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轅門

鎖定
轅門,《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解釋為:古時軍營的門或官署的外門。晉劇就有《轅門斬子》一戲:北國肖銀宗南下入侵,大擺天門陣,宗保被穆桂英綁赴穆柯寨後一見鍾情,結為夫妻,元帥楊六郎大怒,要將宗保在轅門斬首示眾。
中文名
轅門
拼    音
yuán mén
最早記載
周禮·天官·掌舍》
最早來源
周朝
詞典解釋
古時軍營的門或官署的外門
相關詞語
轅門抄、轅門射戟典故等

轅門引證解釋

1、 古代帝王巡狩、田獵的止宿處,以車為藩;出入之處,仰起兩車,車轅相向以表示門
轅門 轅門
,稱轅門。
周禮·天官·掌舍》:“設車宮、轅門。”鄭玄注:“謂王行止宿阻險之處,備非常。次車以為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
2.[outer gate of government official] .領兵將帥的營門。
《六韜·分合》:“大將設營而陳,立表轅門。”
《史記·項羽本紀》:“於是已破 秦 軍, 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歐陽詹許州送張中丞出臨潁鎮》詩:“心誦《陰符》口不言,風驅千騎出轅門。”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轅門離中軍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兩家罷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營,安排廝殺。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轅門之外,何人喧譁?”
3.地方高級官署的外門。
《古今小説·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楊順 ﹞次早坐堂,只見中軍官報道:‘今有 蔚州衞 拿獲妖賊二名,解到轅門外,伏聽鈞旨。’”
清 昭連 《嘯亭雜錄·馬彪》:“少無賴,嘗衝突固原提督儀仗,提督命杖於轅門。” [1] 
崑曲十五貫》第四場:“取我素服印信,掌起明燈,隨我前往轅門,面見都堂!”。
《河南通志·睢縣採訪稿·袁可立故宅》:“東西臨街二石坊,左曰‘三世司馬’,右曰‘宮保尚書’,皆距大門五十步之遙,略如公署轅門式。”

轅門詞典辭源

查考《辭源》,可見“轅門”的“轅”應屬於義項②行館;“轅門”,指“古代帝王巡獸田獵,止宿處周以車,作屏障。出入處仰兩車使車轅相向以表示門,稱轅門。《周禮天官掌舍》:‘設車宮轅門。’後指軍營營門,……後來地方高級官署,兩旁作木柵圍護,亦稱轅門。……”可以説“轅門”在作為最初意思使用時候應該發生在野外,屬於帝王狩獵的臨時居所出入口,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能以此作為“邊塞”的特徵;其次,理解為軍營營門時,也並不一定就出現在邊塞,古代主要軍隊除駐守邊疆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應駐紮於京畿重地,如北京城裏以“營”命名的地名,在歷史上往往曾經是軍隊駐紮的地方,比如現今的校尉衚衕原稱“校衞營”,是明清時京師軍隊的駐地。那麼能説當時的“轅門”在邊塞嗎?更因後來“行轅”多是地方高級官署的稱呼,“轅門”也就更不能作為指代邊塞地區了,如1911年11月24日,鎮江軍政府參加江浙革命聯軍出兵會攻南京,統帥林述慶設“都督行轅”於南京前兩江總督西花園花廳內;清代兩江總督行轅就位於今安徽黃山祁門縣城東街敦仁裏洪家大屋);震旦大學辦學途中曾暫借吳淞提督行轅為臨時校址;而今天位於蘇州婁門內東北街204號忠王府,在同治二年冬(1863年12月),太平軍退出蘇州,李鴻章據忠王府為江蘇巡撫行轅。

轅門發展

古代帝王巡守、田獵,只宿在險阻的地方,用車子作為屏藩。出入之處,仰起兩輛車子,使兩車的轅相向交接,形成一半圓形的門,叫做“轅門”。《周禮·天官·掌舍》:“設車宮轅門。”後來也指領兵將領的營門及督撫等官署的外門。《史記·項羽本紀》:“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後來轅門代指官方的衙署
置旃以為轅門。――《穀梁傳·昭公八年》
設車宮轅門。――《周禮
後指軍營之門或行館,即長官戰場司令部或官方的衙署
是古代將帥在戰場駐紮地軍營的大門,即於宿營處用車圍作屏藩,又仰兩車使轅對峙如門。
後延伸指王侯或長官外出止宿時,設在野外的行館或辦公處,又叫行轅

