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事運輸

鎖定
軍事運輸簡稱“軍運”,是組織和利用各種運輸工具輸送軍隊和軍用物資,保障部隊機動和完成後勤保障任務的重要手段。按任務性質分為軍隊調動運輸、供應運輸、後勤運輸、人員運輸和軍隊團體運輸等;按運輸方式分為汽車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船艇運輸、管線運輸和人力運輸、畜力運輸等。戰時除用直達運輸、接力運輸、聯合運輸等方法外,必要時還採用迂迴運輸、單向運輸、隱蔽運輸、佯動運輸等方法。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大軍區後勤部和軍、師後勤部門都設有專門機構或人員負責軍事運輸工作。戰時,總部、軍區和國家交通部門,共同組成運輸指揮機構,實施運輸的組織領導。 [1] 
中文名
軍事運輸
別    名
鐵路軍事運輸
釋    義
各種運輸方式輸送人員和物資
作    用
是軍隊機動和後勤保障的必要手段
簡    稱
軍運

軍事運輸發展歷史

古代軍隊主要靠人力、畜力及以人、畜、風、水等為動力的車、舟進行運輸。
中國商代商王曾經使用馬車和牛車,從河南遠征千里到淮河流域。《詩經・小雅・六月》記載,周宣王五年(前823)周攻獫狁之戰中用兵車載運士兵和服裝。秦惠文王九年(前316),秦脩金牛道(《戰國策・秦策》稱棧道)伐蜀取得成功。東晉人常璩所著《華陽國志》記載,秦將司馬錯曾“率巴蜀眾十萬,大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秦始皇為征服嶺南修鑿的靈渠溝通了湘江和灕水,為軍事運輸開通了重要通道。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漢武帝命水工徐伯接引渭水,起於長安南山,終至黃河,共300餘里,打通了關東漕運。東漢時北方漕運在為京師及北境部隊的糧食運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三國時期,諸葛亮創制木牛流馬,運送軍糧。孫權通過海運為盤踞遼東的公孫淵運送士兵和給養,一次能載兵萬人。隋代十分重視交通運輸建設,至元代開通南北運河長達近4000裏,成為南方軍糧北運的主要通道。北宋為加強軍事運輸,設立運輸驛站,專司軍事運輸。元代海運規模較大,從事海運的各種船隻近千艘,年運糧量多達300萬石。明代漕軍的建立,對於南糧北運發揮了積極作用。明成祖永樂八年(1410)北伐時,命工部造武剛車3萬輛,運糧20萬石。清朝建立的漕軍承擔了為京師輸送糧食的任務,鼎盛之時,漕軍總計10餘萬人,漕船1.5萬餘艘。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斯巴達軍隊每個士兵帶有奴隸,跟隨背運裝備、給養。前4世紀,古羅馬每個軍團編有一個由500匹馱馬組成的輜重隊,馱帶給養和裝備。隨着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軍事行動範圍的擴大,交通運輸設施也逐漸發展。公元10世紀前後,歐洲人用橡木製造了適航性能良好的帆船,築路工程和馬車構造技術也有很大進步,一些馬車可載重4噸以上,在商業和軍事活動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18世紀初,俄國由2609輛大車所組成的野戰倉庫可載運1300噸物資,有力地支持了軍事行動的需要。19世紀以後,蒸汽機在鐵路車輛和船舶上的運用,汽車、飛機和管線運輸的相繼誕生,為軍隊機動和後勤保障提供了嶄新的載運工具,提高了軍事運輸的能力和速度。1846年開始的美墨戰爭中,美國使用汽輪機船運送部隊和補給物資。1846年,普魯士軍隊利用鐵路運送人員、火炮、馬匹,是鐵路運兵的最早實例。1859年,法國拿破崙三世在意大利作戰時,利用巴黎至里昂鐵路線,從4月20~30日平均每天運送人員8241人、馬512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軍隊在凡爾登戰役中,為抗擊德國軍隊的進攻,利用巴勒迪克通往凡爾登的公路,組織3900輛汽車突擊運輸,從1916年2月27日起一週內就運送人員19餘萬人、彈藥2.5萬噸及其他物資2500噸,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公路運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交通運輸的地位作用更為突出,成為影響戰爭進程和結局的重要因素。各參戰國都廣泛運用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線等現代運輸方式大量運送部隊和裝備物資。蘇軍利用鐵路開行了44萬列軍用列車,其中55.2%用於運送建制部隊,輸送上百萬軍隊和上億噸物資裝備;利用水路運輸人員400餘萬人、物資2100餘萬噸;利用汽車運送各種物資6.25億噸。美軍通過海運向歐洲戰場運送人員700餘萬人,汽車150萬台,飛機4萬餘架,彈藥1100餘萬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都高度重視交通運輸設施的現代化建設,尤其注重發展戰略空運和戰略海運,採用高科技手段進行運輸調度指揮。1982年,馬爾維納斯羣島戰爭初期,英軍在發佈動員令後48小時之內,被徵用的首批商船即到達指定港口,載運作戰部隊和物資迅速出航。戰爭期間,共動員徵用商船56艘、民用運輸機200架,出動運輸機600餘架次,空運人員5000餘人。1991年海灣戰爭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準備階段的5個多月時間內,向海灣地區運送人員73餘萬名、物資800餘萬噸、坦克3670輛,對保障美軍迅速完成作戰部署起到了關鍵作用。1999年科索沃戰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利用強大的後勤運輸力量僅用6天就完成了戰前各項準備。2002年8月,美軍在伊拉克戰爭部署階段,先後動用各種軍用民用運輸機1100餘架、大型滾裝船舶70餘艘,向海灣地區輸送人員20餘萬人、物資300餘萬噸、直升機700餘架、坦克和裝甲車1500輛,以及大量的火炮和車輛。在中國,從19世紀末開始,蒸汽機船和鐵路等現代化交通工具逐步用於軍事運輸。
1881年,清政府海軍利用唐山―胥各莊鐵路(今京沈鐵路一段)運煤,是中國最早的鐵路軍事運輸。1919年,北洋政府軍隊開始使用汽車進行軍事運輸。1936年,中國軍隊開始組建執行空運任務的飛行大隊。抗日戰爭後期,國民政府同美國合作,修建了中印輸油管線,為中美軍隊輸油。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初期,主要用人力、畜力進行軍事運輸。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和新四軍相繼建立了一些汽車隊。1944年,在黎城至延安之間開始使用飛機運送人員和物資。1945年,在東北地區開始接管部分鐵路並逐步用於軍事運輸。解放戰爭期間,利用鐵路、公路、水路和人力、畜力組織軍事運輸,有力地支援了遼瀋、平津、淮海和渡江等戰役。遼瀋戰役中,在3天內調集鐵路車輛1224節,僅用10天時間就把10餘萬部隊運送到遼西地區,對遼瀋戰役順利實施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着軍隊裝備的改善和國家交通運輸的發展,軍事運輸也得到相應發展,完成了抗美援朝作戰、邊境自衞反擊作戰和抗洪搶險等軍事運輸保障任務,逐步建立了軍運機構和規章制度,增強了軍事運輸的綜合保障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保障了國防現代化建設和軍隊作戰的需要。1998年抗洪搶險中,軍事交通運輸部門在57天的時間裏共開行軍用列車421列,運送抗洪部隊人員26萬餘人次,裝備2.3萬餘台,救災物資3.5萬餘噸。 [2] 

