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輋,讀音shē,古同“畲”,“畲族”的“畲”,古書上又寫作“輋”。是指地名或植物。
中文名
拼    音
shē
部    首
鄭    碼
LLGF
筆    順
2521341251112
注    音
ㄕㄜˉ
詞    義
地名或植物
總筆畫
13
U
8F0B
GBK
DD66

基本釋義

古同“”,“畲族”的“畲”,古書上又寫作“輋”。
很多地方把它當做地名,還有的植物或者穀物中叫這個名字。

古籍解釋

唐韻》以諸切,音餘。《説文》三歲治田也。《易·無妄》不耕穫,不葘畲。《詩·周頌》如何新畲。《傳》一歲曰甾,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畲。《禮·坊記引易不葘畲鄭注》田一歲曰葘,二歲曰畲,三歲曰新。《詩詁》一歲為葘,始反草也。二歲為畲,漸和柔也。三歲為新田,謂已成田而尚新也。四歲則曰田。若二歲曰新田,三歲則為田矣,何名為畲。《正字通》據此則詩傳,爾雅,説文謂三歲為畲。皆不足信。當從鄭注。
又《集韻》羊茹切,音豫。治田也。或書作畭。
又詩車切,音奢。火種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