轅門相關詞語

轅門轅門抄

清代總督或巡撫官署中發抄的分寄所屬各府、州、縣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經官署的轅門抄出,故名。轅門抄最初是抄寫的,後來由報房刻成木板印刷發行。
《中國現在記》第五回:“﹝ 馮耀祖 等﹞在大廳上飲酒賞燈,看見省城裏有寄來的轅門抄,取過來一看,不覺吃了一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七回:“及至明日,轅門抄上刻出了‘ 苟 某人請期服假數天’。”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一:“各衙門的號房裏,也偶爾拿手本去掛個號,轅門抄上偶爾露一露他的官銜名字。”

轅門拜倒轅門

拜倒轅門
[grovel (fall on one's knee,prostrate oneself) before the outer gate of a government office in ancient times] 轅門,這裏指軍營的門。形容佩服到極點,自願認輸
如風頭不佳,不能取勝,那時再拜倒轅門也不為遲。——《鏡花緣》

轅門轅門鈇

轅門鈇
官署的腰斬刑具。
金麻九疇《和伯玉食蒿醬韻》之三:“唯聞廣庭樂,不見轅門鈇。”

轅門轅門松

轅門松
轅門松在卧雲峯東隅。奇松主幹挺直,頂如傘狀,另伸一千,形作倒“U”狀,宛如古時官署中的轅門,故名“轅門松”。可惜今已枯萎。有詩讚曰;“奇松態作古轅門,出入千乘萬馬屯。為覓人間稀世景,如雲遊客湧紛紛”。

轅門轅門射戟典故

三國時,袁紹之弟袁術派大將紀靈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劉備。袁術擔心在徐州呂布救援劉備,派人給呂布送去糧草和密信,要呂布按兵不動。劉備考慮到自己兵力不足,也寫信求助呂布。呂布收了袁術的糧草,又收了劉備的求援信,他想:我若不救劉備,袁術得逞後我也危險;若我救劉備,袁術必恨我。於是,呂布讓人把劉備和紀靈同時請來赴宴。  呂布坐在劉備和紀靈中間,吩咐開宴,剛吃幾杯酒,呂布説:"看在我的面上,你兩家不要打了。"紀靈不肯。呂布大叫一聲:"把我的畫戟拿來!"劉備、紀靈都嚇了一跳。呂布又説:“我把畫戟插到轅門外一百五十步地方,如果我一箭射中畫戟的枝尖,你們兩家就不要打了。如果我射不中,打不打我就不管了。”紀靈希望射不中,劉備希望能射中。呂布叫人端上酒來,各自飲了一杯,酒畢,取出弓箭,搭箭拉弦,只聽"嗖"的一聲,呂布大喊:"着!"那箭不偏不倚,正中畫戟的枝尖。在場的人無不喝彩。呂布把弓扔在地上,笑着説:“看來老天也不願意讓你們打仗啊!”就這樣,呂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場廝殺。
《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曹孟德敗師淯水》  ……  呂布曰:“我請你兩家解鬥,須不教你廝殺!”這邊紀靈不忿,那邊張飛只要廝殺。呂布大怒,教左右:“取我戟來,呂布提畫戟在手,紀靈、玄德盡皆失色。呂布曰:“我勸你兩家不要廝殺,盡在天命。”令左右接過畫戟,去轅門外遠遠插定。乃回顧紀靈、玄德曰:“轅門離中軍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兩家罷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營,安排廝殺。有不從吾言者,併力拒之。”紀靈私忖:“戟在一百五十步之外,安能便中?且落得應允。待其不中,那時憑我廝殺。”便一口許諾。玄德自無不允。布都教坐,再各飲一杯酒。酒畢,佈教取弓箭來。玄德暗祝曰:“只願他射得中便好!”只見呂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滿弓,叫一聲:“着!”正是: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畫戟小枝。帳上帳下將校,齊聲喝彩。後人有詩讚之曰:“温侯神射世間稀,曾向轅門獨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號猿直欲勝由基。虎筋弦響弓開處,雕羽翅飛箭到時。豹子尾搖穿畫戟,雄兵十萬脱征衣。” 當下呂布射中畫戟小枝,呵呵大笑,擲弓於地,執紀靈、玄德之手曰:“此天令你兩家罷兵也!”喝教軍士:“斟酒來!”各飲一大觥。”玄德暗稱慚愧。紀靈默然半響,告呂布曰:“將軍之言,不敢不聽;奈紀靈回去,主人如何肯信?”呂布曰:“吾自作書復之便了。