軍事運輸分類

軍事運輸依據戰爭和軍事行動的需要,依託國家交通運輸力量,充分利用軍隊自身運力組織實施。按運輸方式,分為鐵路軍事運輸、公路軍事運輸、水路軍事運輸、航空軍事運輸、管線軍事運輸和人力畜力軍事運輸等。按運輸對象,分為人員運輸和物資裝備運輸兩類,人員運輸包括部隊輸送、兵員運輸和傷病員運輸等;物資裝備運輸包括武器裝備、彈藥、油料、軍需、車輛等運輸。按運輸任務性質,分為作戰、兵員補退、物資裝備調撥供應、國防施工、國防科學試驗、搶險救災、維和、援外等運輸。按規模層次,分為戰略運輸、戰役運輸和戰術運輸等。軍事運輸具有運輸條件要求嚴格,保密性強;涉及部門多,組織工作複雜;戰時情況下運輸任務緊急突然,時限要求高,情況多變,運量劇增,流向流量集中,運量與運能矛盾突出;運輸線上鬥爭激烈,防護任務艱鉅,受敵威脅大等特點。 [2] 

軍事運輸運輸原則

組織軍事運輸的原則:
①統籌安排,確保重點。通盤籌劃各項運輸任務,分清主次緩急,全面安排,重點保障。
②迅速準確,安全保密。軍事行動的快速性、機密性決定軍事運輸必須爭分奪秒,準確無誤,確保安全,萬無一失。
③綜合運用,經濟合理。根據運輸任務性質、交通和地理等條件,選用合適的運輸方式。
④以變應變,多種手段。周密分析、正確判斷運輸過程中可能發生和已經發生的各種情況,以變應變,制定多種措施和方案,實施靈活機動指揮,保障運輸不間斷。
⑤統一組織,密切協同。根據政府和軍隊的有關法規,統一組織,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協調一致地進行。軍隊、政府、民間運輸力量統一籌劃使用,軍隊內部運輸力量統一調度指揮,形成軍內外各種運輸方式有機聯繫的具有高效、綜合能力的軍事運輸保障體系。戰時軍事運輸,通常由軍隊、政府聯合組成的交通運輸指揮機構統一集中指揮,形成整體力量,完成運輸任務。 [2] 

