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隊指揮學

鎖定
軍隊指揮學是研究軍隊指揮活動規律並用於指導實踐的學科。以軍隊作戰行動的組織指揮為基本研究對象。任務是總結軍隊指揮經驗,揭示其一般規律,預測軍隊指揮發展趨勢,為提高軍隊指揮效能提供理論指導和科學方法。主要內容:軍隊指揮活動的特點、基本理論和指導原則;軍隊指揮系統的結構及各子系統的職能和相互關係;軍隊指揮活動的過程及基本任務和完成的程序;組織實施軍隊指揮的科學方法。 [1] 
中文名
軍隊指揮學
外文名
Science of military command
應    用
研究軍隊組織指揮理論及實施方法
相關學科
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
基本任務
揭示軍隊指揮規律
學科代碼
83040 [3-4] 
按層次,分為戰略指揮學、戰役指揮學和戰鬥指揮學;按作戰和保障,分為作戰指揮學(聯合作戰指揮學、合同作戰指揮學等)、後勤指揮學、裝備指揮學;按軍種、兵種,分為陸軍指揮學、海軍指揮學、空軍指揮學、戰略導彈部隊指揮學,以及步兵、裝甲兵、炮兵、防空兵、通信兵、潛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航空兵、空降兵等指揮學。基本任務是總結軍隊指揮的實踐經驗,揭示軍隊指揮的一般規律,預測軍隊指揮的發展趨勢,為提高軍隊指揮效能,達成軍隊指揮目的提供理論指導和科學方法。軍隊指揮學的建立及其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對加強軍隊指揮建設和指導軍隊指揮實踐具有重要意義。軍隊指揮理論源遠流長。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後期。隨着戰爭形態和軍隊指揮手段、指揮體制、指揮方式及其地位和作用的演變,軍隊指揮理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孕育、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過程。軍隊指揮學則在戰爭和軍隊指揮實踐的不斷髮展過程中,在長期理論積累的基礎上,為適應各個歷史時期軍隊指揮的需要而逐步建立起來。人類社會自有戰爭和軍隊以來,如何養兵用兵、指揮打仗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古代軍隊指揮理論記載於浩如煙海的兵書戰策和史書之中,具有代表性的軍事理論著作主要包括中國的《孫子》《吳子》《管子》《六韜》,古希臘色諾芬的《遠征記》、古羅馬凱撒的《內戰記》和弗龍蒂努斯的《謀略》等。古代軍隊指揮理論雖然對軍隊指揮手段運用、將帥在軍隊指揮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問題有一定的論述,但主要集中體現在所概括提出的軍隊指揮活動應遵循的一般原則上。這些原則主要包括知彼知己、先計後戰、果斷靈活、統一指揮、注重詭道、任將要當等。古代軍隊指揮理論在歷史上對指導當時軍事行動發揮了巨大作用,且具有超時空的價值,有些理論在當今時代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近代軍隊指揮理論,在中國指1840~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所形成的軍隊指揮理論,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主要指自17世紀中葉至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期間西方軍隊形成的軍隊指揮理論。從17世紀開始,近代產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直接推動了軍事技術的進步,軍隊的武器裝備有了長足的發展,軍隊規模和組成也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武器裝備的發展大大提高了軍隊的作戰能力,新的作戰樣式不斷出現,戰役戰鬥的流動性和激烈程度有了空前提高,有力地推動了軍隊指揮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這一時期的軍隊指揮理論不僅體現在各種軍事理論著作之中,而且開始集中反映在軍隊條令之中。有線電和無線電技術的發明並運用於軍隊指揮以後,軍隊指揮理論得以迅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個新的相對獨立的理論體系。1851年有線電報問世不久,F.恩格斯在《1852年神聖同盟對法戰爭的條件與前景》一文中,論及有線電報對變革作戰指揮的重要作用時指出:“不採用電報,就絕對不可能指揮他們。而且因為在這樣人數眾多的情況下,戰略家和戰術家(戰場上的指揮官)不能集於一身,所以在這裏就要有分工。戰略行動,即各軍行動的協調,必須由一個電報中樞來指揮;而戰術行動則由各個將軍來指揮。”