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

鎖定
《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是2014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雁、秦暉。
中文名
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 [1] 
作    者
金雁、秦暉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04月
頁    數
379 頁
開    本
32 開
ISBN
978-7-5060-6002-8

目錄

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談的是俄羅斯近代改革與革命中的農民問題,基本分為篇幅相若的三部分。首先,以分析村社的起源與特徵,相當有力地説明村社是與帝俄國家體制共同發展,並且因而不斷強化的一種宗法共同體,對農民起了束縛與保護的雙重作用。其次,討論了世紀中葉的農奴改革運動與世紀初的斯托雷平村社改革,以中國人所熟悉的“分家”觀念來闡明為什麼在這兩次改革運動中,廣大農民都感到憤懣的根本原因。第一次改革中最大得益者只是“家長”,即地主在第二次改革中得益的卻是“長子”,即少數單幹富户。本書最後兩章才論及村社問題與大革命的弔詭關係。斯托雷平改革基本上是廢除村社制度在經濟上成功,在社會上則產生強烈不滿,從而引致日益高漲的復興村社呼聲。
列寧曾把老托爾斯泰比喻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同樣,我們也可將俄國的改革、革命比喻為現代中國的一面鏡子,因為“走俄國的路”,幾乎成為現代中國的一種“宿命”。由於這種歷史的相近性,所以無論作者是有心還是無意,我們在閲讀此書時,不能不時時“以俄為鑑”來觀照中國現代化的歷史與現狀。或許,這便是這部研究俄國現代化之路的著作的意義所在,也是其在大陸學界廣受重視的原因所在。
本書初版至今已經16年,但是關注者仍然不少。也正如當年俄國人談論“普魯士道路和美國式道路”實際上是在討論俄國問題,秦暉金雁夫婦對俄國問題的研究無疑也有着明顯的中國問題情結 [1] 

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目錄

《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再版序
緒論“農民模式”還是“反農民模式”?
一、作為“發展中社會”的俄羅斯
二、俄國道路的“農民背景”
三、“反農民”還是“農民化”?
四、“農民”與“農民社會”的定義問題
五、俄國的“農民”與俄國的“知識分子”
第一章 農村公社與“俄羅斯精神”的起源
一、“諸種文明會聚”的大平原
二、維爾夫公社與基輔羅斯
三、“黑鄉”、“黑土”與“黑農”
四、從自由米爾到農奴制米爾:“土地公有制”的出現
五、“公社”的起源與土地重分制的起源——關於“公社論戰”的新評價
第二章 “公社世界”的鳥瞰(上)
一、土地“公有”,定期重分
二、連環保與“大鍋税”
三、勞動組合與“共耕地”
四、強制聚居與強制耕作
第三章 “公社世界”的烏瞰(下)
一、“村社民主”與“畜羣式管理”
二、“集體表象”與村社思維方式
三、村社“平均”與等級壁壘
四、農奴制、專制主義與農村公社
第四章 從“要否分家”之爭到“如何分家”之爭
一、躁動的鄉村:離土離鄉不離“農”的困境
二、農奴制改革:第一次“父”奪“子”利
三、“父不父,子不子”:兩次改革之間的村社與時局
四、1905年革命:“如何分家”之爭
第五章 從“如何分家”之爭到村社復興運動:由改革走向革命的村社俄國
一、斯托雷平改革:第二次“父”奪“子”利
二、“斯托雷平奇蹟”:甜頭與酸果
三、走向村社復興之路
第六章 灰色的、青色的與紅色的:村社的變遷與俄國思想界(上)
一、村社的困境與政治——思想界的尷尬
二、“路標”改變:自由主義的沒落
三、從革命民粹主義到“警察民粹主義”
第七章 灰色的、青色的與紅色的村社的變遷與俄國思想界(下)
一、社會革命主義:村社危機與民粹主義復興
二、民粹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的雙向異化
三、“雪崩”在寧靜中醖釀
結語與餘論 從奇吉林到盧多爾瓦伊.公社傳統與俄國曆史的怪圈
一、奇吉林事件:向束縛者企求保護的農民
二、盧多爾瓦伊事件:更強大的“保護”與更嚴酷的束縛
三、盧多爾瓦伊之後:極端的“保護”與極端的束縛
附錄 歷史的啓迪:再談俄國的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並答楊震、呂新雨
徵引文獻目錄
(一)中文
(二)俄文
(三)西文
(四)日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