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輿情應對

鎖定
輿情應對是指針對網絡事件引發的輿論危機,利用輿情監測手段,分析輿情發展態勢,加強與網絡的溝通,以面對面的方式和媒體的語言風格,確保新聞和信息的權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壓縮小道消息、虛假信息,變被動為主動,先入為主,確保更準、更快、更好地引導輿情的一種危機處理方式。
中文名
輿情應對
外文名
Public opinion response
原則1
宜疏不宜堵
針    對
網絡事件引發的輿論危機
應對手段
分析輿情民意動向

目錄

輿情應對原則

第一,宜疏不宜堵,保證信息的公開透明化。突發的熱點事件尤其是負面事件,必然會引起網絡輿論的廣泛關注。此時形成的網絡輿情會包含着各種網民聲音,其中不乏偏激的不理性聲音,甚至有時候這種聲音是佔主流的。在處理此事件時應該通用事實説話,公開信息真相,設置議題議程,疏導輿論。而不是搞封堵雜音、堵塞輿論通道,這更多的時候只會適得其反,因為只有事實才是引導輿論的根本。 [1] 
第二,宜解不宜避,主動承擔應有的責任。輿情危機的爆發,大都數時候是因為對突發事件問責處置採取迴避不積極解答導致,而問責又是事件的輿論焦點。因此在輿情應對時要求主動解答公眾疑問,不能迴避,更不能回絕。 [1] 
第三,宜全不宜偏,要體現意見的辯證性。突發事件引發網絡輿情危機,其背後必定有各種意見的存在,不同觀點意見在衝突過程中形成輿論主調。在處置危機時,應該辯證設置議題,突出主流認識,辯證引導受眾的認識,使受眾言論不盲從,不為一時的情緒宣泄左右。
第四,宜軟不宜硬,充當認識的啓發角色。在危機處置過程中,當事方態度應該要温和,要充當意見領袖的作用,對錯誤的認識循序引導,而不宜採取簡單粗暴的説教或批判方式,強制人們的接受自己的觀點意見。
第五,宜緩不宜急,講求效果的有序漸行。在處置網絡輿情危機時,不宜想一蹴而就的平息事端,而應該根據輿情的發展規律,制定階段性的處置策略,一步步引導輿論的發展方向,使輿論朝着有利於事件處置的正確方向發展。

輿情應對手段

輿情應對的首要條件是瞭解輿情發展態勢,分析輿情民意動向。而全面信息數據來源則需要網絡輿情監測系統的提供。通過輿情監測系統可以排除或縮小偶發負面信息給本省/市形象及本省/市領導帶來的不利影響可及時發現關於本市本省的輿情呼聲,第一時間瞭解民意,在萌芽狀態化解矛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