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師祭酒

鎖定
軍師祭酒,官職名稱,由曹操設立在東漢末年建安三年正月設立。後因避司馬師諱,也稱為軍祭酒。歷史上擔任此職最有名的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
中文名
軍師祭酒
外文名
Chief of military adviser
別    名
軍祭酒
學    科
東漢末年曹氏幕僚官職
設立年代
建安三年
職    能
首席軍師,參謀長
設立者
曹操
擔任者
郭嘉董昭袁渙杜襲王朗

軍師祭酒名稱解釋

東漢軍師一職早已有之,當時多為幕僚屬官名。
1.卓果使人追之(盧植),到懷,不及。遂隱於上谷,不交人事。冀州牧袁紹請為軍師。——《後漢書·盧植傳》
2.(馬)日磾從術求去,術留不遣,又欲逼為軍師;日磾病其失節,嘔血而死。——《資治通鑑·興平元年》
祭酒,首席,主管之意。起源於祭祀習俗,為宴席祭酒開席的尊位。
1.《續漢書·百官志二》劉昭注:謂官名祭酒,系部門之長。
2.清·趙翼陔餘叢考·祭酒》:“祭酒本非官名,古時凡同輩之長,皆曰祭酒。“
軍師祭酒,官職名稱,由曹操設立在東漢末年,建安三年正月設立。後因避司馬師諱,也稱為軍祭酒。實際上是曹操為首席幕僚所設的職位。曹操初見郭嘉,格外欣賞,特闢此位,禮遇超過前任戲志才。體現曹操對郭嘉的特別欣賞以及信賴。
《三國志·武帝紀》:(建安)三年春正月,公還許,初置軍師祭酒。
《三國志·郭嘉傳》: 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為司空軍師祭酒。
通典·職官十一》:軍師祭酒,理曹掾屬。理曹即是軍中的司法機關。
在曹操為司空時,歷兩任,郭嘉,董昭。二人任職先後有明顯的順序。因此清代洪飴孫《三國職官表》所云司空府屬軍師祭酒二人,或因此誤。因古代凡帶“祭酒”的官位,為首席,部門長,很少有闢多位的。
曹操於208年升任丞相,又歷三任丞相軍祭酒,袁渙杜襲王朗。王朗之後,此職不見史冊。

軍師祭酒歷任信息

軍師祭酒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因曹操早期謀士戲志才早逝,經荀彧推薦入仕。首次面試曹郭二人均覺相見恨晚,曹操特闢軍師祭酒——首席謀士以拉攏郭嘉。
主要功績:成“十勝十敗”説讓曹操下決心和袁紹正面作戰;對劉備不殺不縱的軟禁策略(可惜曹操只聽了一半);兵貴神速輕騎定遼東;分析諸侯大勢無不言中,甚至包括孫策遇刺的神預判。
離職原因:因病早逝
離職後:曹操因此痛心不已,發著名三嘆: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軍師祭酒董昭

董昭(156年-236年7月4日),字公仁,濟陰定陶(今山東定陶)人。因鄴城之戰(203年)有功被封為諫議大夫,在從徵烏桓(207年)時,被封司空軍師祭酒。
主要功績:誘降鄴城袁紹庶子袁春卿,建議曹操軟禁劉備(未從),郭嘉死後進擊烏桓徹底消除袁氏餘患,上表要求改封建制為曹操晉王位創造法律依據。
離職原因:208年曹操晉丞相,原司空府幕僚均入朝受封。
離職後:一路升遷,高壽,官至九卿,死於曹叡時期。

軍師祭酒袁渙

袁渙,字曜卿,陳郡扶樂(今河南太康西北)人。曾任諫議大夫,後被封丞相軍祭酒。
主要功績:名門之後,清廉正直,曾經敢於直面抗命呂布。在曹操戰勝呂布,袁紹後,為穩定地方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離職原因:也是病秧子,之前就曾因病離任梁相,因病生變可能是主因。
離職後:213年因曹操晉魏王也獲分封,位列九卿,先曹操而逝,曹操得知袁渙死訊,傷心落淚。

軍師祭酒杜襲

杜襲,字子緒,生卒年不詳,潁川郡定陵縣(今河南省襄城縣)人。由荀彧引薦為丞相軍祭酒。
主要功績:曾經帶50人抵抗劉表萬人部隊,殺敵百人。戰至十八人,引百姓撤退,城雖破,敵士氣已折。
離職原因:213年曹操晉魏王,分封幕僚。
離職後:調任西線軍師,協同夏侯淵張郃作戰,後歷佐曹真司馬懿。晚年回朝任魏大中大夫

軍師祭酒王朗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嚴,字景興。東海(今山東郯城西北)人。王朗被孫策擊敗後退出會稽,逃至曲阿,不授孫策招攬。接曹操延攬因路途遙遠數年後才到任,任諫議大夫。213年以軍祭酒身份治魏城。
主要功績:一代名士,經學家,魏國初期重臣。治獄有功。
離職原因:很快獲得升遷,在220年出任御史大夫前,歷任少府奉常大理。在任時間應不超過5年。
離職後:魏重要大臣,位及三公,曹叡時期逝世。與曹真,曹休,陳羣,徐晃,典韋,張遼,張郃,夏侯淵,樂進等二十名臣共同享受明帝國祭待遇。
軍師祭酒一職,因郭嘉而闢,也唯郭嘉居其位近十年。除郭嘉,杜襲是經荀彧特別介紹歷任,其餘三人均由諫議大夫提拔,可見軍師祭酒應為諫議大夫之長,首席謀士
歷任軍師祭酒均得重用,且與曹操私交非常。在郭嘉,董昭,袁渙傳中都特別提及。除郭嘉外,自曹操握權柄,歷任均位列公卿。獨郭嘉無福見曹操一統江北之時。