(《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34頁)中國翻譯出版了大量歐美和日本的軍事著作,其中有關軍隊指揮方面的理論觀點,對中國軍隊指揮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催化作用。特別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之後蘇軍所積累的軍隊指揮思想和經驗,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指揮理論的形成影響較大。世界其他國家反映軍隊指揮理論發展的代表著作主要包括《戰爭論》《戰爭藝術概論》《拿破崙文選》《毛奇軍事著作》《軍隊大腦》《高級指揮部》《統帥綱要》等。中國晚清和民國早期對軍隊指揮理論發展產生影響的著作主要有《將略要論》《兵學新書》《軍隊指揮綱要稿案》等。這一時期的軍隊指揮理論主要包括軍隊指揮組織理論、軍隊指揮層次與指揮跨度理論、軍隊指揮手段運用理論、軍隊指揮組織協同動作理論等。近代軍隊指揮理論不僅對指導近代軍事行動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且對於推動現代軍隊指揮理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借鑑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着電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軍隊指揮領域的廣泛運用,軍隊指揮實踐經驗日益豐富,軍隊指揮理論逐步構成了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人們通過現代戰爭特別是現代局部戰爭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軍隊指揮規律,積極研究指揮理論,撰寫了大量理論著作,涉及軍隊指揮學的一些重要領域,逐步形成了軍隊指揮學的理論體系。在軍隊頒發的許多條令條例中,對軍隊指揮的原則和方法都有相應的規定。這些都為軍隊指揮學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但以往對軍隊指揮的研究,多與戰略戰術理論及其運用結合在一起。隨着軍隊指揮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為適應現代條件下軍隊指揮的需要,軍隊各類指揮院校和研究機構先後成立,對軍隊指揮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軍隊指揮理論逐漸從戰略戰術理論中分離出來,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理論體系,各類軍隊指揮學專著相繼出版,軍隊指揮學作為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確立起來。1986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准軍隊指揮學為軍事學下設的一級學科。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指揮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1988年2月,第一部指揮理論專著《合成軍隊指揮學》問世。之後《軍隊指揮學》(1989)、《軍隊指揮學基礎》(1989)、《現代軍隊指揮》(1993)、《海軍指揮學》(1993)、《作戰指揮學》(1994)、《作戰指揮概論》(1995)、《第二炮兵指揮學》(1995)、《軍隊指揮基礎理論研究》(1997)、《聯合戰役作戰指揮》(1999)、《高技術條件下聯合作戰指揮與協同》(2000)、《作戰指揮學》(2004)、《信息化條件下的合同戰鬥指揮》(2004)、《聯合戰役指揮學》(2005)、《軍隊指揮學》(2007)、《信息化戰爭作戰指揮研究》(2009)、《軍隊指揮的科學》(2011)等軍隊指揮理論專著相繼出版,對包括軍隊指揮基礎理論、軍隊指揮系統和指揮活動等問題作了較為全面的闡述,聯合作戰指揮理論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信息化條件下軍隊指揮問題研究日益深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指揮學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主要包括:軍隊指揮本質、軍隊指揮歷史、軍隊指揮要素、軍隊指揮規律、軍隊指揮原則、軍隊指揮藝術、軍隊指揮體制、軍隊指揮手段、軍隊指揮方式、軍隊指揮活動、軍隊指揮建設和研究方法等。軍隊指揮這一客觀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根本屬性。