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旅劇

鎖定
近年來,軍事題材影視劇創作繁榮,這些軍事題材影視作品從當代軍旅生活入手,給現實軍事領域和中國軍隊及其環境以全景式的觀照與審視,具有令人警醒的思想深度和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無論是反映人民軍隊為打贏未來戰爭而進行艱苦的探索,還是反映和平年代軍人對自身價值的執著追尋,或是反映重大突發性事件,以及其他獨具意藴和價值的軍事生活領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觀賞性。
中文名
軍旅劇
外文名
Legionary teleplay
起步期
八十年代初到1986年
發展期
1987年至1992年
繁榮期
1993年至1998年
興盛期
1999年至今

軍旅劇發展歷史

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自1983年的《高山下的花環》起步至今,已經走過了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一路奔波前行,一路探索開拓。如今已經成為中國電視劇大家園中一支璀璨的花朵,用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先生的話説,是中國電視屏幕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作為我國電視劇當中的一類,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的發展是隨着我國電視劇的發展而發展的,也因此,我國電視劇在藝術、技術以及產業上的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着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的發展狀況,所以考察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興起發展的歷程,離不開我國電視劇的發展歷史這一大背景。當然,與其他類型的電視劇相比,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以其題材和創作上的特殊性。在其發展過程中又具有自身的規定性和階段性特徵,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顯示出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發展的總體特色。有一點特別值得提出,由於軍旅題材電視劇多為部隊的文藝單位創作、拍攝。它在組織性、集團性和軍事管理方面都規範嚴格,較少受到社會方面的不良影響。從而能夠使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一直沿着一條健康有序的道路向前發展。若對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25年的發展歷程作一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軍旅劇起步期

八十年代初到1986年,開始涉及戰爭與人性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剛剛從“文革”的劫難中走出。在“文革”十年中,我國電視劇發展幾乎停滯不前。“在一片文化荒原中,剛剛起步的中國電視劇慘遭滅頂之災,陷入了停滯狀態。在世界上電視劇事業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國的電視劇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面。”1978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混亂和顛倒的歷史,中國社會迎來了新的歷史轉折,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文革”中停滯不前的中國電視劇開始了復甦。但是,由於長時間處於停滯狀態.所以八十年代初的幾年,我國電視劇的發展相對緩慢,整體狀況不是很好。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也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開始起步的,1983年山東電視台根據當時極受歡迎的小説《高山下的花環》拍攝了3集同名電視劇,在社會引起了很大反響。並在1984年的第四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上獲得了電視連續劇一等獎,從而拉開了我國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的序幕。同當時全國的整體創作力量有限的情況相比,軍隊在電視劇創作力量上更為薄弱,那時還沒有專門的電視劇製作機構,因此,這一時期誕生的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多半是依靠部隊的話劇團、電影廠與地方的電視台合作完成的。
軍旅劇 軍旅劇
這一時期誕生的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有:《高山下的花環》《道是無情卻有情》《花瓶》《愛的眼神》《兵車行》《緊急起飛》《強行起飛》《新的起點》《我是大海的兒子》《警官的故事》《這個兵》《這裏也是一片熱土》《凱旋在子夜》等,這些作品以單本劇和兩三集的短劇居多,內容主要反映當代軍人在新時期的軍事活動和軍旅生活中所展現出的新的風采和形象,風格樸素,自然真實,充滿了現實主義氣息,但由於篇幅以及創作水平的侷限,大多數的作品在主題和藝術的開掘上都還不夠深入,有些僅僅是嘗試性的。這其中.除兩部以南疆戰鬥為背景的作品《高山下的花環》和《凱旋在子夜》因其直接涉及了戰爭與人性的某些思考而略顯深刻外。其他作品都相對粗淺,沿襲了之前部隊文藝創作重在宣教的特點,如電視劇《道是無情卻有情》,以某部司令員突發心臟病住院,戰友部下、親朋好友來探望他為線索,通過幾件小事,表現了一位身居要職的老將軍熱愛人民、熱愛部隊、嚴於律己的品質:再如電視劇《緊急起飛》,該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描寫了我國空軍某一個運輸小組在執行一次緊急搶險任務時,全體人員團結一致,合生忘死,最終勝利完成任務的故事。這些作品基本上採用“好人好事”記敍體的敍事模式,在主題表達和人物塑造方面都停留在較為淺表的層面上。但是不管怎樣,這些作品構成了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的最初起步.並以表現我國當代軍事和軍人的新的內容和視角開啓了我國電視劇創作中又一獨具特色的類型。 [1] 

