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奴

(1964年李俊執導的電影)

鎖定
《農奴》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李俊執導的劇情片,由旺堆主演,於1964年上映 [1] 
該片講述了西藏農奴強巴飽受農奴主剝削壓迫,被解放軍所救,他揭露了惡勢力的罪行,最終農奴們獲得解放的故事。
中文名
農奴
類    型
劇情
出品公司
八一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
導    演
李俊
編    劇
黃宗江
主    演
旺堆
片    長
88 分鐘
上映時間
1964年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黑白
在線播放平台
1905電影網 [2] 

農奴劇情簡介

強巴從小就被農奴主旺傑的兒子郎傑當馬騎,他性格倔強,用沉默反抗,被當成了啞巴。解放軍進藏後,郎傑欺辱強巴,把強巴摔在河裏,強巴受傷,解放軍救起強巴。郎傑授意管家用馬拖死強巴,被女奴蘭尕的哥哥格桑救下。強巴和蘭尕在尋找解放軍途中遇郎傑追趕,二人縱馬跳崖投江。蘭尕被解放軍救起,強巴被抓回要處死,土登活佛收留他當了喇嘛。郎傑和土登叛亂陰謀被粉碎,郎傑強迫強巴一同逃往國外,強巴與郎傑殊死搏鬥,危急時刻解放軍解救了強巴,強巴欲將土登暗藏的武器交給解放軍,被土登刺傷。土登放火燒燬寺廟,強巴揭露土登的罪行。農奴獲得了徹底的解放,強巴終於開口説 [19] 
《農奴》海報 《農奴》海報

農奴演職員表

農奴演員表

    • 旺堆 飾 強巴
    • 強巴 飾 阿媽
    • 小旺堆 飾 強巴(童年)
    • 小多吉 飾 鐵匠
    • 拾雀卓瑪 飾 奶奶
    • 小多吉 飾 格桑(鐵匠之子)
    • 白瑪央傑 飾 蘭尕(鐵匠之女)
    • 扎西拉姆 飾 蘭尕(童年)
    • 頓珠平措 飾 更頓老喇嘛
    • 次成 飾 曲佩老活佛
    • 多吉 飾 解放軍軍官
    • 索郎次仁 飾 解放軍戰士
    • 次仁多吉 飾 土登活佛
    • 穹達 飾 熱薩·旺傑老爺
    • 穹達 飾 熱薩·郎傑
      備註  旺傑之子
    • 次仁央宗 飾 熱薩·郎傑(童年)
    • 索郎繞登 飾 次仁管家

農奴職員表

製作人 王永國
導演 李俊
副導演(助理) 趙松
編劇 黃宗江
攝影 韋林嶽、高九齡(副攝影)
配樂 彥克、羅念一
剪輯 吉星
美術設計 寇鴻烈
造型設計 流虹
錄音 侯申康
展開
特技設計
佟翔天
特技攝影
謝祀宗
演奏
北京電影樂團
合唱
中央廣播合唱團
指揮
馮光濤、朱崇懋
獨唱
才旦卓瑪、秦萬檀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2] 

農奴角色介紹

  • 強巴
    演員 旺堆

    西藏的農奴,自幼過着痛苦悲慘的生活。性格倔強,富有反抗精神,是個鐵打的漢子。他對農奴主充滿刻骨的仇恨,用沉默表示反抗,寧可當一個啞巴。

  • 蘭尕
    演員 白瑪央傑

    鐵匠之女,不但美麗,而且善良、勇敢、堅強,和強巴一同在苦難中長大,情同骨肉,即使強巴不説話,她也能體會他的心情、愛憎,並且她相信強巴也是能夠懂得她的。

  • 小多吉
    演員 格桑

    鐵匠之子,蘭尕的哥哥,在農奴社會中的地位比乞丐還低,終年擔負着沉重的勞動,卻被戴上鐐銬。他從小就對農奴主恨之入骨,愛憎分明、剛強勇敢、憨厚善良,一心追求解放。逃離莊園後參加瞭解放軍。

