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轍跡

(漢語詞語)

鎖定
轍跡,漢語詞語,拼音:zhé jì,釋義是車子行駛的痕跡。
中文名
轍跡
拼    音
zhé jì
釋    義
車子行駛的痕跡

目錄

轍跡釋義

1、車子行駛的痕跡。2、痕跡。3、猶途徑。 [2] 

轍跡出處

《老子》:“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3] 

轍跡例句

1、車子行駛的痕跡。
《藝文類聚》卷七一引 晉 棗據 《船賦》:“且其行無轍跡,止無所根,不疾而速,忽若馳奔。”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跨中州之轍跡,窮神行之軌躅。”
唐 白居易 《人之窮困由君之奢欲策》:“倦畋漁之樂,疲轍跡之遊。”
《舊唐書·李道宗傳》:太宗謂侍臣曰:“朕富有四海,士馬如林,欲使轍跡周宇內,遊觀無休息,絕域採奇玩,海外訪珍羞,豈不得耶?勞萬姓而樂一人,朕所不取也。人心無厭,唯當以理制之。道宗俸料甚高,宴賜不少,足有餘財,而貪婪如此,使人嗟惋,豈不鄙乎!”
清 馬維翰 《瀘定橋》詩:“人影漾驚波,行空無轍跡。”
艾青 《手推車》詩:“手推車,以單獨的輪子,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穿過廣闊與荒漠。”
2、痕跡。
《老子》:“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晉·劉伶《酒德頌》:“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4] 
南朝 梁 任昉 《答劉居士》詩:“行無轍跡,理絕心機。”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説·論語·泰伯篇三》:“ 顏子 則去一分私,顯一分公,除彼己之轍跡,而顯其和平。”
3、猶途徑。
《淮南子·主術訓》:“今治亂之機,轍跡可見也。”
明 方孝孺 《任重齋記》:“他如七十子之徒,雖其才各殊,至於轍跡亦一而已,蓋自任之道同也。” [1] 
清 包世臣 《與楊季子論文書》:“夫 孟 荀 文之祖也; 子政 、 子云 ,文之盛也:典型具在,轍跡各殊。”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