軍旅劇發展期

1987年至1992年,軍隊加大了支持
1987年黨的十三大召開,這次大會摒棄了計劃經濟的提法,肯定並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強調指出“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從而加速了社會的轉型。在文藝創作領域,“二為”方向的重新界定(以“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文藝為人民服務”替代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文藝為政治服務”的提法)和“雙百”方針的積極貫徹,極大地調動了文學藝術的創造力。在較為寬鬆的政治氛圍下,文藝創作從內容到形式都突破了原有的一些禁區,呈現出良好發展局面。對於我國電視劇藝術來説,社會轉型帶來的內容資源的擴充、視角的擴展以及人們審美需要的多樣化,使得電視劇隨着我國電視機的逐漸普殛開始成為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文藝樣式,而電視劇“飛天獎”和“金鷹獎”的設立以及一批優秀的電視劇作品在這一階段的誕生都標顯着我國電視劇在穩步前行。此外,在理論研究方面,一些學者從社會學、美學、傳播學等角度對電視劇藝術作了深入的探討,形成了在電視劇創作觀念、美學特徵等方面的一系列成果,從理論層面提升了我國電視劇的發展水平。正如高鑫在《電視藝術概論》中指出:“此時期電視劇藝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也就是它的‘兼容性’,或日‘容納性’。正是這種特徵。使得電視劇從亦步亦趨地學習戲劇,學習電影的途徑中解放出來,開始進一步地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努力增強自我意識,逐漸走上了獨立的藝術道路,開始創建電視劇自身的美學意識。”
電視劇以其綜合化、通俗化的傳播特性在廣大羣眾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這使得一向重視文藝宣傳的軍隊文化組織加大了對軍旅題材電視劇創作的支持和管理力度,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積極促進軍隊電視劇創作的發展,這自然也加速了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的發展。
作為軍隊文藝的領導機構,解放軍總政文化部在我國軍旅題材電視劇發展上起着重要作用。1986年,總政文化部為全軍配發了電視攝錄設備,軍隊各單位陸續成立了一些專門的電視劇製作機構,在總政文化部的領導和支持下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拍攝製作電視劇,使得軍隊的電視劇創作有了極大的提升。為進一步促進軍隊電視劇的發展,1987年6月27日至7月9日.總政文化部在北京舉行了全軍首次軍事題材電視劇會映和評獎活動並舉辦了一期電視劇創作培訓班,這使我國軍隊電視劇創作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在這次會映中,全軍各大單位總共選送了50多部(集)的電視劇,這其中佔絕大多數的是當代軍旅現實韙材的作品,如:北京軍區的《留下一曲動情的歌》,濟南軍區的《閃光的年華》《金寶與鐵蛋》。南京軍區的《覓》、廣州軍區的《漂泊渡》《戰神愛神》,成都軍區的《愛的昇華》《軍人在證明》,總後的《在那遙遠的地方》,總政話劇團的《遠離發射場的地方》、總政歌劇團的《舞之路》等;這些作品仍然以短篇為主,也有少量的中篇,在思想和藝術成就方面比前一階段有了不小的進步,創作視野相對開闊,形式風格也更多樣化,在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等精神內涵的傳達上注重從敍事和人物塑造的過程中自然呈現,較好避免了直接的硬性宣教。
這次會映是全軍八十年代電視劇的一次大檢閲,也為今後軍隊電視劇創作走上專業化、正規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後幾年,總政又連續舉辦了三期電視劇創作骨幹培訓班,使得軍隊的電視劇創作隊伍逐步成長起來。此外,由1987年開始的每年一屆的全軍電視劇評獎.也有力地促進了軍隊電視劇的發展。
軍旅劇 軍旅劇