區別于軍隊領導、軍隊管理等其他活動的重要標誌,是軍隊指揮研究的首要問題,也是軍隊指揮學研究的邏輯起點。正確認識軍隊指揮本質,特別是科學界定軍隊指揮的內涵及其外延,是準確把握軍隊指揮學研究範疇、層次、內容和方向的重要前提,也是研究軍隊指揮學其他問題的理論基礎。軍隊指揮本質主要包括運籌謀劃,作出決策;發令調度,實現決策。軍隊指揮除了對所屬部隊的支配和發令調度外,還需要運用指揮藝術與指揮謀略,欺騙、迷惑和調動敵人,創造有利戰機,能動地將作戰導向勝利。軍隊指揮產生、發展的全部歷史過程。軍隊指揮從產生到現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研究軍隊指揮歷史,目的是總結和借鑑軍隊指揮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發現和掌握軍隊指揮發展的內在規律及其作用機理,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現在和科學預測未來,更好地指導未來信息化戰爭軍隊指揮實踐。軍隊指揮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軍隊指揮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是決定軍隊指揮規律和發揮軍隊指揮效能的客觀基礎。研究軍隊指揮要素,就是深入分析各要素的特性、功能及其對軍隊指揮的影響,進而探索各要素與軍隊指揮的必然聯繫,最終揭示軍隊指揮規律。軍隊指揮各要素之間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軍隊指揮規律制約和支配着軍隊指揮實踐。軍隊指揮規律在軍隊指揮學理論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是軍隊指揮理論的重要基礎。只有科學揭示軍隊指揮規律,才能正確認識和解決軍隊指揮問題,保證軍隊指揮按客觀規律辦事。對軍隊指揮規律研究的程度,決定着對軍隊指揮規律認識的深度和廣度。軍隊指揮規律具有一般規律所具有的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層次性和可知性等基本特點。軍隊指揮一般規律或基本規律,是軍隊指揮共有的、基本的規律,對任何軍隊指揮活動都起到強制性作用。研究軍隊指揮規律,應把重心放在研究一般規律或基本規律上。軍隊指揮的一般規律或基本規律是軍隊指揮符合戰場客觀實際則勝,反之則敗。內容主要包括:①指揮者正確的主觀指導,是軍隊指揮符合戰場客觀實際的關鍵。軍隊指揮實質上是指揮者對被指揮者的作戰和其他軍事行動的準備與實施所進行的主觀指導,客觀實際是與軍隊指揮緊密相關的一切客觀情況與條件。軍隊指揮與客觀實際相符合,實質上就是指揮者主觀指導與客觀實際相符合,也就是人們常説的主觀指導符合客觀實際。多打勝仗的關鍵,就在於指揮者主觀指導的正確,以達成軍隊指揮與戰場客觀實際相符合;而失敗者主要是軍隊指揮與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相違背。②強而可靠的軍隊指揮能力,是軍隊指揮符合戰場客觀實際必備的基礎。指揮者在實施軍隊指揮的過程中,要科學、正確地認識戰場客觀實際,實現軍隊指揮與戰場客觀實際相符合,就必須具有一定的條件和基礎。這一條件和基礎,就是強而可靠的軍隊指揮能力。軍隊指揮能力的強而可靠,就有可能做到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敵對雙方各方面情況;確定作戰方針、定下作戰決心、制定作戰計劃等就可能比較符合戰場客觀實際;通過控制協調,實現作戰決心、完成作戰任務的把握性。③科學合理的軍隊指揮系統結構和運行機制,是軍隊指揮符合戰場客觀實際的組織保證。軍隊指揮是由指揮者和指揮手段構成的軍隊指揮系統來組織與實施的。軍隊指揮是否符合戰場客觀實際以及符合的程度,主要取決於指揮信息在軍隊指揮系統中轉化的實時性和正確度。而指揮信息轉化是否實時、正確,又同軍隊指揮系統的結構是否科學合理、運行機制是否順暢、職能作用發揮是否充分密切相關。軍隊指揮系統結構科學合理,指揮信息流程就快速、實時,軍隊指揮效率也就越高。軍隊指揮理論的精華,也是軍隊指揮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着人們對軍隊指揮規律認識和把握的水平,集中體現着軍隊指揮思想的成熟程度。依據對軍隊指揮規律的科學認識,結合軍隊指揮的客觀要求,探索和確立本國軍隊的指揮原則,對於建立科學的軍隊指揮理論體系,統一軍隊指揮思想,規範軍隊指揮行為具有重要意義。軍隊指揮原則是隨着軍隊指揮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依不同的歷史時期而不同。研究和探索軍隊指揮原則,必須依據對軍隊指揮規律全面、準確和科學的認識,結合現實戰爭中軍隊指揮的客觀實際,確立適合本國軍隊的指揮原則,使軍隊指揮原則始終保持鮮明的時代特徵及較強的指導性。