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侷限

鎖定
《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侷限》是2008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是關於研究“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侷限”的專著,書中在廣泛汲取和甄選中西史學最新成果的基礎上,從經濟變化、國家形成和社會抗爭三個方面入手,通過比較中國與西歐之長時段歷史的異同,否定了長期盛行的各種西方中心主義研究框架,也展現了中西社會、經濟、政治史的總體脈絡和各自特點。
書    名
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侷限
作    者
(美國)王國斌
劉東
譯    者
李伯重、連玲玲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4月1日
頁    數
277 頁
開    本
32 開
ISBN
9787214049483 [1] 
語    種
簡體中文

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侷限內容簡介

《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侷限》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侷限圖書目錄

編者的話
中文版序
鳴謝
導論
上篇 經濟變化
前言:比較經濟史與發展問題
第一章 明清及近代中國的經濟變化:同歐洲的比較
一 中國歷史上的經濟變化諸問題
二 近代早期歐洲經濟成長的動力
三 斯密型動力在中國
四 對斯密型動力的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
五 斯密與馬爾薩斯:中國與古典經濟學
六 結論
第二章 近代早期歐洲與明清時期中國工業擴展的動力
引言
一 西歐的農村工業與人口變化
二 中國的農村工業與人口變化
三 從原始工業化到工業化
四 原始工業化與工業化之比較
五 歐亞各地對於古典經濟學家所謂的“增長極限”的不同反應
六 技術變化的力量與歷史發展的機遇
第三章 從歐洲的角度看中國的經濟史與經濟發展
一 20世紀的中國經濟
二 企業的組織變化在中國與歐洲的作用
三 中國農業經濟中的斯密型動力與馬爾薩斯型動力
四 民國時代中國經濟成長的空間層面
五 1949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
六 從歐洲經濟史和發展經濟學中所獲得的更多教訓
七 經濟史與經濟發展
中篇 國家形成
前言:歐亞國家的形成
第四章 近代國家形成的方向
引言
一 早期帝國的形成及其遺產
二 以長期的眼光看近代國家形成
三 歐洲的國家形成
四 中國的國家形成
五 從歐洲的角度看中國的國家形成
六 維持社會秩序的工具:一種中國國家形成觀
七 結論
第五章 近代國家形成中的意識形態與制度機構
引言
一 近代早期歐洲及明清時期中國內部的國家一經濟關係
民族國家與農業帝國形成中的中央集權及地方秩序
三 中國與西歐的地方秩序諸問題
四 18世紀對中央控制之追求及其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五 農業帝國之滑入近代以及“公眾領域”和“市民社會”的出現
第六章 1850年以後近代國家的形成
一 近代世界中的衝突
二 19世紀中國的國家形成
三 20世紀中國國家形成的軌跡
四 從歷史的角度看1949年以後的中國國家
民族主義與民族國家
六 中國國家的延續
七 結論:歷史上的和理論上的國家形成
下篇 社會抗爭
前言:政治與抗爭
一 民眾抗爭:研究的問題與難點
二 歐洲的民眾抗爭
三 中國的民眾抗爭
第七章 食物騷亂
引言
一 中國的食物騷亂
二 歐洲的食物騷亂
三 中西食物騷亂的比較
四 結論
第八章 抗税運動
一 抗税事件
二 政治環境變化中的抗税意識形態
三 19世紀中期長江中游的抗税運動
四 19世紀40和50年代江南的抗税運動
五 19世紀50和60年代山東的抗税運動
六 從明清時期的角度來看19世紀的抗税運動
七 誰捲入抗税運動
八 抗税運動是如何組織起來的
九 20世紀的抗税運動
十 抗税運動同革命、國家形成及政治變化的關係
十一從比較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抗税運動
第九章 革命
一 對革命的詮釋
二 國家危機與國家形成
三 從法國的角度看中國革命
四 從中國的角度看法國革命
五 法國:持續不斷的革命詮釋
六 中國:一場持續不斷的革命
第十章 比較史學與社會理論
引言
一 經濟變化
二 國家的形成與不形成
三 社會抗爭與政治變化
四 前瞻性和回顧性分析與歷史詮釋
五 成為近代:歷史與歷史之外
徵引文獻目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