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業區位理論

鎖定
農業區位理論是區位理論的基礎。通過抽象的方法,假設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孤立城邦來研究如何佈局農業才能從每一單元面積土地上獲得最大利潤的問題。
中文名
農業區位理論
外文名
agricultural location theory
提出人
J·H·杜能
又    稱
孤立國理論
適用地區
城市為發展中心的地區
闡    釋
農業集約化程度以離城市遠近變化

目錄

農業區位理論簡介

借用其代表性著作的名稱,該理論也被稱為孤立國理論,理論從農業土地利用角度閘明瞭對農業生產的區位選擇問題,為闡明農產品生產地到農產品消費地的距離對土地利用所產生的影響,杜能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國”模式,該模式的結論是:市場(城市)周圍上地的利用類型以及農業集約化程度都是隨着距離帶的遠近發生變化的,如以城市為中心,劃出若下不同半徑的圓周,從而形成不同半徑的若干個距離帶(同心圈)、在不同的同心圈裏,根據產品性質、運輸成本等因素生產不同的農產品,這種同心圈被稱作“杜能圈”。杜能的孤立國模式是要遵循一些假設前提的,如在一大片區域中只有一個國家——孤立國。國土呈圓形範圍;該區域內只有一個消費中心(城市),城市向周圍農業地區提供工業品,農業區向城市提供農產品,排除外來競爭的可能城郊之間只有陸路交通、各地上質利氣候特點完全相同等等,杜能就是依據這些條件推導出上述結論,並依據這一結論,具體設計了六個同心圓、詳細闡述了土地利用方法。 [1] 

農業區位理論理論發展

這些理論為農業佈局提供了一定的指導作用,進行農業佈局時,在考慮自然條件的基礎上,需要考慮市場需求、交通運輸條件、勞動力等因素,但是也應該看到、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一些理論所假定的前提條件已經發生改變,在實踐中需辯證應用例如,隨着運輸條件的改善,杜能圈圈層的距離和範圍會有所改變,近年來,環境和上地因素在農業佈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由於考慮環境污染、土地等因素,一些圈層正在外移,例如,迫於環境壓力,生豬養殖由平原向山地轉移、一些草食畜牧業由牧區向農區轉移等。 [2] 

農業區位理論舉例

以北京市郊為例、近郊區主要發展蔬菜、鮮奶、蛋品遠郊區內側發展糧和生豬,遠郊外側發展糧、鮮瓜果、林木;外圍區則以林業、放牧、乾果為主,這些都是杜能圈理論的實際應用。 [1] 
參考資料
  • 1.    王德第,榮卓著.縣域經濟發展問題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
  • 2.    顧莉萍,毛翔飛,肖運來編著.現代農業產業規劃指導理論與操作實務: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