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用望遠鏡

(望遠鏡類型)

鎖定
軍用望遠鏡,是一種望遠鏡類型,在出廠前要經過環境試驗,主要應用在軍事領域。
中文名
軍用望遠鏡
類    別
望遠鏡
特    點
軍用
產品類型
光學儀器
原    理
透鏡或反射鏡

軍用望遠鏡產品構造

軍用望遠鏡鏡身組

鏡身組:鏡身組為望遠鏡的主體,分左、右鏡身,通過連接軸連接在一起,其作用是支承上、下直角稜鏡,連接物鏡組和目鏡組。

軍用望遠鏡物鏡組

物鏡組:物鏡組由透鏡、物鏡筒等組成。物鏡組與鏡身用螺紋連接在一起,其作用是接收遠處物體(或目標)的光線成像在焦平上。

軍用望遠鏡目鏡組

目鏡組:目鏡組由透鏡、目鏡框、視度手輪等組成。目鏡組與鏡身用螺紋壓圈連接在一起,其作用是把物鏡所成的像放大後供人眼觀察,轉動視度手輪可調節目鏡的視度,以滿足不同視度人眼的使用要求,其範圍是±4屈光度

軍用望遠鏡連接軸

連接軸:連接軸是望遠鏡左、右鏡身的連接件,同時也是實現目距在58-74mm範圍內的調節的樞紐,也是雙目合像的核心。

軍用望遠鏡護蓋揹帶

護蓋和揹帶:物鏡護蓋和目鏡護蓋是為了保護物鏡和目鏡透鏡而設計的。望遠鏡在不使用時應將護蓋蓋上,以保護鏡片不受損傷。揹帶連接在望遠鏡左右鏡身上,使用時可將揹帶掛在使用者頸上,以防失手而損壞望遠鏡。

軍用望遠鏡使用方法

使用望遠鏡,首先要裝定視度。手持望遠鏡向千米以外的遠目標觀察。分別對左、右眼進行裝定,轉動目鏡視度轉螺直至清晰為止,記住視度的分劃數。繼而裝定目距。雙眼通過望遠鏡進行觀察,並扳動望遠鏡筒,使兩個視場匯合成圓形,這時目距的分劃數就是觀察者的目距。第一次使用望遠鏡後,應記住自己的視度和目距,再將使用時就可以直接裝定。使用望遠鏡觀察時應雙手持握,兩肘夾緊緊靠胸前,這種姿勢比較穩固,如果有工事或其他依託物,肘部應儘量支撐,特別是使用大倍率望遠鏡。在雪霧天氣或強烈日光下使用望遠鏡,可戴上濾光鏡,使觀察較為清晰。
軍用望遠鏡中的密位分劃可利用“上間隔,下1000,密位、距離擺兩邊,要想求得那個數,對角相乘除鄰邊”的公式,即可測方向角、高低夾角和目標距離。這在“軍事地形學”中有專門講述,是每個軍官或偵察兵必修課程