  • 阿媽
    演員 強巴

    從小到大都生活在農奴制度下,受着領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明知“送鞭子”是死,卻寧願犧牲自己來保護老人孩子。她有滿腹冤屈和刻骨的仇恨,卻無處訴説,在生離死別之際只能將報仇的希望寄託在剛出生的兒子身上。

  • 奶奶
    演員 拾雀卓瑪

    強巴的祖母,一生都生活在黑暗的農奴制度下,給領主當牛作馬,丈夫、兒子、兒媳先後因為還不起債而被領主打死。她在沉重的壓迫和悲痛中,辛辛苦苦撫養着孫子強巴,把希望寄託在菩薩身上。

  • 熱薩·郎傑
    演員 穹達

    領主旺傑的兒子,四品俗官,強巴的主人。他在國外受過帝國主義教育,其陰狠毒惡比父親旺傑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反動,而且十分瘋狂。雖然意識到共產黨、解放軍在農奴解放的鬥爭中的作用是不可抗拒的,但仍要進行垂死掙扎。

  • 土登活佛
    演員 次仁多吉

    郎傑的表兄,宗教界的上層人物,養尊處優,表面上慈悲為懷,擅長收買人心,曾兩度“施恩”於強巴;實則“佛”面獸心,是個叛國的反動活佛,與外國反動派有密切聯繫。

  • 更頓老喇嘛
    演員 頓珠平措

    土登指定給強巴的師傅,又老又窮,但是心地善良。他一直虔誠地為菩薩塑金身,相信這樣能贖清自己的罪過,來世不必受罪。然而,就在菩薩的金身快要開光時,他卻失明瞭。

  • 曲佩老活佛
    演員 次成

    開明的西藏宗教界上層人物。相信眾生平等,熱情地擁護共產黨和解放軍,堅決反對作惡多端的叛軍,但是一度被土登活佛製造的假象所矇蔽。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3-5]  [6-8] 

農奴音樂原聲

插曲
曲名
作曲
作詞
演唱
《共產黨來了苦變甜》
彥克
藏族民歌
才旦卓瑪、秦萬檀 [9] 
《“金珠瑪米”親兄弟》
彥克
黃宗江 [10] 
-

農奴幕後花絮

  • 《農奴》是新中國第一次在西藏拍攝的故事片,也是第一部完全由藏族演員出演的電影 [11] 
  • 該片主演旺堆除了沒有裝過啞巴外,其經歷幾乎和片中的強巴一樣,在他看來“演強巴感覺就像真實的自己”。而扮演童年強巴的小旺堆也是自小父母就被農奴主折磨而死,而他自己則被農奴主賣來賣去 [12]  。在拍攝“小強巴偷吃供果”這場戲前,小旺堆怕忘了過去捱餓的滋味,演不好戲,就特意一天不吃飯 [13] 
  • 扮演成年蘭尕的白瑪央金為了能使角色從小到到大連貫下來,平時注意學習飾演小蘭尕的扎西拉姆的動作特徵,每天練習扎西拉姆跑步的姿態 [5] 
  • 扮演母親的強巴因為在拍戲時只有19歲,而且性格活潑調皮,怎麼也體驗不到母親離開孩子去送死的複雜情感,一場兩分鐘的戲排了很久。後來副導演為她講了一個農奴母親的悲慘遭遇。再次拍攝時,一提這個母親,她眼淚就自然而然地流下來 [14] 
  • 強巴帶着蘭尕策馬狂奔的戲本在西藏拍攝完畢,劇組回到北京後發現需要補拍,於是,把演員從西藏叫到北京,又借用某部隊騎兵團的軍馬拍攝。因為演員們穿着藏袍,軍馬對他們不熟悉,演老爺的演員多次被摔下馬來,鞋子被磨爛了,牙還被摔掉幾顆。劇組只好給了演員們一個禮拜時間,每天穿着藏袍去餵馬,讓馬熟悉他們 [15] 

農奴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1981年
第一屆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
金鷹獎
《農奴》
1995年
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
紀念獎
《農奴》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 [16] 

