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辛志平

鎖定
辛志平(1912一1985)辛志平,以字行,廣東省羅定縣人,生於民國元年(一九一二)九月十八日。六年,入私塾。十一年,入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十三年,入省立羅定中學。翌年,轉學廣州市立知用中學。十八年,高中畢業,考入國立中山大學預科。十九年,直升中山大學教育學系。二十三年夏,畢業,獲教育學士學位;旋赴江西,任贛南聯立鄉村師範教務主任。二十六年夏,回粵,任中山大學助教。二十八年春,任中國文化服務社總社人事科長。二十九年春,赴貴州,任省立黔江中學訓導主任;秋,赴四川,任重慶市私立載英中學教務主任。三十年秋,任魯蘇皖豫邊區學院講師。三十一年八月,投身軍旅,先後任黔桂湘邊區總司令部(總司令宋希濂)及第三方面軍總司令(總司令湯恩伯)機要秘書,直至抗戰勝利。於二十五日上午十時三十分逝世,年七十有四;七月十四日,卜葬於台北南港富德墓園。 [1] 
中文名
辛志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省羅定縣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1985年
出生地
廣東省羅定縣
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台灣光復,志平奉命來台接長省立新竹中學〔竹中創校於民國十一年(日本大正十二年),第一屆畢業生於民國十六年離校,日籍學生最後讀竹中為民國三十四年第十九、二十屆合併就讀,將原五年修業時間,縮短為四年。竹中校徽是三片竹葉中間一個“中”字,在光復前沿用至今〕,學校改制伊始,原無成規可循而百廢待舉,志平悉心擘畫,手訂“誠、慧、健、毅”為校訓,以德、智、體、羣、美五育為目標,將體育、美術、音樂與主科列為同等重要;體育水上運動,必須遊過二十五公尺;越野賽跑,按年級必須跑完四千至六千公尺。各科中有一科不及格者,即予留級,旨在為通才教育紮根。每屆新生入學,每人印發“中華民國憲法”小冊一本,於公民課時就憲法內容及精神詳加講解,使學生了解根本大法之重要。對新聘教師,不問背景來歷,只重品德學問,並須親自試教,不合標準者,任何人情關説,一概拒絕。對在職教師、獎勵不斷吸收新知,每學年須提出專題研究或教學心得報告。故新竹中學每年升學率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在全省各公私立高級中學中,幾無出其右,而享譽一時。在人格教育方面,訂定三大戒律,凡“考試作弊”、“打架”、“偷竊”者,一律退學,不稍姑寬。為使學生放下“士大夫”習氣,每週安排勞動服務,整理美化校園,不論炎夏寒冬,均親自帶領,以身示範。志平刻苦自持,每日上下班,由新竹市東門街宿舍步行往返,從不遲到早退。中午在校,以自帶“便當”果腹,且常利用午餐時間邀約操行較差之學生共餐,聽取彼等陳述意見,增進師生情感,藉機開導規勸。為倡導學校民主風氣,允許教師學生公開批評校政,利用校務會議與週會相互溝通。
志平雖為執政黨黨員,但從不主張學生“集體人黨”,而任其個人意願。自己絕不攀附政治關係,除扶輪社活動外,從不參加地方非關教育文化的會議與活動。惟於一九六八年時,為贊助紀政、楊傳廣所發起之“一人一元運動擴展全民體育”而熱心奔走,力襄其成。一九六一年,奉派赴美國考察進修三個月,歷密西根、肯塔基、加利福尼亞及夏威夷諸州,對彼邦中等教育瞭解頗多,返台後引進新觀念,對本身工作多所改進,如生物科電視教學之推展、圖書雜誌及理化儀器等教學設施之不斷更新充實,均為全省首屈一指。志平凡事堅持原則,建立制度,一切為學校、一切為學生,擇善固執,歷三十年如一日,未嘗稍改,故校風良好,人才輩出,竹中校友,遍佈海內外,多卓然有成。
一九七五年二月一日,志平奉準退休,竹中歷屆校友及在校師生共同商定二十餘項歡送計劃,借表崇敬,志平一概謝絕,惟許以設置獎學金,獎助竹中在校同學,為家鄉造就人才。一九八三年六月八日,奉當局選派赴美宣慰海外學人學生,甫抵洛城,在歡迎席上突然發病,送醫救治,療養經月,待病情穩定後,由子三立赴美接回,轉入台大醫院繼續治療,始告復健。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一日,突患急性心肌梗死,再入台大醫院,於二十五日上午十時三十分逝世,年七十有四;七月十四日,卜葬於台北南港富德墓園。 [1] 
參考資料
  • 1.    劉紹唐主編. 民國人物小傳 第10冊[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015.08.第164-1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