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二師二十九團

鎖定
農二師二十九團始建於1950年。經過50多年的開發建設,現已擁有12萬畝耕地、8萬多畝園林,固定資產達2億多元。是集農、林、牧、副、工、交、建、商、服、學為一體的綜合發展的現代化企業。
中文名
農二師二十九團
始建於
1950年
固定資產
達2億多元
南疆重鎮庫爾勒市50公里

農二師二十九團簡介

曾受到國務院通令嘉獎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二十九團,位於有華夏第一州之稱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天山南麓支脈秋裏塔格山下,東距南疆重鎮庫爾勒市50公里,西聯開發前景廣闊的塔里木油田,烏魯木齊喀什的公路、鐵路從團場北緣橫穿而過,交通運輸便利,通訊快捷。
素有“塞外江南”美稱的二十九團堅持農、工、商一體化發展。
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生產的庫爾勒香梨、棉花、大米、食用油、鹿茸、棉紗等優質產品,以其優異的品質,得到廣大客户的青睞。
以棉紡、糧食加工、油脂生產等農副產品加工,種子加工以及農機制造等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在團場經濟結構中的比重逐年增大。
坐落在烏魯木齊市友好南路的孔雀大廈,也成為二十九團發展商貿的窗口。
最近,在二十九團建設的庫爾勒西工業園區,又為我們今後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廣闊的空間和優惠的政策。
我們有着得天獨厚的棉花資源,又有初步的棉紡工業基礎,我們有譽滿神州的庫爾勒香梨,梨香滿園,等待貴賓的到來,共同開發二十九團這片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寶地,共創輝煌。 [1] 

農二師二十九團歷史沿革

農二師二十九團渤海建軍

1947年2月,渤海軍區教導旅第三團在山東半島組建。參軍的戰士以寧津、商河、臨邑等縣的翻身青年農民為主體,骨幹來自三五九旅和晉綏軍區。
1947年11月,在山西武安歸屬西北野戰軍序列,改稱獨立第六旅十八團,由晉西南轉戰西北戰場,運(城)安(邑)戰役初露鋒芒,宜瓦戰役再建奇功。西府行動,御強敵於荔鎮,掩護西野主力迴轉黃龍山區。強功壺梯山,率先將勝利的紅旗插上玉皇廟頂。荔北戰役,攻克李家寨,為獨六旅打開了攻取東西漢村的門户。而後,血戰永豐,智取眉縣,苦戰馬家山。在大軍西進中,強渡黃河天險,翻越祁連雪山,直抵河西走廊重鎮張掖。
自渤海建軍,十八團共參加戰役戰鬥45次,殲敵6548名,繳獲武器4900件,以善於打抗擊戰聞名西北西北戰場,為解放祖國的大西北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十八團戰士抬雲梯向永豐鎮發動攻擊 十八團戰士抬雲梯向永豐鎮發動攻擊
十八團戰士抬雲梯向永豐鎮發動攻擊 十八團戰士抬雲梯向永豐鎮發動攻擊 [1]

農二師二十九團屯墾吾瓦

1949年9月,祖國的大西北新疆和平解放
十八團指戰員於1949年12月12日由甘肅玉門出發,日夜兼程進軍新疆,12月31日抵達南疆重鎮古城焉耆。1950年春,各營、連先後進駐南疆庫爾勒、輪台、屠尉犁三縣境內,邊參加剿匪平叛,民主建政,邊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指戰員發揚南泥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在各族人民羣眾的支持下,用簡陋的坎土鏝、钁頭,當年生產糧食675.5噸,皮棉570擔,初戰告捷。
十八團渠渠首興建有十八團渠紀念園 十八團渠渠首興建有十八團渠紀念園 [1]
秋收尚未結束,部隊遵照王震司令員的指示,興建十八團大渠,引孔雀河水入萬古荒原,屯墾戍邊吾瓦灘,掀開了歷史新的一頁。

農二師二十九團探索前進

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吾瓦,無風一片白,有風白滿天。清光緒年間,自號“陶廬老人”的進士王樹耕面對這一片荒漠、悲涼地興嘆:心憶洪荒初,神往盤古前。何年汛滄海,一變成沙田。
50年前,大自然給這羣軍人的,就是這個酷酷如洪荒之初的鹽鹼荒灘。軍人們只有以韌性的創造,才能獲取大自然的慷慨。
一部二十九團創業史,既是二十九團人治理鹽鹼,不斷探索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歷史。
吾瓦灘為重鹽鹼區,一米深的土層內含鹽鹼量高達3%~5%,最高達10%。建場初期,部隊缺乏經營大農業和治理鹽鹼的經驗,土壤次生鹽漬化嚴重,糧食單產只在76斤,種不如不種,收的糧食不夠種子。 “頭年豐收,二年歉收,三年變成禿子頭,四年把種丟”大片大片的棄耕地帶頭逼着連隊搬家,到60年代初,棄耕地已達7萬多畝,走過了一段艱難曲折的探索道路。
六十年代初,開始以治理鹽鹼為中心的農田水利建設,水旱輪作,種稻洗鹽。全場上下羣策羣力,終於找到了挖排清淤、排灌配套、改建條田、水旱輪作、林網配套、增施有機肥綜合治理鹽鹼地的有效途徑,農業生產逐漸向良性循環轉化,經濟形勢出現轉機。

農二師二十九團新的起點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指引下,二十九團黨委帶領全場職工立足現代化大農業,藉助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大幅度調整產業結構,種植業擴大棉花、香梨種植面積,構建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大農業生產格局,生產持續上升,年創利超過1000萬元。
地膜栽培、液氨深層施肥,節水灌溉、航空作業……現代農業技術廣泛應用,農業生產機械化綜合水平已達90%以上。保證了農業生產連續20多年穩產高產。吾瓦已是新疆重要的糧食、棉花、果品生產基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大自然沒有給我們江南的青山綠水、卻把豐富的光熱資源多多補給了這塊土地。近年來,我們藉助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特種農業等到長足發展,近2萬畝香梨園孕育的庫爾勒香梨飄洋過海,在國際市場為我們贏得了聲譽,也給我們帶來日見豐厚的收益。

農二師二十九團幸福家園

早在拓荒初期,戰士們就充滿憧憬地唱着一支戈壁灘上建花園的歌。如今,它在二十九團已成為現實。
農場經濟發展,促進了城鎮化建設,按規劃設計建造的機關辦公大樓、春秋劇場、中學教學大樓、職工醫院大樓、文化宮、健身活動室、農貿市場……把吾瓦新鎮裝扮得已是南疆重鎮庫爾勒市最耀眼的衞星城鎮。
職工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團職工都住進了兩室一廳一廚的磚混結構住房。近年來,團場新建了一幢幢設施完善的職工住宅樓,甘甜的自來水進家入户。程控直撥電話,縮短了地處邊遠的吾瓦與祖國各地的距離。
幸福家園 幸福家園 [1]
1996年,温家寶同志一行視察二十九團
50年風雨創業路,一萬多軍墾兒女用青春和熱血澆灌吾瓦荒原,50年艱難與輝煌,父子兩代人收穫豐收的果實,也收穫着無限的希望。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歷史無論多麼輝煌,也已成為過去。時代正鼓滿前進的風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