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辰龍關

鎖定
辰龍關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官莊鎮境內,處於常德懷化的交界地帶,在古代屬於界亭驛的一部分,是由京都通向滇、黔、川等地的必經之路。在河流文明時代,沅水是中原通向雲貴等大西南的一個重要通道,這條通道從楚國時代就開始了。自宋代起開始重視陸驛的建設,幾乎與沅水並行,建立了一條從中原通向大西南的陸上驛道——湘黔大驛道。在這條驛道有許多的關口,僅在沅陵就有辰龍關、馬鞍關、芙蓉關、武勝關四大重要關口,其中辰龍關是最要的一個關口。它是湘黔大驛道由洞庭湖平原進入湘西山區的第一關,是中原通向大西南的一個最重要的關隘,所以“得辰龍關則得大西南”。
中文名
辰龍關
地理位置
沅陵縣官莊鎮 [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
景點級別
AAA級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17 m²
著名景點
辰龍關口
辰州儺寨
界亭驛
會仙橋
文心閣 展開
著名景點
辰龍關口
辰州儺寨
界亭驛
會仙橋
文心閣
茶仙谷 收起
出    處
《沅陵縣誌》
相    關
林則徐詩《辰龍關》;馬中洪《辰龍關記》

辰龍關景區簡介

官莊的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一是歷史文化厚重。“辰龍關”謂曰“天下第一關”,它融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於一體,既是歷史的縮影,又是文化的象徵,兼備奇、險、幽、美的自然風光。二是自然風景迷人。高華山旅遊風景區面積較寬,有丹霞地貌;蜂子洞林木繁多,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杏和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馬褂樹;怡溪漂流適合不同年齡段遊客的需要。三是金礦。四是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達68%以上。
清同治十二年《沅陵縣誌》記載:“辰龍關縣東百三十里,關外萬峯插天,峭壁數里,谷經盤曲,僅容一騎......”。清康熙年間,吳三桂叛亂被清軍剿滅。其孫帶領殘餘勢力逃到南楚,也就是湖南靠近貴州的地區,與清軍對峙數年。乾隆年間,吳軍勢力或戰或逃,最終逃到界亭驛辰龍關。因辰龍關長數十米,道路狹窄、地勢較高、易守難攻,導致清軍兩三年也無法攻克。最後,因為吳軍在辰龍關境內胡亂徵軍、剝削鄉民,致使民憤不已,後有鄉民向夢熊帶領清軍抄小道越過辰龍關,一舉攻破吳軍。辰龍關因而也被乾隆皇帝封為天下第一關。
辰龍關
辰龍關(2張)
辰龍關旅遊度假區,素有“金都、林海、茶鄉”之稱。由辰龍關茶旅融合產業園(湖南省現代化農業產業園)、辰州礦業國家礦山地質公園和齊眉界國家原始森林公園組成。佔地40餘平方公里,是沅水以南最大的碣灘茶產區。其中辰龍關茶旅融合產業園(湖南省現代化農業產業園)由辰龍古關景區、文心閣景區、界亭古驛景區、花果山景區、高華山景區和鸞鳳花溪景區組成,涉及界亭驛、老街村、清捷河、辰州坪和黃金坪五個行政區,佔地面積17平方公里,茶園面積萬餘畝,是集碣灘茶產業和鄉村旅遊為一體的複合型休閒度假旅遊區。

辰龍關賦存環境

辰龍關氣候環境

沅陵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主要氣候特點表現為: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嚴寒期短,暑熱期長,夏秋多旱。温度最高的月份在7月,平均氣温27.8℃,變化幅度在25.9-29.6℃之間。1月的温度最低,平均4.7℃,變化幅度在2.1-6.9℃之間。年平均氣温為16.6℃,年際變化幅度在15.8-17.8℃之間。極端最高氣温,1972年8月27日,温度為40.3℃;極端最低氣温,1977年1月30日,温度為13℃。年降雨量平均為1440.9毫米,變化幅度在958.8~2047.8毫米之間。由於地形複雜的影響,且森林植被覆蓋程度不一,因而氣候差異大,垂直立體氣候變化明顯。境內太陽輻射量屬中低緯度區,太陽高度角較大,日照較強。山區因雲霧較多,地面接受太陽光能量有所減少,日照較弱。

