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辛泰鐵路

鎖定
辛泰鐵路北起膠濟鐵路的辛店站(現名臨淄站),經黑旺、源遷、南博山等站出淄博境,在萊蕪東站磁萊線 (津浦線磁窯站至萊蕪東站)相接後,再折向西行到泰山站,與津浦鐵路接軌,全長162.5公里。2009年經由國家鐵道部對辛泰線電氣化改造正式批覆後,辛泰線於2013年下半年進入電氣化改造施工,自2016年11月30日全線正式電通,進入電氣化運營新模式。
中文名
辛泰鐵路
開通日期
1974年
線路長度
162.5 km
鐵路等級
國鐵Ⅰ級 [1] 
起止站點
臨淄站泰山站

辛泰鐵路歷史沿革

60年代末,山東省根據中央提出的“備戰、備荒、為人民”和國防“小三線”建設要貫徹“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1969年底報經國家計委批准,將辛大鐵路(由膠濟鐵路辛店站至津浦鐵路磁萊支線的大石家站)列為國家建設項目。經山東省與交通部(當時鐵道部與交通部合併)、冶金部和石油部協商,並籌集一部分資金,先作為地方建設項目列入1970年山東省重點基建工程,1971年正式列入國家大型建設項目。 [1] 

辛泰鐵路線路站點

1985年辛泰鐵路車站等級及中心裏程表
1985年辛泰鐵路車站等級及中心裏程表 1985年辛泰鐵路車站等級及中心裏程表
2005年辛泰鐵路車站設置表
2005年辛泰鐵路車站設置表 2005年辛泰鐵路車站設置表

辛泰鐵路勘測設計

線路圖 線路圖
1966年9月鐵道部第三設計院曾編制出辛大鐵路的初步設計,並經鐵道部鑑定。1970年初三院根據濟南軍區、山東省和濟南局的要求,將接軌點由大石家改為萊蕪車站。7月,交通部決定將線路西延至泰安,改稱辛泰鐵路。據此,三院對常莊至萊蕪和萊蕪至泰安段又進行了研究和踏勘工作,並提出《辛泰線線路方案研究補充報告》報部審批。1971年3月交通部批覆同意按I級幹線設計,1973年3月完成全線施工設計之後,嘶馬河大橋的長度由154米的大橋變更設計為579.7米的特大橋,範鎮立交橋跨度由一孔的16米改為48米,萊蕪東站增設1股道,站場中部建1座立交橋等。

辛泰鐵路工程施工

1970年2月,成立辛大(後改為辛泰)鐵路工程指揮部,隸屬省重點工程會戰指揮部領導,由濟南局和省、地、縣派人共同組成。施工隊伍有濟南局工程總隊第二、三、四、七、八工程大隊,第一、二建築工程段,第一線路大修隊等單位;原鐵道部第二、三鐵路工程局,錦州、瀋陽鐵路局,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局也派人蔘加;淄博、昌濰、臨沂、泰安、濟寧5個地市成立指揮所,所屬35個縣(區)成立民兵團,組織民工參加修路,最高達7.5萬人。全線先後徵用耕地和佔用山坡荒地共8912.65畝。  全線主要工程分四期:第一期工程自1970年4月至1971年6月,北起鐵石站,經南仇站至黑旺站,正線18.400公里,包括南仇、劉徵、黑旺3個站及鐵石至南仇聯絡線2.466公里。第二期工程自1970年11月~1973年6月,由黑旺至小郭莊段,正線長35公里,建西桐古、北牟、西石門、源遷4站,辛店至南仇正線6.600公里,膠濟與辛泰聯絡線1.480公里。這段工程地處山區,地勢險峻,深塹、高填、高橋、隧道密集。在深路塹開挖中,由黑旺鐵礦的工程師代為設計、指導,曾採用一次用藥達22噸的拋擲大爆破,結果邊坡破碎,危石很多;後改進為鬆動爆破,以“中炮開膛、小炮修邊,”使邊坡破碎和產生危石的情況得到改進。施工採取分段負責。第三期工程自1973年1月~12月,為小郭莊至泰安段,正線長101.750公里,大石家引線1.644公里,辛泰與津浦聯絡線1.221公里,車站12個、大中橋19座、隧道8座。泰安至萊蕪間,部分利用1958年11月修建泰萊支線時的路基。為加快進度,交通部調來公路一局、第二鐵路工程局,山東省增加大量民兵,工程全面展開。大中橋及隧道等關鍵工程由專業隊伍施工並由民兵配合;濟南局第二線橋工程大隊在沂南民兵團的配合下,曾創造月成橋142米的全線最高紀錄。第四期工程自1974年1月至當年6月底,全線鋪軌、架樑分別由交通部第二鐵路工程局第二鋪架大隊與濟南局第四線橋工程大隊第四連,分頭由黑旺及泰安兩端對向進行,大、中橋的架樑及鋪軌大部由鋪架大隊完成。錦州鐵路局工務工程段,瀋陽鐵路局丹東線路大修隊,濟南局第四線橋工程大隊和第一線路大修隊,分段擔任線路起道整修工作。全線通信、信號工程由濟南局電務工程大隊施工。

