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辛自強

鎖定
辛自強,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B崗),中國心理學會認定心理學家。 [3-4] 
中文名
辛自強 [1]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1] 
職    業
教師 [1] 
代表作品
問題解決與知識建構
學    位
博士 [1] 
職    稱
教授 [1] 

辛自強學習與工作經歷

1993年至1997年,就讀於山東師範大學教育系
1997年起,在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社會性發展;
1999年,提前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認知發展;2002年7月,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
2002年至2010年,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先後評為講師、副教授、教授(其間,2009年2月至10月在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做訪問學者);
2010年至2021年,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教授(其間,擔任學院副院長6年、院長4年;掛職北京市海淀區甘家口街道辦事處副主任1年);
2021年5月至今,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2023年4月至今,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主任。 [4] 
九三學社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社會建設專門委員會副主任。 [2] 

辛自強學術兼職

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經濟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社會心理服務專業委員會主任;
《心理技術與應用》主編。 [4] 

辛自強研究領域

(1)經濟心理學(如經濟決策、財經素養、市場化的心理影響);
(2)社會心理學(如人際信任、心理變遷、社會治理心理學)。 [4] 

辛自強教學工作

本科課程:《心理學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學》
碩士課程:《社會治理心理學》《社會心理服務》
博士課程:《實驗社會心理學專題》《心理學研究新進展》 [4] 

辛自強學生培養

辛自強教授已經指導碩士生和博士生50多人,他的“經濟與社會心理課題組”歡迎學碩、專碩和博士新生或考生。 [4] 

辛自強主持的縱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7ZDA325)“我國公民財經素養指數建構與數據庫建設”(2017-202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6AZD057)“社會治理背景下的心理建設研究”(2016-202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4JJD190006)“社會身份及其表徵對信任的影響”(2014-2017);
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2GLA002)“接訴即辦中黨員幹部擔當作為的內生動力和行為模式研究”(2022-2023);
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4SHA002)“北京市社區心理建設研究”(2014-2017);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NCET-10-0869)“轉型期的人際信任及相關社會心理因素”(2011-201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5CSH014)“社會變遷中的青少年問題研究”(2006-200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970909)“分數概念的發展及其空間表徵特點研究”(2010-2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500162)“中國兒童表徵能力的發展特點與影響因素研究”(2005-2008);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國家青年基金課題(CBA030045)“小學生數學知識的認知建構:從建構主義到微觀建構”(2003-2006);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EBA080303)“數學學優生的認知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研究”(2008-2011);
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ABA03010)“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與圖式建構的關係”(2003-2006)。 [4] 