軍用望遠鏡國產軍用

1939年我國第一個軍用望遠鏡誕生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 [1] 
我國的軍事光學工業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經70多年的不懈努力,從最初的驗收修理發展到了21世紀的完全自主研製開發。國產軍用望遠鏡一直是國內軍迷的主流收藏品,按生產順序,常見的國產軍用望遠鏡約有如下幾種。
中正式6×30望遠鏡
中正式望遠鏡是中國自行設計生產的第一款軍用雙筒望遠鏡,誕生於抗戰最艱苦的1939年4月,由中國光學創始人龔祖同和金光路設計研發。根據生產時間和鏡身標識的不同,中正式望遠鏡可分為昆明二十二和中正式兩種。
昆明二十二也稱為昆鏡,早期命名為敬之式 ,其鏡身塗黑漆,是1939年至1941年由22工廠所生產。該鏡採用當時歐洲流行的矩形框標識,左肩框內上標“雙望”,下標“6×30”字樣,右肩框內上標“昆明”,下標“二十二”字樣,中軸下蓋刻編號。
中正式是1942年22工廠同51工廠合為53工廠後生產的,鏡身塗綠漆,左肩稜鏡蓋刻橢圓形標識框,框內上標篆書“中正式”,下標篆書“五十三”字樣,標識框以下用篆書標“兵工署制”字樣,右肩刻一橢圓形測距標識,中軸下蓋刻編號。
兩款望遠鏡雖然標識不同,但結構卻完全相同,共生產了23507具,其中1939年至1941年由22工廠生產1866具,解放後1950年至1954年生產了4429具,其餘的均是由53工廠生產的中正式。中正式望遠鏡是中國光學工業的起點,其綜合性能基本達到了當時國際水平,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工業基礎薄弱的中國能自行研製生產這種水平的望遠鏡是非常不容易的。值得一提的是,內戰時期53工廠還生產了單筒中正式望遠鏡,單筒中正式飾皮為細顆粒狀,且無分劃板,僅生產了430具,是非常少見的珍貴藏品。
62式8×30望遠鏡
62式望遠鏡是建國後我國大批量生產的第一種軍用望遠鏡,國內多個廠家均有生產,但產量最大的要數298廠,至今仍有小批量生產。該鏡是依照蘇聯技術仿製的,除沒有觀紅鈕以外,其造型與Б8觀紅非常相似,並根據國內實際環境影響增加了乾燥艙以提高防潮性能。62式的性能與Б8望遠鏡相似,但298廠所生產的望遠鏡觀測偏黃程度較重,一般認為方框“江”字標識的62式光學性能最好。同Б8望遠鏡一樣,62式也生產了觀紅外型,在越南戰爭中提供給北越軍隊使用。作為主流裝備,62式望遠鏡在服役40多年後將逐漸被更先進的95式取代,但由於62式的產量和庫存量驚人,估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62式望遠仍將繼續存在於我軍的裝備序列中。298廠生產的62式按鏡體標識不同,大致可分為早期型、中期型和後期型三種,早期型標“六二式”、中期型標“62式”、 後期型標“62-8WYJ”,據説後期型的光學性能有了改進,其標誌性的偏黃嚴重的缺點也有所改善。
74式7×50望遠鏡
中蘇交惡後,我國失去了從蘇聯和東歐進口望遠鏡的渠道,為滿足部隊的需要,我國參照蔡司7×50望遠鏡設計了74式望遠鏡。74式望遠鏡性能大致同蔡司7×50相當,主要裝備海軍部隊。同樣參照蔡司7×50設計的望遠鏡還有保定、常光等,但由於後兩款基本不屬於正式軍用望遠鏡,在這裏就不贅述了。
88式12×42望遠鏡
88式望遠鏡是我軍裝備的唯一一種美式稜鏡結構的望遠鏡,也是第一種高密封望遠鏡,主要裝備武警部隊
95式7×40望遠鏡
作為剛列裝不久的新裝備,外形參考了西德蔡司望遠鏡95式博眾家之長,具有光學性能優異、尺寸適中、規格合理、環境適應能力強的優點,特別是該鏡優異的光學表現使每個使用過它的人都有過目不忘的感覺。由於是新裝備,軍迷們收藏到的都是民用的高密封或軍轉民版本,真正裝備部隊的軍版95式的性能仍是一個迷,但可以肯定的是軍版95的性能肯定不低於民版的。據説軍版95式具備防激光功能,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説明95式已成功解決了光學性能和防激光設計之間的矛盾,因為防激光設計的實質就是阻擋特定波段的光線透過,這與望遠鏡要儘可能增加光線通過率的原則相背,所以具備防激光功能的望遠鏡一般要犧牲光學部分光學性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軍裝備的M22B、M22G望遠鏡,其偏色程度非常嚴重,幾乎到了影響正常觀測的地步。
T98式7×50望遠鏡
與頻頻出鏡的95式相比,T98式的處境是尷尬的。在部隊大批換裝95式的時候,T98式只得到了象徵性的定貨,當95式頻繁出現在軍演場上時,T98只有一次出現在貴賓的觀摩席上。但這並不能説明T98式不是一款優秀的軍用望遠鏡,只能説是生不逢時罷了,雖然T98式的光學性能略遜於95式,但其模塊化設計在國內卻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早誕生幾年的話,相信一定會在我軍的光學裝備中佔有重要一席。