辛泰鐵路設備設施

1998-2000年,大修K42+765-K42+965、K8+000-K15+000等路段,大部分正線43公斤/米鋼軌換鋪為50公斤/米再用軌,道岔更換為43公斤/米型,軌枕換鋪為鋼筋混凝土枕。至200 5年底,共鋪設60公斤/米鋼軌19.19公里,50公斤/米鋼軌47.45公里,43公斤/米鋼軌2.59公里,鋪設Ⅱ型鋼筋混凝土軌枕31.01公里,69型混凝土軌枕2.16公里,道口經改、撤、並,由開通之初的45處減為31處。 通信設施改造。1994年,改造無線列調盲區4處。1995年,大修南仇-南博山電力線。1995-1996年,新建東風-南博山間電力貫通線77.72公里,萊蕪-常莊間電力貫通線36.6公里,泰山-萊蕪東電力貫通線電壓由6千伏升至10千伏。為將電源遷至常莊站,架設10千伏架空線路18.38公里,敷設10千伏交流電纜0.25公里,同時設電力變壓器3台,安裝故障斷路器4套。1997年5月-1998年10月,泰山-萊蕪東敷設6芯通信光纜1條,7×4對稱電纜1條,為電子信息網絡發展創造了條件。1999年,敷設臨淄-常莊通信光纜1條。截至2005年底,常莊、上高鎮站繼續使用電鎖器聯鎖,其餘各站為電氣集中聯鎖設備。

辛泰鐵路價值意義

線路穿越泰萊山區和淄博、濟南、泰安三市,連結膠濟、津浦兩大幹線,是山東半島通往京滬鐵路南線的捷徑,對分流濟南鐵路樞紐、減輕膠濟鐵路西段運輸壓力,發展山區經濟,加強備戰,促進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辛泰線除擔負黑旺、萊蕪的鐵礦石和煤炭等重要物資運輸外,還承擔着勝利油田的原油、勝利煉油廠的成品油以及沿線地區化工產品的運輸任務。
辛泰鐵路北牟站 辛泰鐵路北牟站

辛泰鐵路辛泰鐵路營運客車

辛泰鐵路現有7053 ——7054次普快列車
車次
站次
站名
到達時間
開車時間
天數
里程
7053
1
淄博
始發站
07:17
1
0
2
南仇
07:45
07:47
31
3
劉徵
07:56
07:58
38
4
黑旺
08:10
08:12
47
5
西桐古
08:23
08:25
55
6
北牟
08:35
08:37
63
7
口頭
08:44
08:46
68
8
源遷
08:57
08:59
77
9
09:12
09:14
87
10
09:23
09:25
94
11
萊蕪東
10:13
10:19
128
12
藺家樓
10:36
10:38
141
13
10:50
10:52
150
14
11:00
11:02
157
15
燕家莊
11:14
11:16
168
16
上高鎮
11;27
11:29
177
17
11:38
終點站
184
車次
站次
站名
到達時間
開車時間
天數
里程
7054
1
始發站
15:30
1
0
2
上高鎮
15:39
15:41
7
3
燕家莊
15:52
15:54
16
4
16:06
16:08
27
5
16:16
16:18
34
6
藺家樓
16:30
16:32
43
7
萊蕪東
16;49
16:55
56
8
17:43
17:45
90
9
17:54
17:56
97
10
源遷
18:09
18:11
107
11
口頭
18:22
18:24
116
12
北牟
18:32
18:34
121
13
西桐古
18:44
18:46
129
14
黑旺
18:57
18:59
137
15
劉徵
19:11
19:13
146
16
南仇
19:22
19:24
153
17
19:50
終點站
184
以上內容來自中國鐵路官網 [2] 

辛泰鐵路辛泰鐵路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辛泰鐵路備戰備荒為人民

“辛泰鐵路是國家的一條重要的戰備線,那時候是備戰備荒為人民啊。”淄博車務段南仇火車站徐大德,一名30多年的老鐵路,辛泰鐵路可以説是他為之奮鬥一生的“戰場”,因為這條穿越崇山峻嶺的鐵路擔負着煤炭、石油等能源物資輸送任務,像打仗一樣,這些年,他一刻也不敢掉以輕心。
揭開這條戰備鐵路線的面紗,還要上溯到上世紀60年代未,將辛大鐵路(由膠濟鐵路辛店站至津浦鐵路磁萊支線的大石家站,後改為辛泰)列為國家建設項目。經山東省與交通部(當時鐵道部與交通部合併)、冶金部和石油部協商。
既然是戰備線,除了給人神秘的感覺,它更是有着自己獨特之處。“辛泰鐵路最大的特點就是橋隧相連的設計,隱蔽性好,不容易暴露。”多年來,在這條鐵路上工作的經歷,徐大德已經對它瞭如指掌。“鐵路沿線有鐵礦、煤礦和石油化工產品,它的建成連結了膠濟、津浦兩大鐵路幹線,緩解了濟南樞紐壓力,起到鐵路分流、加強備戰和發展山區經濟的重大作用。”徐大德説,很多煉油、煤炭企業都依賴這條鐵路線,將大量能源物資運輸出去。
從過去8對列車,發展到12對貨車和一對客車,時間沒有磨滅辛泰鐵路的作用,而隨着經濟的發展,它發揮着更多的作用。“鐵路設備的不斷更新,讓我感覺這條鐵路變化特別大。鐵路鋼軌由每米43公斤,提高到50公斤,再到60公斤,這條鐵路線的承載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而列車進出站指示信號也有變化,由人工揚旗的‘臂膀信號機’變成如今的色燈信號機。”一談到辛泰鐵路的變化,徐大德的話可以説是滔滔不絕。