第一屆全軍電視劇會映後,軍旅題材電視劇的創作開始出現良好勢頭。尤其是當代軍旅題材。其數量增長迅速,影響較大,如:濟南軍區的《重返沂蒙山》《漢家女》《天職》《蛤蟆灣的新兵》,瀋陽軍區的《綠柵欄》《新兵小傳》,海軍的《追趕太陽的人》《藍色國門》,南京軍區的《安琪兒》《英雄狂想曲》,廣州軍區的《汽車兵奏鳴曲》《零丁洋上的夢》,成都軍區的《我在尋找那顆星》《哨位》,北京軍區的《白蘭》《三月》,蘭州軍區的《這裏並不寂寞》《戈壁灘來的土兵》,空軍的《紅翼》《天女》《飛翔夢幻曲》,總政話劇團的《女兵連的第一個男家屬》等。上述作品直接取材於部隊生活,內容貼近官兵的生活實際,軍營氣息濃厚,在藝術上也富有表現力,樣式風格也更為靈活多樣。當時,由於全軍各軍兵種都成立了自己的電視藝術創作中心,因此,反映各大軍區和兵種的作品數量和質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如空軍部隊的作品《紅翼》反映的是空軍飛行表演大隊訓練和生活的情境,《天女》表現的是女飛行員成長的故事,《飛翔夢幻曲》描寫了不為人知的空軍部隊中最危險的行當——空軍試飛員的經歷,而電視劇《永恆的沉默》則反映了我戰略導彈部隊的風貌等。
軍旅劇 軍旅劇
經過十年左右的復甦,進入九十年代,我國電視劇發展進入了快車道。1990年的大型室內劇《渴望》,引發了國內一次電視劇的轟動效應,使廣大人民羣眾對電視劇的熱情空前高漲。全國的電視劇生產數量也大幅度上漲,據統計,1990年,全國生產電視劇2306集,到了1991年,全國生產電視劇猛增到5304集。而軍隊的電視劇創作在總政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幾年的創作探索也已經漸入佳境。從1990年至1992年,全軍共生產了近300多集電視劇,一批優秀的軍旅題材電視劇相繼誕生,這其中,當代軍旅現實題材的作品佔有很大分量,較有代表性的有:瀋陽軍區的《風雪大突擊》《軍中驕子》,北京軍區的《張培英》《擁抱太陽》,蘭州軍區的《我們這樣告別》《山那邊的太陽》,濟南軍區的《播種太陽》,南京軍區的《無雪的冬天》、廣州軍區的《南沙的鷹》,海軍的《天邊有羣男子漢》《不惑之年》,二炮的《為導彈築巢的人》,空軍的《我們當過兵》《天梯歌侶》,總政話劇團的《今夜月正圓》,武警部隊的《風雨大押解》,八一廠的《藍天佳麗》等。這些作品在視野上不再僅限於表現軍營和現役軍人,從軍營到社會、從城市都農村,都被納入表現範疇;而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從將軍到士兵,從軍中英模到復員軍人,從軍人家屬到少年軍校生等等,形象多樣,性格各異;內容選取上除常規的軍事訓練和生活外,一些作品開始尋求具有戲劇張力的故事和情節,如武警部隊的《風雨大押解》。就描寫了南方水災時,一支武警部隊押解犯人進行轉移的驚險故事。而由成都軍區拍攝的電視劇《退妻》,則講述了一名志願兵回家探親時,以道德和法律作為武器,解決家庭矛盾,成功解救被拐賣婦女的故事。
從總體上來看,這一階段,我國的軍旅題材電視劇創作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特別是各大軍事單位成立的電視劇製作機構為我國軍旅電視劇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就這一時期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的整體狀況來説,與之前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作品數量增加迅速,思想和藝術水準有了大幅度提高。不但風格樣式更加多樣,關注的視野更加廣闊。而且在敍事策略和表現手段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二,這一階段的作品仍然以單本劇和短劇為主,中篇長度的就很少,長篇連續劇更是欠缺,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軍隊作者在進行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時追求“短平快”的現象,當然,這也是一個創作積累的過程;三,這一時期的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沒有出現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作品。這既跟這一時期的此類作品多為中短篇的現狀有關,同時也反映出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在積累的同時急需一次思想和藝術上的大突破,以提升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在整個中國電視劇領域的影響力。 [1] 