農奴幕後製作

劇本創作
1959年,《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魯的哲學》,黃宗江就有了寫西藏題材劇本的念頭。之後四年,他四次去西藏體驗生活,時間最長的達半年。雖然積累了大量素材,但他卻一時不知從何處下手。正當為此苦惱時,他看到一則解放軍用飛機送被農奴主砍傷的農奴到北京治療的報道。他馬上去醫院進行採訪。受傷農奴向他講述護士的細心照料讓自己第一次感到被當成人來對待,“現在的手是人的手,現在的腳是人的腳”。受此觸發,黃宗江確定了自己的作品應當反映解放前後農奴生活的變化,揭露農奴制的罪惡。此後,他在拉薩觀看了活報劇《強巴的遭遇》,劇中主人公從小被壓迫,像個啞巴一樣沒説過話,平叛後解放了,強巴才開口説話。此劇令黃宗江產生了創作靈感。他決定通過農奴強巴變啞巴來揭露農奴制的殘酷,再通過強巴重新説話展示西藏人民獲得新生。黃宗江的劇本先後寫了五稿,劇名也再三斟酌,從《裝做啞巴》、《強巴的遭遇》到《鐵匠與啞巴》,最後才定名為《農奴》 [12]  [14] 
劇本完成後,黃宗江把它交給八一廠的廠長陳播。陳播認為劇本題材好,文學性和銀幕感也強,決定將其作為國慶15週年獻禮片列入拍攝計劃,交給曾編導紀錄片《康藏公路》的李俊執導 [13] 
外景選擇
因為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供應困難,有人提出到承德避暑山莊的小布達拉宮去拍外景。但美工寇洪烈到避暑山莊考察後,向李俊彙報説避暑山莊的環境與西藏差別較大。為了保證電影真實可信,李俊決定還是去西藏實地拍攝 [13] 
演員選擇
在演員選擇之時,有的人提議為了使影片生活氣息濃厚,可選用藏族演員;另一種意見認為藏族演員受專業訓練較少,應該選漢族演員。導演李俊考慮,如果能有藏族演員參與拍攝,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政治意義。因為西藏本來沒有自己的電影演員,在經過民主改革後,農奴們翻身做了主人,才有可能成為電影演員。由農奴來演《農奴》,會使影片更有説服力。而在拉薩看過西藏話劇團排演的戲劇後,他對藏族演員的專業水平產生了極大信心。經過試戲,劇組決定該片全部選用藏族演員出演 [17] 
在拍攝前,李俊組織攝製組全體演職員訪問農奴家庭,參觀一些貴族家庭、寺院和叛匪赤江活佛的展覽會,增加大家對西藏社會的感性認識。為了使藏族演員儘快進入狀態,李俊還為演員們辦了電影基礎知識培訓班,並經常放電影給他們看,邊觀摩邊講解。由於《農奴》中的主要演員都來自藏族,為了使他們表演得更為真實,在拍攝電影時所有台詞都是用藏語説的,然後再進行配音 [12] 
黑白攝影
由於《農奴》是一部國慶獻禮片,所以,八一廠同意劇組用東德艾柯發彩色膠捲拍攝。但是,攝影韋林玉向李俊提出,影片最好採用黑白膠捲。他的理由是:黑白膠捲更能夠展示凝重的基調,而且黑白片也有一種歷史沉重感。李俊也認為,平叛之前的西藏是一個暗無天日的社會,農奴的生活給人一種黑色的感覺,農奴的心情也是壓抑沉重的,所以黑白更符合主人公的情緒;如果用彩色膠捲很難體現出那種社會的黑暗和農奴的苦難,而且黑白膠捲可以實現一種反差感,農奴主和農奴就是一種天上地下的差距 [12] 
道具服裝
該片中很多服裝、道具使用的都是生活中的原物。不僅如此,攝製組還常把服裝、道具擺出來,請當地人參觀指點,力求復原歷史的真實。有時為了一件服裝,李俊發動攝製組成員滿大街尋找,一旦發現符合要求的,就用新服裝換人家的舊服裝。有時換下來的服裝實在太髒了,並且還有很多蝨子,大家就在院子裏架一口大鍋,燒開了水煮舊衣服,消毒後再讓演員穿 [12] 
化妝造型
在拍攝該片時,藏族演員都比較年輕,演強巴奶奶的拾雀卓瑪23歲,演阿媽的女演員強巴19歲,曲佩活佛戲中60多歲,而演員只有26歲,這給化妝師造成了不小的挑戰。拾雀卓瑪肌肉豐滿,很難改造成肌肉鬆弛、密佈皺紋的老奶奶。劇組遠在拉薩,無法使用橡膠塑型,也不能及時看到樣片。於是,化妝師就用濃乳膠在演員的臉及頸部掐出皺紋,用海綿拍上軟膏,再用棉花塑型,強調下垂的眼袋,做了兩個花白程度不同的頭套,表現10餘年的跨度 [14] 

