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轉語

鎖定
轉語 [zhuǎn yǔ],漢語詞彙。釋義 :1.轉告。 2.訓詁學術語。因時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轉變的詞。有音轉而義不變的,如《方言》第三:“庸謂之倯,轉語也。”“庸”、“倯”是疊韻相轉。 3.佛教語。禪宗謂撥轉心機,使之恍然大悟的機鋒話語。如雲門三轉語、趙州三轉語等。 4.引申為解釋的話。 5.指轉換話題。
中文名
轉語
外文名
Transfer of language
拼    音
zhuǎn yǔ
釋    義
轉告 [1] 

轉語釋義

1.轉告。 2.訓詁學術語。因時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轉變的詞。 3.佛教語。禪宗謂撥轉心機,使之恍然大悟的機鋒話語。如雲門三轉語﹑趙州三轉語等。 4.引申為解釋的話。 5.指轉換話題。 [2] 

轉語例句

1、轉告。
唐 韓愈 《答渝州李使君書》:“今既無由緣進言,言之恐益累高明,是以負所期待,竊竊轉語於人,不見成效,此 愈 之罪也。”
《“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五四”--“六三”愛國運動大事日錄》:“六月一日,學生代表數人晤省會議長 康君 ,告以罷課之理由,及要求之條件,懇其轉語 趙督 ,允將電及宣言書發出。”
2、訓詁學術語。因時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轉變的詞。有音轉而義不變的,如《方言》第三:“庸謂之倯,轉語也。”“庸”、“倯”是疊韻相轉。《方言》第十:“……有音轉義變而分化為不同的詞的,如《爾雅·釋水》:水注溪曰谷,注谷曰溝,注溝曰澮。”“大波為瀾,小波為淪。”“溪”、“谷”、“溝”、“澮”和“瀾”、“淪”都是雙聲相轉。
3、佛教語。禪宗謂撥轉心機,使之恍然大悟的機鋒話語。如 雲門 三轉語、趙州 三轉語等。
宋 陳善 《捫蝨新話·悟百丈不昧因果》:“某甲對雲:‘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墜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責脱野狐身。’”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二折:“[正末雲]假若生死止在何處?速道速道。[旦兒雲]師父,我答不得這一轉語。”
《醒世恆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和尚,這四句只當引子,不算輸贏。我有一轉語,和你賭賽輸贏,不賭金珠富貴。”
4、引申為解釋的話。
《朱子語類》卷八七:“今欲下一轉語:取於人者,便是‘有朋自遠方來’,‘童蒙求我’。”
茅盾 《對於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讀者要求長篇小説,我們接受了這要求,供給了長篇的作品了,但我們的工作做得怎樣?對這一點,我們又該下怎樣的一個轉語呢?”
5、指轉換話題。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古書發端之詞例》:“‘若夫’者,轉語之詞也;而古人或用以發端。” [3] 

轉語歷史記載

"轉語"這個名稱始見於揚雄《方言》,如《方言》卷十説:“?,火也。楚轉語也,猶齊言?火也。”清代戴震有《轉語二十章》。其書不傳,可是有序一篇,載於《戴東原集》。他把聲音的變轉,分為兩類,一類是“同位”,一類是“位同”。“同位”為正轉,“位同”為變轉。這都是就聲母來説的。“同位”就是發音部位相同,"位同"就是發音方法相同。如"端"、“定”兩母相轉是同位,如“端”、"精"兩母或"定"、“從”兩母相轉是位同。他説:“凡同位為正轉,位同為變轉……凡同位則同聲,同聲則可以通乎其義。位同則聲變而同,聲變而同,則其義亦可以比之而通。”他認為由此就可以“疑於義者以聲求之。疑於聲者以義求之”。總之,用音義相求,才能把散漫的材料轉為有系統的知識。上溯可以求語根,下推可以解語詞分化的緣由。王念孫作《廣雅疏證》,郝懿行《爾雅義疏》,錢繹作《方言箋疏》,都以此闡發訓詁,成就極大。
戴震同時的人程瑤田又作《果蠃轉語記》説明有相同的聲音組織形式的複音詞,字義也每每相通。他説:“聲隨形命,字依聲立;屢變其物而不易其名,屢易其文而弗離其聲。”這就把許多雙音語詞字不同而音義相通的也納入研究的範圍來了。在清代訓詁學中推尋語源方面又前進了一步。

轉語語言特點

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語言變轉,有因時而變的,有因方言地區不同而變的。晉代郭璞注《爾雅》、《方言》,每每説“語聲轉”,或説“語轉”、“聲轉”。例如《爾雅·釋詁》:“卬,我也。”郭璞注:“卬猶姎也。語之轉耳。”又《釋鳥》: "?鴒,戴鵀。"郭注:“?鴒猶??,語聲轉耳。”這些都是聲母相近而意義相同的詞。又《方言》卷一説:“秦晉之間,凡人之大謂之奘,或謂之壯;燕之北鄙、齊楚之郊或曰京,或曰將,皆古今語也。”郭注:“語聲轉耳。”又卷三:“蘇、芥,草也。”郭注:“蘇猶蘆,語轉也。”又卷五説:“杷,宋魏之間謂之渠挐,或謂之渠疏。” 郭注:“語轉也。” 又同卷:“薄,宋魏、陳楚、江淮之間謂之?,或謂之麴。”郭注:"此直語楚,聲轉也。"楚是傖楚的意思 這些都是韻母相同,意義也相同的詞。自從郭璞解釋語詞提出"語轉"、“聲轉”的觀念以後,清代學者研究訓詁,就從聲音轉變而意義相通這一條規律去説明見之於古書中的音義相關的各類語詞,或為古今語,或為方俗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