軍旅劇繁榮期

1993年至1998年,《和平年代》重磅出擊
20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隨着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社會轉型加劇,各種社會思潮風起雲湧。而與此同時,有關部門也加強了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引導和管理.針對文藝創作提出了“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要求。1996年10月10日。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表明應當進一步強化對文化發展的指導性和支配性。
軍旅劇 軍旅劇
軍隊的文化建設和文藝創作作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自然備受重視。1993年,江澤民在中南海懷仁堂接見了出席“全軍文藝創作座談會”的代表和我軍著名的老藝術家.肯定了軍隊文藝創作所取得的成就並對今後的工作提出了要求。為促進軍隊的文藝創作。1991年由中宣部組織實施的“五個一工程”作品評選活動,決定從1993年起軍隊、武警參加評選。同時,從1994年起,軍隊恢復了“解放軍文藝獎”的評選活動(該獎項於1982年由總政治部設立,進行了兩屆後,1986年暫停)。並於1996年起又開設了“全軍文藝新作品獎”,而每年舉行一屆的全軍電視劇評獎自1994年度的第七屆開始正式命名為“金星獎”,這些政策和措施有力地促進了軍隊電視劇創作的發展。
這一時期是中國電視劇蓬勃發展的時期,電視劇的產量增長迅猛,1996年則高達7000集。我國電視劇的創作和製作水平普遍提高。一大批深受羣眾歡迎的電視劇作品相繼誕生並且走出了國門,如《三國演義》《水滸》等。而對於軍旅題材電視劇來説,這一時期也是取得巨大發展的時期。在我軍文藝政策的保障和鼓舞下,軍隊的電視劇的創作體制逐漸完善,設備不斷更新。創作隊伍也在發展壯大。而與此同時,因海灣戰爭爆發而引起的世界軍事、國際形式的變化。特別是席捲全球的世界新軍事變革,激發了人們關注軍事的熱情,全國範圍內形成了一股不小的“軍事熱”,這股熱潮也成為加速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發展的契機,使這一時期的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出現了新突破。
這種突破是從長篇電視連續劇開始的。1993年由海軍電視藝術中心創作的20集電視連續劇《潮氣潮落》,通過三個海軍家庭、兩代海軍軍人的經歷,展現出人民海軍四十五年的光輝歷史。該劇以獨特的視角、開闊的視野、通俗的形式,將思想性和觀賞性較好地融合在一起,劇中既有激烈的海戰、纏綿的愛情、精彩的海軍訓練。還有美麗的海疆風光,從而帶給觀眾多方面的視聽享受,探索出以通俗劇的形式表現嚴肅主題的新思路。該劇獲得了第七屆全軍電視劇“金星獎”一等獎和全國電視劇“飛天獎”以及1994年的第十二屆“大眾電視金鷹獎”的最佳長篇電視連續劇獎。三年後,1996年由廣州軍區拍攝的23集電視劇《和平年代》重磅出擊。