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事通信

(通信種類)

鎖定
軍事通信是指軍隊中進行的通信手段。軍事通信包含內容多,且一直在不斷髮展中,是軍事行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文名
軍事通信
軍事通信貫穿于軍事與戰爭活動的一切方面,有着極為豐富的內容。軍事通信的基本問題包括:軍事通信分類、軍事通信特點、軍事通信組織實施原則、軍事通信組織實施方法、軍事通信基本要求等。軍事通信構成複雜,從不同角度、按不同標準可進行多種分類,主要包括:可分為無線電通信、有線電通信、光通信、運動通信、簡易信號通信等。無線電通信,是利用無線電波傳遞信息的通信方式。按波長劃分為極長波通信、超長波通信、甚長波通信、長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等。流星餘跡通信、散射通信、衞星通信等也屬於無線電通信。具有機動靈活、有利於實現動中通,但易被敵方截獲、干擾和受地形、氣候影響大等特點,是保障作戰指揮和戰場信息傳輸的主要手段。有線電通信,是利用金屬導線傳遞信息的通信方式。包括架空明線通信、地下(海底)電纜通信、被覆線通信等。具有傳輸性能穩定、通信質量高,但機動性差、易遭受破壞等特點,是軍事通信的重要手段。光通信,是以光波作為載體傳遞信息的通信方式。包括光_纖(光纜)通信、大氣激光通信、空間激光通信和水下激光通信等,具有信道容量大、傳輸質量高、保密性好等特點,是軍事通信的重要手段。運動通信,是人員徒步或乘坐交通工具傳遞文書、口頭信息的通信方式。具有保密可靠,但易受天候、地形及敵情影響等特點。簡易信號通信,是利用簡易視聽信號工具、就便器材和簡便方法,按照預定的信號或記號傳遞信息的通信方式。具有易於組織、可直接傳遞,但易受距離、氣候和敵情影響等特點。可分為話音通信、電報通信、數據通信、圖像通信和多媒體通信等。話音通信,是利用通信信道傳遞語音的通信。具有實時直接溝通信息等特點,廣泛用於各級指揮機關與部隊、分隊。電報通信,是用模擬或者數字信號傳遞報文的通信。包括編碼電報通信和傳真電報通信,用以傳輸文字、圖表等信息。數據通信,是按一定規約協議、編碼傳輸數據信息的通信方式。具有迅速、準確、可靠、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圖像通信,主要是用模擬或數字信號傳遞圖像信息的通信。包括靜態圖像通信和動態圖像通信等。多媒體通信,是綜合傳輸聲音、文字、數據、圖形、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的通信方式。具有信息量大、實時性與綜合性強等特點。可分為指揮通信、協同通信、報知通信、後勤通信、裝備保障通信等。指揮通信,是依據指揮關係建立的、用於保障軍隊指揮控制的通信。協同通信,是根據協同關係建立的、用於保障軍隊協同動作的通信。報知通信,是保障迅速傳遞各種情報,以及敵方突然襲擊,特別是核化生武器襲擊的警報信號建立的通信。後勤通信,是為保障軍隊後勤指揮和供應建立的通信。裝備保障通信,是按照裝備技術保障關係組織建立的通信。武器控制通信,是為指揮所對信息化作戰武器平台、精確制導武器、信息化單兵武器裝備等實施控制建立的通信。可分為戰略通信、戰役通信和戰術通信。戰略通信是為統帥部及其派出的指揮機構實施戰略指揮建立的通信。戰役通信是為戰區、戰役軍團實施戰役指揮建立的通信。戰術通信是為部隊、分隊實施戰鬥指揮建立的通信。可分為陸軍通信、海軍通信、空軍通信、戰略導彈部隊通信、航天部隊通信、科研試驗部隊通信、武警部隊通信等。陸軍通信,是為保障陸軍作戰建立的通信。包括步兵通信、裝甲兵通信、炮兵通信、防空兵通信、陸軍航空兵通信、電子對抗兵通信、工程兵通信、防化兵通信等。海軍通信,是為保障海軍作戰建立的通信。包括海軍水面艦艇部隊通信、潛艇部隊通信、海軍航空兵通信、海軍岸防兵通信、海軍陸戰隊通信、海軍觀通部隊通信等。空軍通信,是為保障空軍作戰建立的通信。包括空軍航空兵通信、空軍地空導彈兵通信、空軍高射炮兵通信、空降兵通信、空軍雷達兵通信等。