軍用望遠鏡歷史發展

早期的軍用望遠鏡都是伽利略結構的,此種望遠鏡雖然結構簡單,透光率高,但倍數和觀測視場都很小。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軍用望遠鏡已用普羅稜鏡結構成功解決了倍數和視場的問題,從一戰開始到二戰結束這個時期的軍用望遠鏡以方便攜帶的6×24、6×30、8×30為主,這與當時步兵主要是徒步作戰有很大關係,海軍和裝甲部隊則主要裝備7×50、10×50這些觀測穩定性好但尺寸和重量較大的望遠鏡。這一時期的軍用望遠鏡都採用金屬作為鏡體材料,早期多使用黃銅,後期則更多的使用鋁合金,由於當時人們認為沒有必要在軍用望遠鏡上使用昂貴的鍍膜加工工藝,所以這一時期的望遠鏡多沒有鍍膜。
冷戰後冷戰時代,軍用望遠鏡的使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望遠鏡的設計思想也有了較大的改變。首先是機械化的實現,使用者經常要在顛簸車的上使用望遠鏡,這就對望遠鏡的觀測穩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於是7×40、7×50規格的望遠鏡成為了主流。其次是核生化戰爭的陰影讓人們設計望遠鏡時不得不考慮配帶防毒面具時的使用,於是可以翻折(升降)的目鏡罩越來越多的出現在軍用望遠鏡中,這種設計也迅速的被民用望遠鏡採用,以方便戴眼鏡的用户。而鍍膜技術、穩像技術、鏡體包膠、非金屬材料激光防護等新技術的廣泛使用也大大提升了軍用望遠鏡的性能。進入信息時代後,各類先進偵測設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望遠鏡的作用,軍用望遠鏡也沒有出現質的飛躍和變化,但在可以預知的未來,作為一種近距離觀測儀器,軍用望遠鏡仍會繼續發揮着重要作用。
軍鏡用於觀察戰場、研究地形地物和偵察目標,還可用右目鏡中的密位分划進行簡易測量。望遠鏡的放大倍率一般分三等:中倍率(6-10倍)、大倍率(10-20倍)和變倍率(德式20-40倍,國產25-40倍)。軍用望遠鏡過去以6倍、8倍居多,現在7倍的軍用望遠鏡頗為流行(理由為人的目視距離約7km)。除美國、德國之外,俄羅斯、中國相繼研製了7倍軍用望遠鏡並裝備部隊。望遠鏡並非放大倍率越大越好,如果倍率超過10倍,通常應安裝在三腳架上使用,如果僅用胳膊支撐使用,手的顫抖對觀察的影響就很嚴重,觀察效果就會變差。另外在評價選用望遠鏡時,還應考慮幾何光力的大小。一般地,小光力望遠鏡(出瞳直徑為2-3mm),適於良好照明條件下使用;中光力(出瞳直徑為3-4mm)適於一般照明條件下使用,如我軍62式8倍觀察紅外望遠鏡(出瞳直徑為3.7mm);高光力(出瞳直徑為4-6mm)不僅適合白天使用,而且適合於黎明及黃昏低照度條件下使用,如我軍新式的Y/GG95-7型望遠鏡(出瞳直徑為5.71mm)。中倍率(6-10倍)望遠鏡要達到軍級視覺效果還應要考慮通光率,7倍配物鏡尺寸40mm,8倍配物鏡尺寸50mm,以及10倍配物鏡尺寸60mm,能夠達到很好的穩定性以及最佳成像舒適感。