軍隊指揮員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在軍隊指揮活動中展現出來的非規範化的指揮才能,是建立在軍隊指揮科學理論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用兵作戰的領導藝術。其特定的範疇是:①軍隊指揮員的特色。只有軍隊指揮員的創造性指揮活動,才能納入其範疇。②軍隊指揮員一種特殊的非規範化的才能。以軍隊指揮員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為基礎,主要體現在如何結合實際、卓有成效地靈活運用軍隊指揮原則。③創造性指揮的產物。沒有創造性的指揮,就沒有軍隊指揮藝術可言。④表現舞台是軍隊指揮實踐。軍隊指揮藝術來源於實踐,服務於實踐,並受實踐的檢驗和制約。研究軍隊指揮藝術必須面向實踐,從前人的指揮成就和自己的指揮實踐中去探索真諦。軍隊指揮藝術主要表現在判斷情況、定下決心、部署兵力、運用戰法、捕捉戰機、調動敵人等各個方面。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指揮藝術,在中國革命戰爭的各個歷史時期均有突出表現。軍隊指揮在機構設置、職能劃分和相互關係等方面所確定的組織體系和制度。軍隊領導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指揮者和被指揮者及其聯結起來的通信與指揮信息系統構成的從上到下的完整系統。按類型,分為平時指揮體制和戰時指揮體制;按層次,分為總部指揮體制、軍種指揮體制、戰區指揮體制、部隊指揮體制;按功能,分為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和軍種、兵種指揮體制等。每個層次的指揮機構通常設有作戰、情報、通信、機要、信息作戰等部門,有的還有負責管理軍事行政的部門,這些部門在軍隊作戰和其他軍事行動中,具有計劃、組織、控制、協調等基本職能。深入系統地分析和研究軍隊指揮體制,對於豐富、完善和發展軍隊指揮學理論體系,加強軍隊指揮建設,提高軍隊指揮效能具有重要意義。構成軍隊指揮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指揮者實施指揮的工具。隨着科學技術與武器裝備的發展而發展,隨着軍隊指揮日益增長的需要而不斷改進,其先進程度與軍隊指揮效能有着密切的關係。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軍隊指揮手段正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研究軍隊指揮手段的發展變化及其對軍隊指揮影響的規律性,對於促進軍隊指揮手段的現代化建設,更好地發揮軍隊指揮手段在現代戰爭中的效率倍增器作用,不斷提高軍隊指揮效能具有重要意義。任何一種指揮活動總是以一定的方式進行的,這種方式反映着指揮者對被指揮者支配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軍隊指揮方式的運用是否得當,直接影響指揮者的指揮質量與效率,還影響被指揮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影響作戰全局。深入系統地研究軍隊指揮方式,對於豐富、完善和發展軍隊指揮學理論體系,提高軍隊指揮效能具有重要意義。軍隊指揮員及其參謀機關履行指揮職責、行使指揮職權的過程。制約和支配着軍隊作戰和其他軍事行動。指揮活動理論是軍隊指揮學理論體系中最活躍、最富有實踐性的內容,指揮活動成效是奪取作戰勝利的基本條件和重要保證,對作戰和其他軍事行動的進程與結局具有決定性影響。軍隊指揮活動是複雜的思維與行為過程,研究軍隊指揮活動的目的,就是通過研究軍隊指揮員及其參謀機關在掌握情況、運籌決策、計劃組織、控制協調、評估效能等方面的活動內容、特點、要求、程序和方法,客觀反映軍隊指揮活動的基本規律,不斷豐富軍隊指揮理論,用以指導軍隊指揮活動,不斷提高軍隊指揮效能。平時為提高軍隊指揮能力而進行的各項準備,是軍隊指揮實踐的先期活動,也是提高軍隊指揮效能的必由之路。主要包括軍隊指揮理論建設、軍隊指揮體系建設、軍隊指揮人才建設、軍隊指揮手段建設、軍隊指揮場所建設、軍隊指揮法規建設和軍隊指揮訓練等。深入系統地研究軍隊指揮建設理論,對豐富、完善和發展軍隊指揮學理論體系,積極推進軍隊指揮領域的變革,全面提高軍隊指揮效能具有重要意義。軍隊指揮學研究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只有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準確揭示和客觀反映軍隊指揮的特點和規律。同時,軍隊指揮學作為社會科學的分支,適用於觀察與比較、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具體與抽象、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等基本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①系統研究法。運用系統論的觀點,把研究對象放在系統中加以考察和研究的方法。