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政

鎖定
軍政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初步形成階段的主要軍事著作。與之同等的還有《軍志》。是西周時期萌芽形態的兵書
中文名
軍政
外文名
army and government
軍と政府
外文名
군대와 정부
拼    音
jūn zhèng
釋    義
軍事著作

軍政基本解釋

[ jūn zhèng ]
1、西周時期的軍事著作。
軍政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初步形成階段的主要軍事著作,大約成書在西周時期。已經失傳,作者亦不詳。
《左傳》《通典》記載了該著作的部分內容,例如,“有德不攻”“地製為寶”“強而避之”,體現了深刻的謀略。可以看出是我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的重要標誌。
春秋時期軍事家孫子著作《孫子兵法》 [1]  的《軍爭篇》裏面也記載了部分內容,“《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
2、孫中山的建國路線圖
“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理論是孫中山設計的政治路線圖。
1924年孫中山發表了《國民政府建國大綱》,闡述了他“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的政治主張。
“在軍政時期,一切制度悉隸于軍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掃除國內之障礙;一面宣傳主義以開化全國之人心,而促進國家之統一。”
3、軍事與政治、軍隊與政府。
4、軍隊的行政,包括軍隊的訓練、國防的建設等等,與“軍令”對應。

軍政引證解釋

1. 軍中政教;軍中政事。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2]  :“ 楚子為舟師以伐吳 ,不為軍政,無功而還。” 宋范仲淹《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五狀》:“自西寇猖獗,久當戎事,雖才不逮志,未有成績,若其裁處軍政,審料敵情,既逾歲年,粗亦詳練。” 清魏源《<聖武記>敍》:“人材進則軍政修,人心肅則國威遒。”
2. 明清對武官的定期考核稱為軍政。
明沈德符《野獲編·禁衞·錦衣官考軍政》:“武職五年軍政,一如京官六年大計,其典至鉅至嚴。”《清史稿·世祖紀二》:“丁巳,詔軍政六年一舉行。”
3. 軍界與政界;軍隊與政府。
茅盾《子夜》十:“‘到北平吃月餅’--軍政當局也是這麼預言戰事的結束最遲不過未來的中秋。” 毛澤東論十大關係》三:“可靠的辦法就是把軍政費用降到一個適當的比例,增加經濟建設費用。”

軍政《軍政》內容

《孫子兵法》中保留了《軍政》的兩條佚文。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其意是説:“因相互間距離較遠而聽不見講話,所以設置鑼鼓;因相互間距離較遠而看不見動作,所以設置旌旗”。見《十一家注孫子·軍爭篇》引文。
《軍政》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又曰:“強而避之。”其意是説:“見到條件可以就進攻敵人,知道條件困難就退卻。”又説“敵人強大就避開他。”見《十一家注孫子·軍爭篇》引張預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