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家攪團

鎖定
攪團為西北一特色吃食,定義為“用雜麪攪成的漿糊”,陝甘寧青尤好吃。在水滾時,一手握一棍子攪動,另一手均勻撒各樣雜麪,否則雜麪會結塊,不能和水分充分結合,以至於結塊部分久煮不熟,既影響視覺,又影響味覺,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棍子順時針攪幾下,逆時針攪幾下。
中文名
農家攪團
地    域
西北
類    型
特色吃食
定    義
用雜麪攪成的漿糊
攪團是西北地區的農家飯。攪團要得好,360度攪。做攪團不難,只是很費勁,一手端面粉,一手拿擀麪杖,把麪粉均勻地倒入開水鍋裏,同時不停地攪拌,攪至沒有乾麪粉為至,然後注入一定量的開水,用擀麪杖劃成一團一團的,待燒開冒泡時,用力攪拌,直至均勻無小顆粒。第二次注入開水加熱,待熟後,最後一次攪勻,一鍋攪團就做成了。醋水好,攪團香,吃攪團做醋水也挺講究的,醋水要有香油、辣椒、蒜泥、姜沫、芝麻等。攪團,在60-70年代可以説是農家的救命飯。那時,農民的口糧標準低、粗糧多。農家幾乎每頓飯不離攪團。原因是攪團含水量大,少量的麪粉可以做出大體積的食物,用以充飢;攪團是用高梁面、玉米麪做的,與醋水一塊吃,掩蓋了粗糧的缺陷,口感好,又增強食慾。攪攪團大都是由家中主婦來攪,攪一陣小歇時,舀一勺向空中一提,欻地,在氣霧中就會看到一條溜滑溜滑的蛇線穿霧直下,在旁觀者的感覺中,那“蛇線”好似一種
勞動成果的展示,而實際上呢,那只是婦人在試看攪團的“軟硬”。只要軟硬稀稠合適,這攪團嘛,才越攪越光越攪越筯道。所以,在那時,有一種説法,即:誰家娶的媳婦兒賢不賢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攪團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