辰龍關地質地貌

沅陵縣在古地質史上,最早受武陵、雪峯運動的影響,境內保留着大面積的元古界、震旦系以前的板岩地層;繼後受印支、燕山等多次造山運動的波及相繼隆起,並在長期的水流浸蝕、切割和新構造運動的作用下,形成南北高起,中間陷落的沅陵谷地地貌。境內山巒重疊,溪河縱橫,地形複雜,沅酉二水納百川,縱貫全境。呈現兩山夾一谷,朝東北、西南向開口的地貌特徵。沅陵縣最高點聖人山主峯,海拔1355.3米,最低點界首沅水河面,海拔45米。武陵山北部地處境內,由西北向西南集傾斜,西起涼水界,東至雷家包,逶迤長達103公里,主要山脈有涼水界、盤龍山、鍋鍋堖、貴竹山、堡子界、雷家包等6大支脈,近百座高山。山嶺多繫馬頭形,自借母溪鄉趙家山馬頭堖起,東至桃源縣境,俗有“四十八個馬頭下桃源”之稱。雪峯山南部延伸入境,,由東北向西南傾斜,西起九龍山,東至苦菜界,綿延102公里,主要山脈有九龍山、洪山界、聖人山、王尖、苦菜界等5大支脈,百多座山峯。1000米以上的山峯有30餘座。
辰龍關地質地貌 辰龍關地質地貌

辰龍關水文情況

沅陵境內地表水來自外來客水和大氣降水所產生的地表徑流。水系以沅水為主幹,呈樹枝狀。納大小溪河910條,總長3888.55公里。其中流域面積在3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466條。屬一級支流78條,二級支流219條,三級支流134條,四級支流30條,五級支流5條。流域面積在3平方公里以下的溪河有444條。境內年平均降水總量為90.46億立方米,地表徑流總量為54.4億立方米,人平均有地表水9761立方米,為湖南省人平佔有水量的2.5倍。入境客水為517.6億立方米。
縣內地下水量,主要取決於天然補給量。沅陵縣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8.83億立方米,儲存量8.06億立方米。地下水已開採量2274.47立方米。
境內地下水類有:鬆散堆積層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包括碎屑岩裂隙水和淺變質岩裂隙水)、碳酸岩類岩溶水等。主要分佈在縣西南太常至舒溪口鄉沅水河谷一帶,以及烏宿、北溶、麻伊洑、麻溪鋪、涼水井、官莊等區和筲箕灣、張家坪、火場、軍大坪等鄉鎮。此外,還有井泉洞水6307處,排水量7.2億立方米。

辰龍關土壤植被

紅壤為沅陵地帶性土壤,含鐵、鋁成分較多,有機質少,酸性強,土質黏重,是我國南方地區低產土壤之一。紅壤適於發展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果樹和林木,適合種植喜酸性的亞熱帶植物。主要植被有杉樹、松樹、龍柏、竹子、桂花金銀花、蕨類、菌類、苔蘚類等。
花海 花海
景區俯視圖 景區俯視圖

