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墾旅遊

鎖定
農墾旅遊,是以“開墾荒地,以便進行農業生產”的農墾基地所形成的環境優勢、生態優勢和人文文化優勢為基礎,結合當前旅遊需求,開展的融湖泊觀光、生態濕地旅遊、農業旅遊、農業技術示範、農墾文化等於一體的旅遊活動。簡而言之,就是通過農墾活動,把原來的荒山野嶺變成環境優美、生態優良、產業發達的地區,然後,利用其環境、生態、產業及文化優勢,開展相關的旅遊活動。
中文名
農墾旅遊
宗    旨
開墾荒地,以便進行農業生產
實    質
旅遊活動
優    點
拓展旅遊線路、增加旅遊產品
精    神
艱苦奮鬥、勇於開拓

農墾旅遊農墾旅遊由來

近年來,我國各農墾區立足自身的地理區域優勢、生態優勢和人文文化優勢,在拓展旅遊線路、增加旅遊產品、豐富旅遊內容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使旅遊業成為部分農墾區發展勢頭最強勁的新興產業。
中國的農墾事業創造了世界墾荒史上的奇蹟,作為歷史的產物,具有獨一無二的人文文化魅力。改革開放30年來,伴隨着農墾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發展,農墾旅遊經歷了由無到有,由小到大的歷程。目前,全國農墾有國家AAA級以上景區20多個、旅行社150多家,具有一定規模的飯店超過300家,初步形成了集旅遊娛樂、人文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旅遊產業體系。
目前,農墾旅遊產品主要有:生態自然風光遊、現代農業觀光遊、紅色文化遊、知青遊等。

農墾旅遊農墾旅遊功能

農墾旅遊生產示範功能

農墾旅遊的農業與傳統的農業生產相比,運用現代生物技術、現代設施技術和現代加工技術等,在農業設施裝備、農業高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具有示範帶動作用,實現了現代農業的高效生產經營。

農墾旅遊觀光休閒功能

農墾區的農業園區作為城鄉居民生活的一部分,通過運用不同風格的園林設計,利用植物種羣的造型、季相、色彩、氣味等,將農業生物及其環境、農業產品及其生產過程、農業技術及其支持設施等景觀化,使整個園區呈現出盎然的生機。

農墾旅遊文化交流功能

旅遊業無論是其外形還是內涵,只有突出各種不同的文化特點,才能吸引廣大旅遊者。因此,旅遊消費很大程度是進行一種文化消費,沒有文化特點就沒有旅遊業的特點,旅遊的開發能夠更好的加強農墾文化的交流與傳承。

農墾旅遊科普教育功能

農墾旅遊不僅是一個農業生產基地、生態旅遊園區,同時也是一片科普教育樂園。旅遊者特別是青少年,通過農業生產的體驗和農墾精神的洗禮,可以培養其艱苦奮鬥的精神和熱愛農業、熱愛勞動的思想。

農墾旅遊社會服務功能

發展農墾旅遊能夠帶動墾區周邊的經濟發展,促進墾區人民創收增效,提高生活水平,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協調良性互動發展。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