轅門相關詞歌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2] 
——岑 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雪歌》,開篇四句為全詩發端,寥寥數語便勾勒出了一幅蔚為奇觀的邊塞風景圖:八月的北國已不似南疆還是風和日麗的景象,而有着迷人的邊塞特色——狂風席捲,白草吹折,飛雪漫天,清晨,映入眼簾的是散落在千樹萬樹上的白雪,宛如一夜春風頓然吹開的朵朵梨花。前兩句緊扣北地季節、氣候之特徵,寫得粗獷奔放,後兩句筆鋒一轉,以梨花喻雪,變粗獷為柔細,妙語如珠,別出心裁。接下去四句寫雪中奇寒,由營幕外寫到營幕內,由自己寫到他人,以襯托的筆法形象地寫出了北地雪冷之甚。“瀚海”兩句承上啓下,又由營幕內回覆到營幕外,場景更為壯觀,並引出“歸客”。接下去的八句着重寫雪中送人,而又不離寫雪。
《白雪歌》,寫送人,由寫別筵→筵後送別→歸客遠行。“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這是寫別筵,中軍置酒,眾樂齊奏,熱鬧非凡,反襯出惜別心情之深沉。“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這是寫筵後送別。“暮”,點明送別的時間,“暮雪”與送別前的晨雪相呼應,“轅門”照應上文所指地點。“風掣紅旗凍不翻”,脱胎於唐代詩人虞世南的“雪暗天山道,冰塞河源。霧鋒黯無色,霜旗凍不翻”(《出塞》),而更有韻致。雪中送人,景中寓情。“多情自古傷離別”(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更何況是在大雪封山、奇冷無比的環境下離別呢?“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是寫歸客遠行,也是寫別後雪景。
《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雪,便明顯有別於《天山雪歌》。南朝梁時人蕭子顯《燕歌行》中的詩句“洛陽梨花落如雪”,以飄雪喻花,取喻新穎別緻岑參反用梨花如雪之喻,傳神地描繪出了雪的皎潔、鮮潤、明麗和飛動,比喻新穎,形象鮮明,給讀者多方面的審美感受
起首四句“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為全詩發端,寫出了塞外八月飛雪的奇景。“如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沈德潛説詩晬語》)。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乃傳世佳句,傳神地 描繪出了雪的皎潔 、鮮潤、明麗與飛動。然而此語並非 出自偶然。南朝蕭子顯在《 燕歌行》中寫下:“洛陽梨花落如雪”一句後,後人每每因襲之。岑參則反用梨花來喻雪,取喻新穎,確實是獨具風神的妙喻。
接下來四句寫雪中奇寒,以“散入”一句為過度,筆觸由大自然轉入營幕中。“瀚海”二句,似承實啓,又將鏡頭從營幕中拉出,推向冰雪覆蓋、萬里雲凝的塞外天地。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應為第三層。復將鏡頭轉回營幕中,區區14字,已將踐別宴會上的急管繁弦寫得淋漓盡致。寫軍營的奇寒,寫冰天雪地的背景,寫踐別宴會的熱鬧,處處都在刻畫異鄉的浪漫氣氛,又無一處不顯示客中送別的複雜心情。
最後六句為第四層,寫筵後送別,歸客遠去的情景。尤其是結尾處,一個“空”字足以道盡萬般離情,餘韻悠長,耐人尋味。點評:
全詩的背景是雪,由雪而引出奇景,生髮奇寒,融入依依惜別之情,最後又回到雪景中去,“起、承、轉、合”使得整首詩在結構上非常圓潤。雖然是送別詩,但作者下筆卻又雄奇奔放,開朗豪健。情濃意摯而又不流於傷感,這也正是岑參邊塞詩浪漫樂觀的基本特徵。
可以説《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是集奇才奇氣,真情至情於一體,既淋漓盡致,又含蓄藴藉的一篇佳作。

轅門雙語例句

這便是有名的“轅門射箭”的故事。
This is the famous "yan mengshotbefore the" story.
大門外還有一組封閉性的院落,由東西班房、東西轅門、鼓亭、樂亭、照壁、旗杆等組成。
Outside the gatethere isagroupof aclosedcourtyard, fromwhatclassrooms, things ¸, drumsPavilion, leting, screen wall, flagpoleso on.
呂布又説:“我把畫戟插到轅門外一百五十步地方,如果我一箭射中畫戟的枝尖,你們兩家就不要打了。
I'll stand my lance 150steps away outside the gate. Ifmyarrow hits its edgeyoutwowillstop yourfight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