辛自強代表性論文

辛自強發表學術期刊論文300餘篇(其中SSCI/SCI期刊論文50餘篇),被引用超過10000次。他在市場化的心理影響、財經素養的結構與測量、社會治理心理學與社會心理服務、心理變遷、問題表徵(關係-表徵複雜性模型)、數學認知以及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等方面都有原創性的研究成果。
Xin Ziqiang, & Yang Zhixu (2023). Provincial marketization and individual financial literacy in China.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16(2), 60–79.
Xin Ziqiang, Xiao Huiwen, & Lin Gege (2023). Math anxiety and financial anxiety predicting individuals’ financial management behavi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rticle ID 3131631.
Xin Ziqiang, Yang Zhixu, Li Zhe, & Chen Hongfei (2023). Does debt pressure lead to unethical behavior intention? Evidence on aggregate and individual levels.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6(1), 119–131.
Xiao Huiwen, & Xin Ziqiang (2022). Financial literacy is better than income to predict happines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15(3), 119–136.
Yang Zhixu & Xin Ziqiang (2020). Heterogeneous risk perception amid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confidence. 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12 (4), 1000–1018.
Xie Fang, Zhang Li, Chen Xu, & Xin Ziqiang (2020). Is spatial ability related to mathematical ability: A meta-analysi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32, 113–155.
Zhang Yue & Xin Ziqiang (2019). Rule comes first: The influences of market attributes on interpersonal trust in the marketization proces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75(1), 286–313.
Xin Ziqiang, & Xin Sufei (2017). Marketization process predicts trust decline in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62, 120–129.
Xin Ziqiang, Yang Zhixu, & Liu Youhui (2017). The impact of friend-or-foe cues and survival pressure on trust in the investment game.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38(2), 181–189.
Xin Sufei, Xin Ziqiang, & Lin Chongde (2016). Effects of trustor’s social identity complexity on interpersonal and intergroup trust.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46(4), 428–440.
Liu Dong, & Xin Ziqiang (2015). Birth cohort and age changes in the self-esteem of Chinese adolescents: 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1996–2009.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25(2), 366–376.
Xin Ziqiang, Niu Jianghe, & Chi Liping (2012). Birth cohort changes in Chinese adolescents’ mental heal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7(4), 287–295.
Xin Ziqiang, & Chi Liping (2010). Wording effect leads to a controversy over the construct of the social dominance orientation scale.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44(5), 473–488.
李越, 辛自強, 蘭藝華 (2023). 親關係動機對家庭消費決策及婚姻滿意度的影響. 心理發展與教育, 39(3), 350–359.
辛自強 (2023). 接訴即辦中黨員幹部擔當作為的表現和促進——基於北京市100個案例的分析. 中州學刊, (1), 26–36.
辛自強, 劉菲, 穆昊陽 (2022). 廣告中“神聖價值觀”工具性使用及其影響. 新聞與傳播研究, (2), 97–110.
辛自強 (2022). 中國公民財經素養基本狀況報告. 心理技術與應用, 10(3), 129–153.
辛自強, 李哲, 楊之旭 (2020). 疫情期間公眾的經濟信心、財經價值觀與支出行為意願.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6), 118–128.
辛自強 (2019). 市場化與人際信任變遷. 心理科學進展, 27(12), 1951–1966.
辛自強 (2018). 社會治理中的心理學問題. 心理科學進展, 26(1), 1–13.
辛自強 (2018).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定位與思路. 心理技術與應用, 6(5), 257–261.
辛自強 (2017). 改變現實的心理學: 必要的方法論變革. 心理技術與應用, 5(4), 245–256.
侯佳偉, 黃四林, 辛自強等 (2014). 中國人口生育意願變遷: 1980-2011. 中國社會科學, 4, 78–97.
辛自強, 辛素飛 (2014). 被信任者社會身份複雜性對其可信性的影響. 心理學報, 46(3), 415–426.
辛自強 (2014). 經濟心理學的歷史、現狀與方法論.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 44–52.
辛自強, 張梅, 何琳 (2012). 大學生心理健康變遷的橫斷歷史研究. 心理學報, 44(5), 664–679. [4] 

辛自強代表性著作

辛自強等譯 (2023). 經濟心理學導論 (科奇勒, 霍爾澤著).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辛自強 (2020). 社會治理心理學與社會心理服務.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辛自強 (2018). 心理學研究方法新進展.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辛自強 (2017). 心理學研究方法 (第2版).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辛自強 (2014). 經濟心理學經典與前沿實驗.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辛自強 (2013). 轉型期重點人羣社會心理研究.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辛自強, 池麗萍 (2008). 社會變遷中的青少年.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辛自強 (2006). 知識建構研究: 從主義到實證.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辛自強 (2005). 問題解決與知識建構.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4] 

辛自強成果獲獎

論文《中國人口生育意願變遷:1980—2011》2020年獲得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第三獲獎人);
教學成果《學會研究:建構主義視野下的心理學研究方法課程體系》2018年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一獲獎人);
教材《心理學研究方法》2016年獲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唯一獲獎人);
教材《心理學研究方法》2014年入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教材《心理學研究方法》2013年獲得第三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秀教材一等獎(唯一獲獎人);
專著《社會變遷中的青少年》2013年獲得第五屆朱智賢心理學獎(第一獲獎人);
專著《知識建構研究:從主義到實證》2011年獲得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唯一獲獎人);
專著《問題解決與知識建構》2006年獲得第九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唯一獲獎人)。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