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辦姓

鎖定
辦姓,“辦”讀音作bàn(ㄅㄢˋ),得姓始祖是周公(姬旦)。辦姓是一個源出官職稱謂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進入人口普查程序,多以東海為郡望,主要分佈在今江蘇省連雲港一帶地區。
中文名
辦姓
拼    音
bàn
始    祖
周公
起    源

辦姓姓氏淵源

辦[辦,讀音作bàn(ㄅㄢˋ)]

辦姓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大夫辦尹,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西周初期,周公旦輔佐周成王執政,設有辦尹之官,亦稱版尹,屬冬官府所轄,在典籍《周禮·冬官考工記》中記載其“以辨民器”,即專職掌管王朝臣民之户籍。辦尹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辦氏、版氏。
辦氏,以及同源的版氏族人,大多尊奉周公旦為得姓始祖。

辦姓第二個淵源

源於官位,出自唐朝時期官吏辦使,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唐朝初期,唐太祖李淵設有辦使之官,亦稱版使、户使,隸屬於中央六部之户部,執掌户籍、兑税、抽丁、賑濟等事宜。辦使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辦氏、版氏、户氏,世代相傳至今。

辦姓得姓始祖

周公(姬旦)。

辦姓郡望堂號

辦姓郡望

東海郡:亦稱郯郡、海州。東海郡在歷史上有三處:一是治所以郯(今山東郯城),後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羣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於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於此,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於此,戰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二是東晉時期置於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後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後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三是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後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雲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

辦姓堂號

東海堂:以望立堂。 [1] 

辦姓歷史名人

辦慶國:(公元1953~今),江蘇連雲港人。著名國家級鹽業企業家。畢業於徐州師範大學。高級經濟師,現任江蘇省鹽務管理局局長,江蘇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任連雲港人大常委會常委,中國鹽業協會常務理事。
1996年起擔任江蘇省鹽業公司總經理,堅持以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導,以解困和發展為中心,鋭意改革,開拓進取,取得了三年三大步的突出成績:1997年實現利潤7178.36萬元,扭轉了生產企業連續七年嚴重虧損的局面;1998年在原鹽生產遭受歷史最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仍實現利潤7663.98萬元,創歷史最好水平,榮登全國同行業榜首;1999年利潤總額首奪突破億元大關,比1998年同期增長33.4%。公司於1997~1999年連續三年受到江蘇省政府嘉獎。1999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企業經營管理者。江蘇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公司,經江蘇省政府授權,成為國有資產投資主體,現有職工五萬人,為以海水製鹽和食鹽專營為主,苦鹵化工、水產養殖、農墾種植多業並舉的綜合性集團公司。設有以鹽業生產經營為主的兩個全資子公司,以食鹽批發專營為主的十二個全資子公司,其他全資、控股、參股企事業單位十四家,公司總資產二十五億元,年銷售收入十億元以上,為1997~1998年全國同行業銷售收入榜首企業。公司所屬八大國有鹽場擁有土地總面積六百五十三平方公里,原鹽生產能力二百萬噸,精製食鹽生產能力三十萬噸,年產鹽化工產品二十萬噸、水產品兩萬噸左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