要求從整體出發,對系統與系統、要素與要素、系統內部與外部環境的相互聯繫及相互作用,進行綜合、全面和深入的考察分析,從歷史、現實和未來多個角度進行全方位研究,以達到用最優方案解決問題的目的。②比較研究法。通過對比的方法,吸收軍隊傳統的指揮精華,借鑑世界主要國家軍隊指揮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並跟蹤其軍隊指揮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動向,進行針對性研究。③戰例研究法。通過分析研究典型戰例中軍隊指揮的經驗教訓,揭示軍隊指揮的特點與規律,探索軍隊指揮理論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要尊重歷史的基本事實,力求全面客觀、實事求是地研究交戰雙方軍隊指揮的經驗與教訓;要辯證地思考和分析問題,交戰雙方軍隊指揮存在的經驗與教訓都與當時、當地的各種條件相關聯,都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必須辯證地對待,批判地繼承。④演習研究法。藉助部隊訓練演習的形式,開展軍隊指揮理論研究的方法。通過組織實兵演習、參謀機關演習等,對軍隊指揮理論和軍隊指揮方法進行探討與檢驗。這是一種探討和發現新的軍隊指揮理論,或驗證軍隊指揮理論研究成果的科學性並加以修正完善的有效方法。⑤計算機模擬研究法。通過計算機仿真模擬軍隊作戰和其他軍事行動的過程,來研究和驗證軍隊指揮學理論的方法。即把軍隊指揮的有關研究課題編制出相應的模型,進行計算機對抗性研究試驗。它要求針對現實和未來軍隊指揮的重點、難點問題,有目的、有組織、有針對性地進行,以求取得重大突破;要求情況設置必須科學、合理、逼真,具有較強的可信度,確保所得出的數據、結論真實可靠;要求能夠客觀反映整個作戰和其他軍事行動的全過程,以便得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科學結論。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對軍隊指揮產生了重大影響,促進了軍隊指揮學日趨成熟,並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隨着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不斷髮展變化,軍隊指揮學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未來信息化戰爭,新的作戰樣式和作戰行動對軍隊指揮學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的依賴性越來越大,軍隊指揮學對各種作戰樣式和作戰行動的理論指導性也越來越強。軍隊指揮學的學科建設將繼續趨於時代潮頭,繁榮、創新與發展軍隊指揮學的歷史重任更加突出,軍隊指揮學在軍事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將越來越重要。未來信息化戰爭,對軍事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綜合應用要求越來越高。軍隊指揮學在不斷拓展自身研究內容的基礎上,還將進一步擴大視角,廣泛深入地研究信息化指揮系統、新型軍隊指揮體制、新型軍隊指揮平台、新型軍隊指揮形式(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軍隊指揮技術、軍隊指揮領域對抗、軍隊指揮保障及新的軍隊指揮流程等內容。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實踐及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將對軍隊指揮的程序、內容和方法,以及控制協調部隊的方式方法產生重大影響,必將極大地推動軍隊指揮學理論體系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軍隊指揮學的研究方法將在系統研究法、比較研究法、戰例研究法、演習研究法、計算機模擬研究法等傳統方法的基礎上,廣泛運用新軍事革命的成果,進一步採取運籌學、系統論、控制論、數學建模、仿真模擬等方法,通過定性定量分析,率先推出具有宏觀性、前瞻性和指導性的學科理論,並通過聯合作戰實驗室推演及實戰化演習,反覆模擬論證,進一步提高軍隊指揮學理論研究的科學性。隨着軍隊指揮實踐的不斷髮展和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化,軍隊指揮學的學科體系將更加豐富、完善,逐步形成一門集科學與藝術、謀略與技術、指揮與對抗、指揮活動與指揮裝備,以及指揮協同與保障於一體的新型學科體系。軍隊指揮學將充分運用其他學科的成果,對軍隊指揮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不斷充實和完善其學科理論體系。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