該劇通過對一批當代軍人形象的塑造,特別是通過劇中的秦子雄的塑造,表現了在新的歷史環境中,面對多種價值觀念的衝突,一代軍人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全劇以20世紀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這一改革開放20年為劇情展開的時代背景,通過邊境輪訓、百萬大裁軍、支持特區建設、準備進駐香港等幾件令人矚目的大事件,構築了整部電視劇的敍事框架,這樣就避開了純粹以軍營寫軍營的誤區,將國家的政策調整、社會的深刻變革與軍隊面臨的一系列課題較好地聯繫起來,使整部電視劇呈現出宏大的氣魄和強烈的時代性。該劇獲得第十屆全軍電視劇“金星獎”長篇連續劇一等獎,1996年“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而1997年拍攝的反映我軍軍校學員生活和學習的電視劇《紅十字方隊》,也以其對和平時期的當代軍人的價值理想的充分表達和在藝術性和觀賞性上的良好表現而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該劇獲得第十六屆“大眾電視金鷹獎”的最佳長篇電視連續劇獎和第七屆“解放軍文藝獎”。
可以説,這三部長篇電視連續劇,構成了這一階段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發展中最耀眼的亮點,也標誌着我國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在長篇電視連續劇領域的突破和對當代軍事領域諸多主題內容把握能力的提升以及藝術表現手段上的拓展。
這一時期誕生的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屬於長篇的代表性作品還有:空軍的《迷彩天兵》,二炮的《深山熱土》。蘭州軍區的《預備軍官》,南京軍區的《虎踞鐘山》等。
中篇電視劇在這一階段也取得了較大發展,數量比之前也有了很大提高。其中很多都是優秀之作,如總後的《天路》,瀋陽軍區的《士兵今年十八九》《我心中的故事》《尉官二十剛出頭》,二炮的《心旅》,總政話劇團的《情繫老君山》《座標》,北京軍區的《大漠豐碑》《風雨國道》,廣州軍區的《特區女子軍樂隊》,空軍的《笑傲蒼穹》,武警部隊的《我們》《金海岸》,海軍的《驅逐艦艦長》,蘭州軍區的《崑崙女神》等。
短篇和單本劇一向是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優勢,這時期也湧現出大量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風格樣式靈活多樣,敍事手法也日益嫺熟,情節和故事在生活化的基礎上更加吸引人,在藝術處理上也更顯自然和純熟,可以説,當代軍旅題材的電視劇在短篇的創作上已經相當成熟,相對於全國的短篇電視劇迅速減少的狀況.軍隊在這方面取得的成就尤顯重要。這一時期湧現的代表作品有:二炮的《小哨兵》,濟南軍區的《張光曙醫生》《徐洪剛》《一個士兵的故事》,海軍的《下海的日子》,總參的《青藏大測量》《軍校畢業生》,總政話劇團的《槍毒大案5.17》,北京軍區的《永遠十環》,總政歌劇團的《遙遠的都市》《上尉的假日》《愛情急行軍》《三個姑娘一個兵》(與空軍合作),蘭州軍區的《天路魂》《在雪線上》《西線鐵騎兵》,二炮的《喇叭聲咽》《夫妻哨》,空軍的《大校的風範》《洪峯搶險》,南京軍區的《榮譽至高無上》《女兵甘甜》《決戰九江》《兵歌》《鼓浪嶼的兵》,瀋陽軍區的《清白人生》《軍中廚星》《小鎮女部長》,廣州軍區的《熱血長城》《軍嫂》,總政話劇團的《二丫來隊》《兩個姑娘兩個兵》,武警部隊的《國旗之子》《熱血金盾》,八一廠的《生死之間》等。 [1] 