軍師祭酒佈局變遷

郭嘉,董昭均為曹操消滅袁紹立下大功。此二人是曹操早期統一北方的智囊,尤其以郭嘉從戰十載居功至偉。
袁渙是曹操戰略的第二階段,治理階段。曹操為穩定戰亂後局勢啓用為首席幕僚,袁渙傳中確實記載了他在戰亂後籠絡民心,恢復經濟的諸多諫言。
杜襲對荊州有非常深刻的瞭解,説明曹操未忘赤壁之痛,晚年有再圖渡江之意。
而讓曹操千盼萬盼的可能還是歷盡千辛萬苦跋涉上位的王朗。王朗曾任會稽太守,為孫策所驅。他的原幕僚顧雍入仕孫家,顧雍的兒子顧邵更是在建安時期出任豫章太守守扼曹軍南征門户。王朗在江東有根基,有眼線,有故人,可為他日南下的最佳顧問。
所以在歷任首席謀士的任命上,我們就可以看到曹操的高瞻遠矚,從長遠為戰略佈局。平北,治北,望南,按部就班。如果不是220年前後曹操逝世,以及劉備進擊漢中對西線的諸多牽制,曹操二次南征應該早已在計劃之內了。

軍師祭酒歧義辨

《魏王勸進表》
裴注《武帝記》載魏王勸進羣臣名單,其中有:軍師祭酒千秋亭侯董昭、都亭侯薛洪、南鄉亭侯董蒙、關內侯王粲、傅巽、祭酒王選、袁渙、王朗、張承、任藩、杜襲。
有人認為這裏軍師祭酒指帶五人,董昭,薛洪,董蒙,王粲,傅巽。這是一個明顯的錯誤,僅以傅巽而論,他208年晉關內侯,所以關內侯王粲,傅巽中,關內侯這個稱謂是包含傅巽的。但是不可能有兩個稱謂都和主體隔開來修飾同一個主體,這在古代書表裏是不曾出現的。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關內侯指代兩人,祭酒指代六人,這八人都沒有用其他稱謂,這樣才是書表正確的並列關係表達。
所以在這個勸進表裏,軍師祭酒僅指董昭一人。
當然,這裏還容易引起歧義的是祭酒六人。我們可以看到這六人當時無表其他官職,為曹操幕僚身份,所以此處祭酒應為漢語本身詞義:長者,尊者。
因為《勸進表》發生在曹操晉魏王(213年前後),袁渙,王朗,杜襲,應已領丞相軍祭酒的官職。關於這一點,確實曾經產生一個疑似説法:
郭嘉,董昭,是史料中完整使用軍師祭酒稱號的唯二兩人。董昭在曹操幕僚中的軍師祭酒身份持續到213年(或更久)。而袁渙,王朗,杜襲,的丞相軍祭酒是另一職務(後文詳)。
但是《魏王勸進表》僅存於史家註解,所載與多處註解也有很大出入,原文不存。暫時沒有更多史料支持此説法。
軍師祭酒與軍祭酒
軍師祭酒因避司馬師諱簡稱軍祭酒,但並不意味軍師祭酒和軍祭酒是劃等號的。
軍祭酒或參軍祭酒,在其他人的幕僚裏也經常作為職位出現。而軍師祭酒,史書中僅有曹操專闢。
某些學者引侯聲,張京,李義等人冠以軍祭酒稱號一事質疑軍師祭酒的存在,是對軍師祭酒官職歷史,性質理解片面所致。
侯生,張京等人,當時均非曹操幕僚,而幕於他人。而李義更明確記載為嚴乾的幕僚。
《魏王勸進表》稱“魏國置丞相以下羣卿百寮,皆如漢初諸侯王之制。",雖然我們可以對勸進表的權威性質疑,但是其反應的諸侯之下各有幕僚臣屬的建制是很明確的。其中有一些幕僚官職還可以享有有朝廷品級,比如軍師祭酒就顯然是註冊過的幕僚官,級五品。
討論這一點時,我們就必須理解在漢朝理論上存續的前提下中央朝廷和諸侯國之間的建制關係。這就好比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臣子與周王朝到底是和關係?各國的官名品級編制也均略有不同。
軍師祭酒既然為曹操所設,用他人幕僚官位來比就好像在談秦國建制的時候,舉楚人官吏的例子,風馬牛,不相及。
軍師祭酒與軍謀祭酒
曹操坐下確實設軍謀祭酒一職,一些學者認為軍師祭酒與軍謀祭酒同職。也是因避司馬師諱而改稱的。
這一説法疑點頗多:
  1. 軍謀這個稱謂和軍師一樣在漢代都已經存在,例:軍師將軍,軍謀將軍,都是漢代存在過的雜號將軍。
  2. 軍謀祭酒的職能多為記錄,是個文職,領軍謀祭酒的名士如陳琳王粲阮瑀都是知名的文學家。
  3. 軍師祭酒多由諫議大夫提拔,而軍謀祭酒多由文學掾(司空掾或丞相掾)提拔。
所以軍謀祭酒約相當於秘書長,主要為曹操擬寫文書(如檄文等),和作為參謀長的軍師祭酒是兩個不同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