辛泰鐵路橋隧施工難度大

辛泰鐵路的建設創下了不少山東鐵路建設之最,隧道之多在全省鐵路建設上非常罕見。這條鐵路線上有隧道20多座,而且這些隧道中多數都在山區彎道上。隧道密集區段在西桐古至北牟車站之間,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口頭隧道,它全長達1228米,是全線最長的隧道。鐵路線上的隧道所處地區山勢蜿蜒、溝谷交錯、地勢險峻、施工難度相當大,但當時缺乏施工經驗、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如何建起,可以説是一個奇蹟,同時也傾注了無數建設者的心血。
因為當時機械化程度不高,在打山洞放炮時,很容易出現塌方等事故。有這樣一組數據,已經説明了鐵路線建設之難:辛泰鐵路全線自開工至交付正式運營,共死亡77人,重傷111人。這更能説明這條鐵路是用汗水和血水築起的生命線。
張善偉,一名新泰鐵路的普通鐵路工人,歲月的痕跡,已經深深刻在這個年過半百的漢子的臉上。“當時太艱苦了,一個季度就發一副手套,幾天就能磨破了。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中,每個人只能休息15分鐘。”談起辛泰鐵路,曾經參與建設與維護這條鐵路的他,更多的記憶就是一個“苦”字。而據記者瞭解,當時參與辛泰鐵路建設的人員大多是從社會上招的民工,還有小部分是鐵路部門招收的鐵路職工。1970年的12月,他就是通過社會招工幹上的鐵路,也讓他融入到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中。“太艱苦了,無法去形容……”1972年冬天的一件事,讓他記憶猶新,因為這件事帶給他的病痛一直都在。當時的他在辛泰鐵路口頭段參與施工,一場罕見的大雪過後,積雪埋住了鐵路。“因為當時在口頭沒有水喝,只能靠罐車往工地上運水,而除雪任務又是那樣緊迫。”張善偉緊皺眉頭説:“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毛主席語錄在當時成了大家排除困難的精神動力所在。長期户外作業,使他們這些建設者手腳麻木,就是回去泡在熱水裏,也幾乎沒有知覺。
在那種環境下修鐵路,不受傷不死人是不可能的。讓辛泰鐵路建設者之一的張善偉難以忘卻的是,1975年夏天的時候,鐵路剛剛開通,在一次整修鋼軌的施工中,他的一隻眼睛受傷,給他留下了終生的殘疾。

辛泰鐵路“莊户鐵路”受歡迎

辛泰鐵路途經很多地方都是偏遠的山區,穿越崇山峻嶺這也給當地老百姓提供了出行的方便。不少人還親切地把“辛泰鐵路”稱呼為莊户鐵路。在修建中,這條鐵路就引起周邊村民、居民的關注,畢竟很多山裏人還是第一次見到鐵路和火車,坐上火車進城讓很多莊户人家走出了大山,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狀態。
張善偉説,當時工作繁重,衣服胸前的布料幾天就能磨壞。所以在冬天時,他們都是用草繩子往腰上一系,一是保暖二是幹起活來利索,但是在旁人看來,就有些“邋遢”了。儘管穿成這樣,但是他們的口糧級別在當時是最高的,每天中午都能吃到白麪饅頭。
鐵路沿線的村民看見他們穿成那樣,吃的還是白麪饅頭,還非常納悶:“這羣勞改犯,吃的都挺好啊!”附近的很多村民可以説是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火車,上世紀70年代,當這條莊户鐵路開通時,一些沒有見過火車的村民説了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話,一直讓他記憶猶新,“這大傢伙,爬着都跑這麼快,站起來不是跑得更快嘛!”每每想起,山區的老百姓能坐上火車,讓包括張善偉、徐大德在內的建設者和老鐵路們欣慰不已。
雖然是笑話,但是直到如今,辛泰鐵路上除了擔負着運載能源物資的重擔,最常見的乘客就是挑着擔子往城裏走的農民們。便宜的票價,方便的行程,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列車員看到最多的乘客就是一些山裏的農民,乘坐下午的火車從山裏把一些桃、杏等水果帶出來,第二天早上再回家。整日往返於這條線上,用自己的勞動努力改善着自己的生活,而為他們提供便利交通條件的就是這條往日的戰備線,如今的“莊户鐵路”。

辛泰鐵路繼續擔負重要任務

辛泰鐵路的修建和投入使用,也經歷了不少曲折。1971年6月,辛泰鐵路工程指揮部曾設南仇臨管段。全線簡易通車後,1975年底由濟南鐵路局基建處接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