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用票

鎖定
軍用票是佔領國軍事當局在被佔領國領土上發行的強制行使流通的紙幣。發行軍用票是佔領國把軍費開支轉嫁到被佔領國人民頭上的一種掠奪手段。抗日戰爭初期,日本軍隊在中國華南、華中佔領區內強制發行軍用票,從1938年11月到1941年,軍用票發行額約為5億日元。1943年3月後日本軍用票才停止發行,而以各種偽幣取代之。 [1] 
中文名
軍用票
鈔票性質
臨時性質
發行地點
戰地
發行方
各地軍政權
袁世凱稱帝激起了以雲南為開始的全國規模的討袁戰爭。各省紛紛成立“護國軍”、“靖國軍”,宣佈獨立。討袁戰爭結束後、北洋軍閥形成一股軍事政治力量。它們在各自的靠山——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下,互相爭鬥,使全國陷入了連年內戰之中。各地軍政權為了籌措餉需進行戰爭,一般都發行了軍用鈔票。這類鈔票均在戰地發行,屬於臨時性質。這部份負擔,當然都無一例外地轉嫁到了勞動人民身上。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