軍用望遠鏡我國發展

流入我國的第一具望遠鏡是明天啓6年(1626年)由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攜帶入京的。湯若望和李祖白兩人共同翻譯了《遠鏡説》一書,把西方望遠鏡的製作方法介紹到中國。崇禎2年(1629年),大學士徐光啓奏請裝配3具望遠鏡來測天象,由湯若望監製的望遠鏡崇禎皇帝還去看過。中國民間較早獨立製造望遠鏡,見諸記載的是明末蘇州人孫雲球。據康熙《吳縣誌》載,登上虎丘用孫雲球自制的“千里鏡”試看,“遠見城中樓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靈巖、穹窿諸峯,峻贈蒼翠萬,象畢見。”中國最早將望遠鏡用於軍事的則是明末蘇州人薄珏,“崇禎中,流寇犯安慶,巡撫張國維令珏造銅炮,設千里鏡視敵遠近,所當者輒糜爛。”薄珏創造性地把望遠鏡放置在自制的火炮上提高了射擊精度
清代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後,外國的望遠鏡逐漸進入中國。如清康乾時期的宮庭畫師郎世寧所繪香妃戎裝像上,頂盔貫甲的香妃就令人矚目地握着一具單筒望遠鏡。從1859年英國人俄李範所著《跟隨額爾金勳爵出使中國日本親歷記》一書的插圖可知,當時入侵廣州的英法聯軍所使用的是單筒伽利略式望遠鏡(見彩圖,法國16型10倍望遠鏡)。
1937年5月,國民黨軍政部兵工署軍用光學器材廠籌務處按照荷蘭的圖紙資料,在3個月的時間內仿造出荷蘭式3倍直筒望遠鏡樣品。同年,柏林大學公費留學生龔祖同奉命到德國亨索爾茨廠實習,在威德特教授的指導下,與金廣路一起設計了6×30(即放大倍率6倍,物鏡直徑30mm)雙筒軍用望遠鏡。1939年1月,昆明22兵工廠(後與51兵工廠合併改為53兵工廠)開始試製雙筒望遠鏡。3個月後,試裝出中國第一具雙筒軍用望遠鏡,從1939年至1949年,共生產了2萬餘具。這種望遠鏡曾以當時軍政部部長何應欽的號“敬之”命名,後改稱“中正式”。這種望遠鏡左右目鏡均可按需要調焦,右目鏡中有密位分劃,用於測量,鏡體上飾硫化皮製的防熱層,花紋大面凸現,外觀粗獷。“中正式”及“軍政部造”的橢圓形標記用極細的金屬絲嵌入鏡體端面。
在抗日戰爭前,國民黨軍隊不僅戰術思想師法德國,連武器裝備也是由德國進口或仿德國製造。望遠鏡也不例外,從德國引進較多的是著名的“蔡司”望遠鏡。抗日戰爭中後期,國民黨軍主力部隊曾批量裝備由美國提供的威斯汀豪森公司生產的m3型6×30和m16型7×50軍用望遠鏡。這兩種望遠鏡在二戰時曾大量裝備盟國部隊。值得一提的是,戰後日本自衞隊和台灣軍隊亦仿製美國望遠鏡裝備部隊,美式望遠鏡不同於歐式望遠鏡,只能從後面(目鏡)方向打開,這種結構牢靠且密封性能好,但製造複雜,成本高。
無論是國民黨軍的“中正式”還是不同時期進口的德國、美國以及英國和加拿大的軍秀望遠鏡,都曾被我人民解放軍大量繳獲,成了為我所用的戰利品。例如,紅軍有中央蘇區反“圍剿”中繳獲的一具德國8倍“蔡司”,抗日戰爭時,一直為周恩來所使用;彭德懷元帥指揮西北解放戰爭時,一直使用的是一具德國6倍“蔡司”.解放戰爭中我東北野戰軍繳區美式望遠鏡較多,如羅榮桓元帥使用的是m3型6倍望遠鏡;指揮塔山阻擊戰聞名的胡奇才中將使用的是M167倍望遠鏡,抗日戰爭中,我軍繳獲侵華日軍6倍軍用望遠鏡多種,其中標明“富士”的日本望遠鏡,其實是德國“蔡司”的翻版,我八路軍――五師首戰平型關即繳獲日軍根據板垣師團第21旅團裝備的此種望遠鏡。日軍還有專供炮兵使用的所謂“炮二型”6倍望遠鏡,以及toko8倍、10倍望遠鏡。
新中國建立初期,我人民解放軍裝備的望遠鏡多是引進蘇聯、捷克和民主德國的,如50年代進口蘇聯的б-6(6×30)和б-8(8×30)望遠鏡,捷克的хък6×30、30хък8×30望遠鏡,以及民主德國耶拿(jena)製造的“蔡司”6×30、8×30及7×50、10×50、15×50幾種望遠鏡,50年代,中國進口的軍用望遠鏡,無論是光學系統還是外觀,德國“蔡司”最好,蘇聯次之。捷克的хък望遠鏡外觀較粗糙,鏡體沒有采用硫化膠皮的防熱層,而僅塗以黑漆。