軍旅劇興盛期

1999年至今,“主旋律”中最嘹亮
地下地上 地下地上
就我國電視劇的整體發展狀況來看,從1999年至今的這9年時間,整體上呈現出的是一種持續繁榮的局面。據統計,2004年全國共生產電視劇500多部12000多集,2005年這兩個數字則變為976部5801集;從製作機構來看,參與電視劇製作的力量也呈現出多元化,數量也很可觀,到2005年,全國共有125家電視劇製作機構.以軍隊的電視劇製作機構為例,我軍各個軍區,各個兵種都有自己的電視藝術中心,據統計,軍隊共有18個電視劇製作單位,每年創作攝製的電視劇都在30部以上,而從電視劇的類型和樣式看,這一時期,歷史劇、警匪劇、偶像劇、反腐劇等不一而足。喜劇、悲劇、正劇以及戲説等風格各具特色。總之,各種題材類型和各種風格的電視劇不斷湧現,許多優秀作品深受大眾歡迎。可以説,我國電視劇的繁榮,為這一時期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的發展興盛提供了很好的“場域”。
而從整個國際和國內大背景來看,進入21世紀之後,在世界很多地方,因民族、宗教、領土、資源等因素而引發的局部衝突時起時伏,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的爆發、伊朗和朝鮮核危機等更顯示出國際局勢的不穩定。面對這樣的時局,各國都在加強軍隊和國防建設,而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席捲世界範圍的新軍事革命在新世紀向着更深層次發展。面對新形式,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提出一系列指導國防和我軍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和方針,不斷加速我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進程。
軍旅劇 軍旅劇
這樣的背景無疑為當代軍隊電視劇的創作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可以看到,在我國電視劇事業和電視劇創作整體繁榮的局面下,作為我國文藝戰線的重要力量之一的軍隊電視劇在這一時期表現出旺盛的創作精力,在兩條戰線即革命歷史題材和當代現實題材的創作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使軍旅題材電視劇成為這一時期“主旋律”中最為嘹亮的聲部。
士兵突擊 士兵突擊
1999年是人類歷史上特殊的一年,它標誌着一個千年的結束,而對於中國人來説還有特別的意義:共和國50華誕,同時也是新中國空軍和海軍創建50週年。因此,這一年部隊和地方的各電視劇製作單位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拍攝獻禮作品,從而形成了2000年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的“豐收年”,這一年中央電視台相繼播出了六部當代軍旅現實題材的電視連續劇,分別是《突出重圍》《女子特警隊》《壯志凌雲》《驚濤》《光榮之旅》《波濤洶湧》。當代軍旅題材的作品以集團衝鋒的方式出現在熒屏上,且均在當年取得了極高的收視率。據《全國收視調查報告》顯示,《突出重圍》和《壯志凌雲》的收視率分別達到10.49%和9.27%,其中《女子特警隊》高達13 87%。這幾部電視劇的推出,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觀劇熱潮,這反過來更加促進了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的發展繁榮。此後,我國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幾乎每年都有大部頭的作品推出,如2001年有《鷹擊長空》《中國儀仗兵》《仰望崑崙》《西線兵車行》等;2002又有《導彈旅長》《中國軌道》《軍港之夜》等劇誕生,2003年的《DA師》《歸途如虹》《我們的連隊》再掀當年收視熱潮。2004年有《最後的騎兵》《長空鑄劍》等,2005年有《青春正步走》《我心飛翔》《水兵俱樂部》等,2006年有《熱帶風暴》《沙場點兵》《垂直打擊》《石破天驚》等,2007年則有《中國近衞軍》《陸軍特戰隊》《士兵突擊》等劇,以上列舉的還僅僅是代表性的劇目。這些電視劇以帶有思辯性和人文性的藝術視角,展現了在世界軍事變革的新形勢下,我軍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不斷探討如何打贏未來戰爭的軍事命題;並在努力把握大眾趣味的基礎上,重新張揚英雄主義和陽剛之氣,塑造了一批新時代的職業軍人形象。如2000年的電視劇《突出重圍》通過我軍某部三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練,以令人警醒的姿態提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戰爭和未來戰爭”的命題;而2003年由南京軍區推出的電視劇《DA師》則通過我軍某部組建一支數字化部隊的過程,對我軍的信息化、數字化建設進行了前瞻性思考,並提出了大經濟和大國防的新觀念,這些都顯示出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對當代新軍事命題在諸多層面上思考的深化。當然,在這一階段的創作中,由於軍隊文藝的特殊性,部分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現象,貪大求全和模式化的創作傾向有所呈現,這是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在今後的創作中需要注意和解決的問題。
我是特種兵 我是特種兵
總之,經過25年的發展,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創作態勢。以全軍各電視藝術中心的創作力量為主體,各級電視台和部分民營影視機構積極介入.促使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優秀之作不斷湧現。可以預見,作為中國電視劇當中特色鮮明的一個類別,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必將在今後取得更大的成就。 [1] 

軍旅劇代表作品

電視劇《和平年代》《紅十字方隊》《突出重圍》《壯志凌雲》《中國軌道》《女裝甲團長》《導彈旅長》《鐵甲英豪》《激情燃燒的歲月》《刀鋒》《我是特種兵》《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火藍刀鋒》《女子特警隊》《DA師》《士兵突擊》《歸途如虹》《維和步兵營》《突擊再突擊》《第五空間》《空降利刃》《親愛的戎裝》《戰雷》《大校的女兒》《血色浪漫》
電影《彈道無痕》《我的格桑梅朵》《戰狼》《戰狼2》《紅海行動》《衝出亞馬遜》《霓虹燈下新哨兵》《鷹的傳説》《大閲兵》《我的傭兵生涯》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