慕課)

鎖定
農業植物病理學是福建農林大學提供的慕課,該課程授課教師為劉國坤、吳祖建、魯國東等11名教師。
中文名
農業植物病理學
類    別
慕課
授課平台
中國大學MOOC
提供院校
福建農林大學

農業植物病理學授課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視頻介紹的農作物主要病害的症狀特點(特徵)、診斷方法和病原性質,熟悉重要病害的侵染循環,明確病害發生、發展規律和流行影響因素,學會病害的預測預報、防治原理與技術措施,同時結合農業生產實際,舉一反三,因地制宜的制定及實施作物病害防治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1] 

農業植物病理學課程大綱

第一週作物根結線蟲病及其防治
單元1:根結線蟲病害的經濟重要性
單元2:根結線蟲的生活史、侵染循環、發病規律
單元3:根結線蟲病害的防控措施
第一週作物根結線蟲病及其防治作業
第二週作物枯萎病及其防治
單元1:作物枯萎病症狀及其診斷
單元2:作物枯萎病病原菌與侵染循環
單元3:作物枯萎病綜合防治
第二週單元作業
第三週稻瘟病及其防治
單元1:稻瘟病的症狀識別
單元2:稻瘟病的病原物
單元3:稻瘟病的發病規律和防治措施
第三週稻瘟病及其防治作業
第四周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及監測與防控
單元1: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症狀特點
單元2: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病原及傳毒方式
單元3:病毒侵染循環和流行影響因素
單元4: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監測與防控
第四周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及監測與防控作業
第五週馬鈴薯晚疫病及其防控
第五週:馬鈴薯晚疫病及防控作業
單元1:馬鈴薯晚疫病及防控的分佈、危害與症狀
單元2:馬鈴薯晚疫病及防控的病原與流行
單元3:馬鈴薯晚疫病及防控的綜合防控
第六週作物青枯病和十字花科蔬菜軟腐病及其防治
單元1:作物青枯的症狀識別和病原物
單元2:作物青枯病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措施
單元3:十字花科蔬菜軟腐病的症狀識別和病原物
單元4:十字花科蔬菜軟腐病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措施
第六週作物青枯病和十字花科蔬菜軟腐病及其防治作業
第七週水稻病害的綜合防治
單元1:水稻病害的綜合防治發生發展概況(上)
單元2:水稻病害的綜合防治發生發展概況(下)
單元3:水稻病害的綜合防治-抗病除治
第七週水稻病害的綜合防治作業
第八週柑橘病害及其綜合防治
單元1:柑橘病害及其綜合防治-與病害相關的柑橘生物學特性
單元2:柑橘病害及其綜合防治-柑橘病害種類及其發生概況
單元3:柑橘病害及其綜合防治-柑橘毀滅性病害
單元4:柑橘病害及其綜合防治-柑橘重要葉果病害
單元5:柑橘病害及其綜合防治-柑橘根部重要病害(柑橘慢衰病)
單元6:柑橘病害及其綜合防治-柑橘病害綜合防治技術方案
第八週柑橘病害及其綜合防治作業
第九周葡萄病害及其綜合防治
單元1:葡萄主要菌物病害-灰黴病、霜黴病
單元2:葡萄主要菌物病害-白腐病、炭疽病
單元3:葡萄主要菌物病害-黑痘病、褐斑病、白粉病
單元4:葡萄病害防控策略
第九周葡萄病害及其綜合防治作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