60年代初,我國的望遠鏡也同其他武器裝備一樣,走自行設計生產的道路,我國自行生產了62式15×50望遠鏡。這3種國產軍用望遠鏡與眾不同的是稜室前護蓋上裝有固定的乾燥器,特別是62式8倍觀察望遠鏡的左物鏡後焦面裝有一個感光屏,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紅外光源的影像即可觀察到敵方使用紅外夜視器材的情況。近年來我國採用先進技術,又為部隊設計生產了GG88-212型12倍及Y/GG95-7型7倍望遠鏡。這兩種望遠鏡除密封性能好、光力強之外,還在測量分劃中增加了視距曲線,可迅速讀出目標的概略距離。
我國軍用望遠鏡發展較晚,解放前雖然也研製出了6x30中正式軍用雙筒望遠鏡,但由於水平、品種所限,主要還是從德國、美國等國家進口,以6x30和7x50型為主。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尚無軍用望遠鏡批量生產能力,便從當時社會主義國家中光學技術領先的民主德國、蘇聯、捷克進口了大量的軍用望遠鏡裝備部隊,其中主要以民德的耶那.蔡司6x30、8x30和蘇聯的б6(6x30)、б8(8x30)幾種中倍率型為主,此外還有少量耶那.蔡司7x50、10x50、15x50大口徑型。這些望遠鏡都代表了當時世界先進水平,有些至今還能使用,但大多數由於保管不善、使用頻繁,鏡片鍍膜已擦花、長黴,使用價值不高了,不過由於保存下來並流入民間市場的數量很少,加之其出身名門,因此收藏價值很高,一架耶那.蔡司6x30、8x30型品相一般的交易價也在七八百元,口徑50mm的更高達千元以上。
蔡司6x30軍用望遠鏡
蔡司6x30、8x30型品相一般的交易價也在七八百元,口徑50mm的更高達千元以上。經過努力,我國於六十年代定型生產了六二式8x30型、8x30觀紅型、六三式15x50型軍用望遠鏡,這三種望遠鏡均按照當時民德和蘇聯的同類望遠鏡結構及樣式製造,廣角大視場,光學性能及堅固性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至今仍是我國軍隊的主要裝備。需要説明的是這三種望遠鏡均參考民德的15x50型上設計的乾燥倉而也設計了這一部件,儘管這一部件實用價值不大,確説明了我國光學工業當時奮而向上的精神。六二式8x30觀紅型是在六二式8x30型的基礎上按蘇聯的8x30觀紅型而設計的,主要是增加了一感光屏,該感光屏可以發現對方是否使用了紅外線夜視儀,其產量較少,主要配發偵察兵用。這一觀紅功能今天來看已過時,但收藏價值極高。另外我國大部分的軍用望遠鏡都不配鏡頭蓋。六二式望遠鏡流入民間的也很少,同時由於其大都能使用,光學性能好,因此無論是使用還是收藏意義均不錯。其品相一般的交易價在500-700元左右。筆者認為:無論是衫性,還是總體光學性能,六二式8x30望遠鏡都是我國研製的最成功的望遠鏡。
蔡司8x30軍用望遠鏡
我國當時還為邊防了望所配備了極少量的大型雙筒望遠鏡,主要是民德的耶那.蔡司25-40x80、20-31-50x80型,後來我國也仿其生產了幾種大型雙筒望遠鏡,其中以98廠的25-40x100型最好。選購二手軍用望遠鏡最重要的是鏡片及其他光學部件要儘可能好些,如要使用則要看光學部件是否長黴、長黴嚴重程度、成像是否重影。至於外觀由於年代較早,成色大都較舊。我國後又研製過幾種軍用望遠鏡,但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形成量。我國目前研製的最新型軍用雙筒望遠鏡是95式7倍系列,仍舊彩全金屬結構硫化鎘飾皮,主要是外觀及工藝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並彩了新的光學材料,鏡片採用了mc鍍膜,經試用其亮度及色彩還原非常好、成像鋭度高,較以往我國的軍用望遠鏡成像嚴重偏黃的現象有了較大改善,但觀測視場沒有62式大,只相當於中上水平。95式望遠鏡最大改進還是採用了高密封技術,具有良好的防塵防水性能,再者其配有一隻非常漂亮的牛皮揹包。95式望遠鏡在測距方式上首次採用了新的測距曲線,可以直接讀出距離。據研製部門稱各方面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95式望遠鏡有7x40常規型、7x40測距型、7x40迷彩型,以及為某國研製的7x50常規型、7x50測距型等幾種規格。
95式迷彩軍用望遠鏡
95式望遠鏡目前已開始裝備我國部隊,但其價格較高(據悉調撥價1780/元架)。由於我國對軍品的嚴格限制外流,加之其它各種原因,因此國產軍用望遠鏡在民間市場上極難見到,價格相對高些。

