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村聚落

鎖定
農村聚落或鄉村聚落是指包括村莊和集鎮在內的農村居民點。狹義的農村聚落形態是指由農村聚落規模、分佈所表徵出來的物質形體特徵,廣義的農村聚落形態還包括基於物質形體之上的非物質形態,農村聚落社會形態。
中文名
農村聚落
外文名
Rural Settlement;
釋    義
有一定結構功能的農村聚落綜合體
結    構
農舍、棚圈、場院等
形    式
移動式、固定式、上下式
發    展
社會化、商品化等

農村聚落簡介

【農村聚落】一定區域內相互依存、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農村聚落綜合體。村莊和集鎮是農村聚落的兩種基本形式,共同構成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在我國,縣城之內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各方面都有傳統的緊密聯繫,形成一個以縣城為中心的完整網絡。 [1] 

農村聚落結構描述

一般説來,農村聚落具有農舍、牲畜棚圈、倉庫場院、道路水渠、宅旁綠地,以及特定環境和專業化生產條件下的附屬設施。小村落一般無服務職能,中心村落則有小商店、小醫療診所、郵局、學校等生活服務和文化設施。隨着現代城市化的發展,在城市郊區還出現了城市化村這種類似城市的農村聚落。 [2] 

農村聚落性質描述

農村聚落包括鄉村和集鎮聚落。中國農村人口歷來佔總人口的絕大部分·農村聚落一直是全國各類聚落的主要形式之一。影響和制約農村聚落髮展的因素,除社會物質生產方式為其根本要素外,還包括地理位置、區域經濟基礎、歷史過程及本身的建設條件等因素。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農村地區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深刻地改變了聚落的傳統特徵,農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農村聚落的分佈、形態和內部結構等反映了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間的綜合關係。 [2] 

農村聚落單體形式

中國鄉村聚落的單體形式分為三大類型:
其一,自然物加工成的固定生活空間。這類聚落個體形式基本上沿襲了古俗,用挖掘窟穴的辦法修造居室,主要結構特點是利用地形、地勢、地物等自然條件,修成窯洞、地窖式住室。這類聚落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北、華北地區,在晉北、陝北尤為集中。
其二,移動型生活空間。這是一種適應自然環境、根據生產生活需要而建成的可隨時拆移的聚落單體。這種類型的聚落在中國有兩種情況,一是長年的世世代代的遊牧性生產生活所使用的另一種是臨時性生產生活所使用的。
其三,上棟下宇式生活空間。這是一種上有天棚、下有地基、中立四壁的固定房屋,是古代中國廣大地域內最為普遍的聚落形式。時至今日,它仍是中國廣大村落最基本的居住單元。《易經·繫辭下》曾對此種類型的房屋作了記載: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3] 

農村聚落發展

明清以來的中國農村聚落,具有村莊密度小,分佈不平衡;村莊規模相差大,結構簡單,與外界聯繫較少等特點。
隨着近現代化的滲入,中國農村正從半自給自足的經濟文化形態向商品經濟轉變。農村聚落不再是孤立的封閉的生產生活場所,現代農村聚落已納入整個區域的生產、流通、消費的網絡·農業生產專業化、社會化、商品化的出現,城鄉、工農關係的加強,使中國城鄉正在形成有序的整體。 [3] 
參考資料
  • 1.    楊展覽 李希聖 黃偉雄主編 . 《地理學大辭典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
  • 2.    中華文化通志編委會編.中華文化通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 3.    劉邵權著 .《農村聚落生態研究 理論與實踐 》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