農奴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海報、劇照、工作照
海報、劇照、工作照(24張)
該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得很好,達到了統一與和諧,人物鮮明,結構嚴謹,情節緊湊動人,生活氣息濃厚,整個影片閃耀着強烈的革命時代精神的光輝,使觀眾接受了一次階級鬥爭的深刻教育。它在描寫強巴的受難、反抗、解放鬥爭的過程中,揭露了舊西藏農奴制的罪惡本質,歌頌了廣大農奴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影片把人民解放軍平定西藏地方上層反動集團的叛亂作為廣闊背景,反映了西藏人民對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熱愛,歌頌軍民之間崇高的深厚的階級情誼,這就使影片主題思想更加化了,藝術形象更有光彩了 [18] (原文化部副部長、中國劇協理事陳其通評)
負面評價
該片是一部有着很大思想威力和藝術感染力的作品,但同時也包含某些不足。它低沉有餘而昂揚不足,對於農奴制度罪惡的抨擊是一針見血的,但是對於催毀這一制度的正面力量還可以表現得更強些。作為一部農奴的受難史,影片是相當出色的,作為一部農奴的翻身史就顯得不夠有力了。這具體表現在主人公強巴的覺醒過程還不夠清晰,覺醒之後還有找到像影片前半部那樣強烈的動作。影片整個後半部顯得匆促,不如前半部那麼充實 [8]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名譽會長羅藝軍評)
參考資料
  • 1.    《農奴》  .時光網
  • 2.    電影《農奴》(1905電影網/1963)片頭字幕00:35-02:49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18-09-28]
  • 3.    中國電影出版社編輯.農奴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65.06:188-189
  • 4.    中國電影出版社編輯.農奴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65.06:199
  • 5.    中國電影出版社編輯.農奴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65.06:204、206、208
  • 6.    中國電影出版社編輯.農奴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65.06:211、215-216
  • 7.    中國電影出版社編輯.農奴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65.06:259、261、263、264、265
  • 8.    中國電影出版社編輯.農奴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65.06:346-348、350
  • 9.    王文和.百年電影金曲 口口傳唱的中國優秀電影歌曲精粹: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09:133
  • 10.    中國電影出版社.電影歌曲選 簡譜本 1964年 第5輯:中國電影出版社,1964年:6
  • 11.    《農奴》:新中國第一次在西藏拍攝的電影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11-10]
  • 12.    袁成亮.電影《農奴》誕生的台前幕後[J]黨史博覽,2008(12):34-37
  • 13.    朱安平. 《農奴》苦盡甘來[J]. 黨史博採(紀實), 2018(10):65-69
  • 14.    電影《農奴》誕生記  .三聯生活週刊[引用日期2019-11-10]
  • 15.    《農奴》:不拘於常規敍事的黑白影像  .新浪 [引用日期2019-07-02]
  • 16.    中國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獲獎主要情況(按影片出品年代為序)[J]《中國民族》, 2001 (12) :27-28
  • 17.    中國電影出版社編輯.農奴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65.06:134-137
  • 18.    中國電影出版社編輯.農奴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65.06:278-281
  • 19.    《農奴》劇情  .時光網[引用日期2023-01-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