辰龍關景點介紹

新老辰龍關口
辰龍關新址分為兩個部分,城牆和城樓,現作為辰龍關博物館使用,但還有待完善。城牆高10.25米,城樓高11.1米,長9.77米,寬5.73米。第一層高4.9米,第二層高3.32米,第三層高3.1米。柱子高近4米,兩柱之間的距離在2.5-3.5米。辰龍關關口路面寬5.14米,路邊小道26釐米,地磚長40釐米,寬20釐米。
據傳説,辰龍關原本山體相連,有條巨蛇在洞中修煉成龍,於辰時破崖飛昇上天,因此得名辰龍關。辰龍關作為大西南的門户,關外萬峯插天,峭壁數里,谷徑盤曲,僅容一人騎馬通行,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也留下了北有山海關 南有辰龍關這一説法。
1644年,李自成大軍攻進北京,鎮守山海關的大將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拱手讓出“天下第一關”,滿清鐵騎由此橫掃天下、建立王朝。僅僅三十年後,吳三桂自立為王起兵反清,兵敗長沙後殘部退據云貴,沿湖南沅陵佈防憑辰龍關之險固守,不料清軍得當地鄉民引導、抄小路繞進辰龍關。清軍攻進辰龍關後同樣勢如破竹,佔沅陵、入貴州,一路平定大西南。破關之時,朝中聞得辰龍關破捷報的康熙皇帝龍顏大悦,御筆親題把辰龍關敕封為"天下辰龍第一關"。辰龍關在大清立國的歷史節點上與名滿天下的山海關比肩而立,如煙往事深藏功名,似水光陰令人感慨。
辰龍關舊址是“一線天”,原本只能容下僅僅一個人左右,後來被炮彈炸大了點,能同時容下十幾個人同時通過。兩邊的石壁上下突出,中間凹陷,上面的樹木成蔭,為遊人提供了一片陰涼。
新辰龍關(辰龍關博物館) 新辰龍關(辰龍關博物館)
御筆 御筆
辰州儺寨
辰州儺寨一進門便是一片竹林,儺戲台是由石塊和水泥搭建而成,並在牆壁掛有儺戲面具、牛頭骨等。儺戲台大致分為兩部分,表演台和觀眾台。表演台的直徑為10.75m,觀眾台長度為15m。觀眾位的長度為40cm,兩排座位之間的距離為83cm。表演台是一個圓形的場地,中間還有一面石牆。從正面看觀眾台有十二排,側面還有四排。
辰州儺寨
界亭驛的三星橋和萬壽橋
在《清一統志·辰州府二》記載道: 界亭驛 “舊有驛丞,今裁”。
三星橋和華壽橋(現稱萬壽橋)均為三眼古橋,兩座橋均已喪失交通使用價值,長滿雜草。三星橋的一個橋洞下已經鋪設了道。而華壽橋旁邊新建起了一座鋼筋混泥土橋。據測量,三星橋整座橋長26米,橋寬3.2米,橋高4.8米,橋洞最長處為3.5米,高3.1米。 華壽橋整座橋長31米,寬3.5米。
三星橋
會仙橋
原來的會仙橋是一座獨木橋,有300多年的歷史,最早是由幾十根杉木組成,分為八段,有七個結點,每一段有四根杉木組成。每根杉木的直徑長1.5丈,寬2尺。不過在1990年被洪水沖走,2016年新建。
新會仙橋有五個橋洞,每個橋洞有894釐米長。還有會仙橋上的柱子的直徑為32釐米,人行道到水面水平高度為454釐米,車道到水面的水平高度為430.5釐米,人行道到車道的水平距離為23.5釐米,兩邊柵欄高為140釐米,橋樑的總寬為902.5釐米,南面人行道寬200釐米,北面人行道寬202.5釐米,橋的時長為6003.5釐米,小柱子之間的間隔為130釐米,大柱子之間的間隔為340釐米。
會仙橋
文心閣
新文心閣
新文心閣(4張)
位於辰龍關會仙橋的正東方向的小山坡頂端,初建於2018年,2019年倒塌並重建,經過政府的不懈努力,文心閣重修成功。重修增加了堅固的木牆,而且將柱子換成了更為粗大的樹樁,大大加強了亭子的抗壓能力。
茶園及茶文化
辰龍關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藴,明朝時大量碣灘茶被移植到辰龍關前的界亭驛,之後,界亭驛茶日趨興盛。辰龍關較知名的茶文化景觀有十里茶廊和茶仙谷。十里茶廊從辰龍關口起始,綿延十里到界亭驛村。品種多樣,有大葉茶、黃金茶等。
十里茶廊 十里茶廊
茶仙谷 茶仙谷

辰龍關相關詩詞歌賦

林則徐詩:《辰龍關》
重重入翠微
六月已棉衣
曲磴遠垂線
連岡深掩扉
路穿石罅出
雲繞馬蹄飛
棲鳥不敢下
豈徒行客稀
馬中洪:《辰龍關記》
南有辰龍關,北有山海關。祖雪峯,接武陵,西南鎖瑞,龍騰天開。迎荊湘而納蠻,通河漢而結邦,錦嶂屏立,窈窕嵯峨,雲微微乃三分隱幽,風瀟瀟而一任逍遙。往昔千載烽煙盡,人間正道應滄桑。大捷平藩定乾坤,天下辰龍第一關。
出雄關,綺田砥澤,登望而咫尺古道,星沙馬驛,蘭芷溪畔。達洞庭,奔長江,一馬平川,浩浩湯湯。入要塞,蒼溪過崖,流金洗玉,舔石百態,風雲際會。沅酉二水,飛花逐浪。攀雲貴,承崑崙,步步登高,莽莽蒼蒼。參寥之遠心,靜寂之神遊也。
文心閣,文峯崢嶸,文星授印,文龍枕案,文蟾吐硯,文心毓秀;會仙橋,會約鳳嬌,會飲茗馨,會筆風騷,會驛南北,會同八邦。
三官殿,羣峯朝擁,羲皇之上,恩澤綿綿。高華山,蒼松垂露,皓月長明,盤古風規。三邑叟童,日復瞻朝。
界亭驛道遠,青山隱隱,茶馬如績,商旅天涯,江山入畫;萬壽橋水長,玉泉潺潺,神龜引潛,彭祖齊壽,天人合一。
六朝煙雨成往事,堯天舜日展新顏。今觀乎辰龍關,風清氣朗,生機盎然。茶韻凝翠,貢品天香,綠染辰州,春和景明;文華璀璨,御筆雄關,輝映沅酉,山高水長。
一應祥龍,天祐社稷圖國強;九詠騷邦,地敬黎眾圓民夢。是以題記。
辰龍關記石碑 辰龍關記石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