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轉型期刑事司法與民意互動的實證研究

鎖定
《轉型期刑事司法與民意互動的實證研究》是2014年9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光華。
中文名
轉型期刑事司法與民意互動的實證研究
作    者
徐光華
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9月
頁    數
348 頁
定    價
48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62055525

轉型期刑事司法與民意互動的實證研究內容簡介

《轉型期刑事司法與民意互動的實證研究》共分為九個部分。作者開篇即指出,處於轉型期的我國社會,司法領域面臨着民意的衝擊,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探索我國司法與民意互動的現實,並歸納出引起民眾關注的個案的三種類型,再分別從涉案主體的身份特徵、影響性刑事案件的特徵以及自媒體的時代背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擴張適用這四個不同的切入點分析刑事案件中刑事司法與民意的互動關係,並分析了幾個典型案例,最終作者結合域外經驗及我國刑事司法與民意關係的歷史經驗教訓為我國營造民意與刑事司法的良性互動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作者在寫作《轉型期刑事司法與民意互動的實證研究》的過程中,結合不少典型個案,論述條例清晰,層層深入,在總結域外經驗和我國曆史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國現實背景下如何在刑事司法與民意之間構建和諧的關係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構想,為我國構建刑事司法與民意的良性互動開拓了思路。

轉型期刑事司法與民意互動的實證研究作者簡介

徐光華,男,1981年生,江西南昌人。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博士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刑法適用與民意互動的實證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文化視域下的刑法解釋學》。在《政治與法律》、《法學雜誌》、《武漢大學學報》、《刑法論叢》、《刑事法評論》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其中五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 

轉型期刑事司法與民意互動的實證研究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社會轉型與犯罪
第一節 轉型時期的社會問題
第二節 社會轉型與犯罪的關聯
第三節 我國當前的犯罪現狀與社會轉型及其衍生的問題
第二章 民眾、媒體、刑事司法的現狀考察
第一節 民眾的認知現狀與法律信仰
第二節 媒體對刑事個案報道的現狀
第三節 刑事司法對民意的迴應
第四節 啓示
第五節 典型個案看民意、媒體與刑事司法——以兩起“撿”球案同案異判為例
第三章 從個案類型看刑事司法與民意
第一節 從犯罪折射的社會問題看刑事司法與民意
第二節 從自由裁量權的規範行使看刑事司法與民意
第三節 從身份特徵看刑事司法與民意
第四節 從個案反映的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看刑事司法與民意
第四章 從涉案主體的身份特徵看刑事司法與民意
第一節 涉案主體的身份特徵與民眾關注
第二節 涉案主體身份特徵與民意表達
第三節 啓示
第五章 從影響性刑事案件的特徵看刑事司法與民意
第一節 影響性刑事案件的類型特徵
第二節 民意表達及其對刑事司法的影響
第三節 刑事司法與民意的現狀所帶來的啓示
第六章 自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刑事司法與民意
第一節 自媒體時代刑事案件的民意形成
第二節 自媒體環境下刑事司法中的民意
第三節 自媒體環境下民意對刑事司法的影響
第四節 自媒體時代民意與刑事司法互動的現狀之原因分析
第五節 自媒體時代的刑事司法與民意如何良性互動
第七章 從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擴張適用看刑事司法與民意
第一節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擴張適用的領域
第二節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擴張適用的特徵
第三節 擴張適用背後的公眾輿論表達
第四節 公眾輿論對刑事自由裁量權規範行使的影響
第五節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過度擴張適用的應對
第八章 典型刑事個案的刑事司法與民意
第一節 夏俊峯案
第二節 杭州張輝、張高平叔侄案
第三節 李天一案
第四節 李昌奎案
第五節 張家川微博少年因言涉罪案
第九章 營造民意與刑事司法的良性互動
第一節 域外經驗及啓示
第二節 我國刑事司法與民意關係的歷史考察
第三節 我國現實背景下的刑事司法與民意的和諧構建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