軍用望遠鏡產品型號

多功能數字軍用望遠鏡可説是現代數字化戰場的必備裝備。
國產“維克特”多功能數字望遠鏡
“維克特”(vector)系列多功能數字望遠鏡集望遠、測距、指北和測角四大功能於一身,測出的距離和角度數據以數字形式直接傳輸到終端機或計算機。它具有數十種功能,用途廣泛,是數字化戰場上的必備裝備。
“維克特”系列望遠鏡於1994年投入市場並裝備部隊,由激光測距機、數字磁羅盤、傾角計以及光學電子部件等組成,是多功能一體化的望遠鏡。它採用高新技術設計,是一種精密的智能化觀測和目標偵察系統,便於常規部隊和特種部隊執行各種任務,諸如戰場監視、定向、測距和測角等。這種望遠鏡可以手持,也可以置於三腳架上使用,在數字化戰場上能使部隊獲得首發命中的神奇效果。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各軍兵種要求觀測器材質量好、精度高、工藝先進、堅固耐用,能經得起目前和未來全球軍事行動的嚴峻考驗。“維克特”望遠鏡屬於電子光學技術前沿的科研成果,是高性能觀測器材中的新一代產品。光學系統能提供明亮、明晰的圖像。其鍍膜透鏡可防敵方激光器材發出的1.064微米激光輻射,保護操作者的眼睛。激光測距機採用對人眼絕對安全的一級二極管激光器。帶傾角計的數字磁羅盤測向、測角精度高。
“維克特”望遠鏡操作簡單、使用方便。輕擊右鍵,可測5米---12公里的目標。“維克特”IV型和“維克特”21型望遠鏡的激光測距機採用1.55微米砷化鉀激光二極管,其激光束不能被激光報警裝置微光夜視儀所探測。“維克特”1500型望遠鏡是一種狙擊手使用的最佳觀測器材。它能精確測定2000多米遠的目標距離(狙擊步槍最大射程為2000米),可避免狙擊手對目標距離的目測誤差,取得首發命中效果。
“維克特”系列望遠鏡堅固耐用,可靠性高,能夠經受住長期偵察任務的巡邏部隊在冰雪覆蓋的山區或炎熱沙漠地帶環境中的嚴峻考驗。另外,“維克特”望遠鏡也適合兩棲作戰部隊進行水上目標偵察。望遠鏡的防水性能達1米深,水下1個大氣壓時仍具有防水能力。望遠鏡採用壓鑄鋁外殼,外包經久耐用的減震橡膠套,更適用於兩棲環境中使用。若不慎落入水中,請別擔心,它會浮起來。
目前,“維克特”系列望遠鏡已在特種部隊、海軍陸戰隊邊防部隊、步兵、炮兵、狙擊分隊以及工程施工中廣泛應用。
美國“博士能”戰術望遠鏡
美國“博士能”(bushnell )戰術望遠鏡,是針對美國海軍的戰術特點進行設計的新型軍用望遠鏡,由於該鏡使用了特殊的XTR技術,使它在微光環境下的偵查效果要優於紅外線望遠鏡高亮度技術與高倍望遠鏡相比成像更清晰,雖然它只有7倍,但它在寬視野和視覺的穩定技術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它是一款真正的夜視望遠鏡技術含量較高,它衝破了傳統望遠鏡的束縛,開闢了新型軍用望遠鏡的新領域。
美軍M-22B 7x50 防激光軍用望遠鏡