軍事運輸編制

許多國家對軍事運輸的管理十分重視,設有專職機構,制定規章制度和具體辦法,確保軍事運輸任務的完成。管理機構一般按照集中統一領導和分級管理的原則,在軍隊系統專門設置。
美軍設有運輸司令部,負責對軍事水陸部署與配送司令部、軍事海運司令部和空中機動司令部的運輸業務實施指揮,為美軍的戰略機動和各聯合司令部、特種司令部提供戰略運輸保障。軍事水陸部署與配送司令部下轄西部地區運輸部、東部地區運輸部、運輸工程局。基本任務是統管國內鐵路、公路、水路軍事運輸和運力動員,管理本土和海外的運輸終端站。鐵路軍事運輸由鐵路方提供適當的運輸工具和裝卸裝備,部隊負責輸送中的行政管理和指揮。軍事海運司令部下轄大西洋海運司令部、太平洋海運司令部、歐洲與非洲海運司令部、中央海運司令部、遠東海運司令部。基本任務是實施戰略海運,對艦隊實施運輸保障。戰略海運,是美軍海外作戰的主要輸送手段。戰略物資運輸中,95%以上的乾貨和99%的油料由戰略海運完成。戰略海運通常包括部隊裝備、彈藥、油料和其他補給品的運輸,軍用物資的海上預置以及艦載物資向岸上轉運。空中機動司令部下轄航空隊、航空氣象局、航空空間音頻視頻局、航空救援局、國防郵政局和30多個基地。主要任務是為三軍提供全球性戰略空運和戰術空運保障。戰略空運是美軍在作戰初期支援海外作戰的主要手段。美軍的管線軍事運輸由戰區陸軍油料大隊負責。俄羅斯國防部運輸保障署設軍事交通局和汽車與道路局。軍事交通局負責擬製軍事運輸計劃並組織鐵路、水路和航空軍事運輸。汽車與道路局負責全軍公路軍事運輸。鐵路運輸分為部隊調動、物資裝備運輸、動員運輸和衞生後送等,由聯邦政府交通部門監督,軍事交通部門與鐵路部門共同組織,戰時實行軍事管制。水路運輸由軍事交通部門和國家海運、河運部門協調組織實施。航空運輸由隸屬於空軍的軍事運輸航空兵負責實施,主要任務是傘降(機降)空降兵,空運地面機動部隊,運送軍用物資和後送傷病員。公路運輸由軍區、集團軍和部隊編配的汽車運輸部隊承擔,部隊調動運輸和道路勤務由司令部門負責,後勤部門進行必要的協調;物資裝備運輸由後勤部門組織。管線運輸由火箭燃料與油料部門組織管線兵部隊實施。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軍委後勤保障部設有運輸投送局,負責全軍軍事運輸工作。戰區、軍種設有相應的運輸投送機構,負責管理本系統的軍事運輸工作。軍事運輸的實施,通常按規定要求編制軍事運輸計劃,作為組織實施的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運輸的實施按照運輸準備、裝載、運行和卸載等環節進行組織。運輸準備是整個運輸過程的關鍵階段,其主要工作是根據軍事運輸計劃確定使用載運工具的類型、數量、運輸時限、裝載方法和要求。組織部隊輸送時,組成裝卸載指揮機構,勘察、選定裝卸載地域,部署輸送中的戰鬥、通信、工程、後勤等項保障工作,以及部隊的乘行教育等。裝載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確定的裝載方法和要求組織人員和物資進行裝載,一般按照先難後易、先重後輕、先物資裝備後人員的順序和梯隊裝(配)載計劃進行。人員和物資裝備的裝載,均應符合規定的裝載標準和裝載技術要求,確保運輸安全。運行階段,建制部隊的輸送以梯隊為單位開行,梯隊編成力求建制完整,符合戰術、技術要求,具有獨立作戰能力,同時做好戰鬥、通信、飲食、醫療等保障,保持戰鬥力。重要的物資裝備運輸,應指派押運人員隨行,經常檢查物資裝備載運中的技術狀態,保證運行安全。卸載是運輸過程的最後階段,主要任務是保證人員、物資迅速、安全地卸載。建制部隊卸載後,迅速撤離卸載點,消除卸載痕跡。戰時運輸實施中,根據不同情況,採取偽裝、防空、電子對抗等防護措施和其他特殊運輸方法,以隱蔽行動企圖,保障運輸順利進行。 [2] 

軍事運輸發展

現代戰爭對軍事運輸提出了更高要求,軍事運輸的地位作用也將更加突出。戰略空運、戰略海運和戰役集裝化運輸將得到進一步發展。軍事運輸工具朝着高速化、重載化、專用化、信息化方向加速發展,技術性、軍民通用性和互補性將得到很大提高。運輸指揮系統將廣泛使用計算機、衞星通信等先進設備,並實現網絡化、信息化,建立高效、統一的軍事運輸指揮系統。軍事運輸將與陸、海、空、天、電多維聯合作戰相適應,形成綜合利用各種運輸方式,全方位、立體化、可視化和精確運輸相結合的保障模式,不斷提高戰略投送和戰役、戰術機動輸送能力。 [2] 
參考資料
  • 1.    馬廣文.交通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01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