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軒轅軾軻

鎖定
軒轅軾軻:1971年生於臨沂,2000年參與《下半身》詩歌運動,曾在《人民文學》《大家》《芙蓉》《天涯》等刊發詩及小説,臨沂市工商局批發城分局工作。
2018年6月10日,獲評2017年度“磨鐵詩歌獎”“十佳詩人”。 [1] 
中文名
軒轅軾軻 [2] 
外文名
Xuanyuanshike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臨沂
出生日期
1971年
職    業
詩人 [2] 
主要成就
2012年度(第十屆)“茅台杯”人民文學獎 [2] 
代表作品
組詩《贈李白》

軒轅軾軻基本信息

通常人們都把軒轅軾軻看成“前衞詩人”、“先鋒詩人”,或者更直接的是把他看成“下半身”裏的骨幹詩人之一。我一直對“前衞”和“先鋒”的概念不甚了了,因為我覺得在中國的詩歌現實裏“革命”這個詞可能比什麼“前衞”和“先鋒”更準確一些。至於“下半身”這個詞從第一次出現就被誤解了,所以這個比較適合留給評論家去討論,我這裏就不討論它了。我覺得軒轅軾軻的詩歌是非常觀念性的,他經常幹着解構的工作,其解構對象也非常寬泛:從成語到俗語,從親戚朋友到單位組織,從傳統到社會……幾乎我們生活裏面對的一切,他都有興趣瓦解一把,但是他的瓦解僅僅是瓦解了而已,因此我更願意把他看成一個革命性的紅色詩人,你也可以稱他為紅色的堂吉訶德。
軒轅軾軻對自己是瞭解的,對自己的詩歌也非常瞭解,所以他的詩歌裏有時會流溢出一縷淡淡的絕望:“是生活的時候/也是隻生而不活的時候/是我們的時候了/更是我們什麼都不是的時候(《時候》)”。正是這種小絕望,才叫我們看見了軒轅軾軻的認真,我個人覺得如果一個詩人自信到沒有懷疑的時候才是失敗的。軒轅軾軻對自己的詩歌毫無疑問是有懷疑的,因為他已經一年多沒有寫詩了。

軒轅軾軻其他信息

這裏介紹的《需要》可以看作對軒轅軾軻本人及其詩歌的詮釋。我們的社會提倡的思想解放也好,破除陳規也好,都在指出我們要破除舊觀念。很多人在談建設的時候,好像總以為不能建設新就別破壞舊的。我個人認為還是先破壞舊有的觀念比較好些,因為很難相信舊觀念能產生新世界。我想軒轅軾軻及其詩歌就是我們詩歌建設所需要的一把破壞之斧。
軒轅軾軻喜歡交朋友,酒量大酒德高尚,有着清秀的外表,慣於為愛情煩憂,遇見乞討者,其施捨標準通常為人民幣2元整。

軒轅軾軻獲獎作品

12月11日,2012年度(第十屆)“茅台杯”人民文學獎頒獎典禮在中國現代文學館隆重舉行。臨沂青年詩人軒轅軾軻的組詩《贈李白》榮獲人民文學獎詩歌獎,成為10年來繼莫言、張煒、東紫、路也等人之後獲此殊榮的第6位山東籍作家,這也是臨沂有史以來獲此獎項的首位詩人。
評委會對他的授獎辭是:在當前的詩人寫作方式中,軒轅軾軻的作品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文本。他的詩歌以密集的語言將中國古典文化和現代生活意象有機地結構為生動的詩歌篇章。他的作品思維敏鋭,手法簡潔,凸顯了後現代語言風格。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