美陸軍現役的望遠鏡型號主要有M22B和M22G兩種。美軍在1980-1990年代初曾經大量使用M22G,由Steiner公司生產,但現在已經基本退役,被Fujinon 公司和Kama-Tech公司合作生產的M22B所取代,美軍現在阿富汗戰場和伊拉克戰場實戰中所使用的望遠鏡就是M22B型。M24是7x28規格的袖珍望遠鏡,輕便但光力較弱,主要用於需要輕便的特種部隊。
國產博冠潛龍軍用望遠鏡
7X50博冠(BOSMA)潛龍軍用望遠鏡,真正的軍用望遠鏡,中國現役部隊使用,完全達到並超過美軍標(MIL-STD-810)的要求。採用全面精密多層鍍膜,透過率高,成像鋭麗,使觀察亮度、像質物像顏色的真實性等方面明顯優於國內外同類望遠鏡。
博冠BOSMA雙筒望遠鏡7X30陸軍專用
採用了最佳成象質量設計和寬帶膜工藝,使用優質光學材料生產,使本產品在觀察亮度、像質和物像顏色的真實性等方面明顯優於國內外同類望遠鏡,透過率高達75%,成像清晰。
高純度氮氣保護,專業防水,密封性能高,內部可承受240Kpa超壓,可浸水1.5m深。工作温度範圍---25℃~+55℃。能經受強烈顛簸和振動,可承受30G個以上的重力加速度的衝擊。鏡內帶有分劃,能概略測量目標的距離和方位,可接三腳架,便於長時間觀測(指7X30、8X36帶分劃板產品)。採用組件化設計,馬可羅尼材料結構,牢固耐用,防震性抗衝擊性能優於金屬結構產品。
博冠潛龍BOSMA雙筒望遠鏡7X30海軍專用
博冠潛龍軍用望遠鏡特點:軍用測距分劃板(帶夜間照明燈);內置羅盤,方位一目瞭然;小於5”的分辨率;博冠潛龍軍用望遠鏡全面增透藍膜,清晰明亮,挑戰極限;軍用防水,充氮防霧防黴;博冠潛龍軍用望遠鏡BAK4稜鏡,呈現完美景象;長出瞳,大目鏡,觀看舒適。博冠潛龍軍用望遠鏡在黃昏、黎明等低照度環境及佩戴防毒面具(或眼鏡)的情況下也能清晰舒適地觀察目標。
博冠潛龍軍用望遠鏡適用場合:博冠潛龍軍用望遠鏡廣泛適用在軍事、公安、交通、遠洋、林業、航空、電力,勘察等領域。
德國STEINER望遠鏡
STEINER是一個著名的國際望遠鏡品牌,德國創始人科爾於1947創建公司。作為望遠鏡生產行業的世界著名專家,視得樂不斷追求新穎的鏡片技術,重大的質量革新包括最結實的橡膠外殼,內部氮壓系統,防水壓5米和精確塗施的視得樂鏡片塗層,同時視得樂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家將羅盤置於望遠鏡的公司。世界各國的職業獵手、船長、艦長、租船旅行觀光人士、遠足、登山人士、户外體育運動員、觀鳥人士、愛好大自然人士等,都信賴並選擇視得樂,因為它具有最現代的鏡片技術、最精密的加工,並且所有的望遠鏡都經過了最嚴格的美國軍用標準測試。

軍用望遠鏡保養方法

1.保證望遠鏡存放在通風、乾燥、潔淨的地方,以防生黴,有條件的話可在望遠鏡周邊放入乾燥劑,並經常更換。
2.鏡片上殘留的髒點或污跡,要用專業擦鏡布輕輕擦拭,以免刮花鏡面,如需清洗鏡面,應當用脱脂棉占上少許酒精,從鏡面的中心順着一個方向向鏡面的邊緣擦試,並不斷更換脱脂棉球直到擦試乾淨為止。
3.望遠鏡屬於精密儀器,切勿對望遠鏡重摔、重壓或做其他劇烈動作。
4.非專業人員不要試圖自行拆卸望遠鏡及對望遠鏡內部進行清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