戰略導彈部隊通信,是為保障戰略導彈部隊作戰建立的通信。航天部隊通信,是為保障航天部隊作戰建立的通信。科研試驗部隊通信,是為保障國防科研試驗建立的通信。武警部隊通信,是為保障武警部隊執行任務建立的通信。軍事通信同民用通信和軍隊其他專業相比,主要特點有:現代戰爭戰場廣闊,部隊機動範圍廣、速度快,指揮控制的空間範圍不斷擴大,指揮部與裝甲車、直升機、飛機、艦艇等高速機動武器平台必須保持暢通的聯絡,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現代戰爭特別是信息化戰爭進程快,戰場情況變化快,戰機稍縱即逝,對軍事信息傳輸的時效具有很強的依賴性,需要快速建立、快速溝通、快速傳遞信息。現代戰爭特別是信息化戰爭,通信是敵方實施“硬”摧毀和“軟”殺傷的重點,通常會受到強烈的電磁攻擊與干擾;戰場環境惡劣複雜,如高山、荒漠、雨林、海洋風暴和高温、嚴寒、潮濕、高噪音、強震動等,對通信的影響很大。軍事通信必須具有很強的抗摧毀、抗干擾能力和適應各種惡劣環境的能力。軍事通信涉及軍事活動的各種信息,包括指揮信息、協同信息、報知信息、後勤信息、裝備保障信息和武器控制信息等各個方面,應用於陸軍、海軍、空軍、戰略導彈部隊等各軍種、各兵種、各部隊和各分隊,覆蓋陸地、海洋、空中、太空、電磁領域等多維戰場,聯繫戰略、戰役、戰術各個層次。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領域眾多、部隊配置分散,軍事通信涉及的空間廣闊、領域廣泛。軍事通信涉及的技術種類多、科技含量高,不僅包括傳輸技術、交換技術、終端技術、計算機通信技術、通信網絡技術、通信安全保密技術、通信抗干擾技術等,還與計算機技術、電子對抗技術、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技術和定位及識別技術等密切相關,技術性很強。軍事通信肩負平時通信和戰時通信的雙重職能。平時保障國家和軍隊最高指揮機構對全軍、各級指揮員對其部隊的指揮控制,以及其他信息的傳遞,確保軍隊工作正常運轉和現代化建設的正常進行。戰時保障國家和軍隊最高指揮機構對全軍、各級指揮員對其部隊的指揮控制,以及其他作戰信息的傳遞,確保戰爭取得勝利。軍事鬥爭對通信保密的要求極高,敵對雙方無不利用對方信息傳遞過程竊取軍事秘密,無論平時、戰時,信息傳遞必須嚴格保密,包括通信人員保密、通信設施保密、通信資料保密、信息密化處理、傳輸過程加密等,保密性很強。組織軍事通信,應根據作戰任務和指揮的需要,遵循一般組織原則,靈活運用通信戰法,區分不同通信任務,具體組織實施。軍事通信的組織實施原則主要有:對軍事通信網絡與系統的規劃、建設、使用與管理,通信聯絡組織方案,通信裝備體制規劃,通信裝備保障方案,無線電頻譜資源管理,協同通信規定等全局性問題,實行統一計劃,按級負責。下級在上級的統一計劃和指導下,按照職權範圍,統一計劃與組織本部隊的通信聯絡。遇到上級沒有規定的全局性問題時,應當及時請示報告。從作戰全局出發,通盤考慮,統一指揮協調各種通信力量的行動,正確運用各種通信手段,組成縱橫貫通、迂迴多路的通信網絡,確保通信順暢。同時,應針對作戰特點和通信兵遂行任務的需要,統籌兼顧通信兵後勤和通信裝備保障。在全面組織的基礎上,集中主要通信力量,保障作戰指揮。對主要方向、重要時節和執行主要任務的部隊,以及單獨執行特殊任務部隊的通信,必須從人員、裝備和組織上採取措施,予以重點保障。充分利用和統一協調作戰範圍內機動和固定、軍隊和民用通信系統及設施,統一組織與建立適應統一指揮和諸軍種、兵種聯合作戰及獨立作戰需要的通信網絡配系,形成機固結合和軍民結合的整體通信,增強通信聯絡的穩定性、靈活性和保密性,確保指揮和協同的需要。根據部隊作戰編成、作戰部署和指揮機構配置等情況,科學編組、正確使用通信力量,合理部署通信樞紐和台站,使作戰地域內的各級指揮機構和作戰單位都有可靠的通信保障。在滿足當前作戰指揮需要的前提下,必須控制使用通信兵力,掌握一定數量的通信預備隊,隱蔽地配置在適當地域,使用在關鍵時機和重要方向。利用無線電通信能夠迅速建立與機動中的方位不明的、被自然地理環境阻隔的或被敵軍包圍的部隊達成遠距離、多方式有效通信聯絡的特點,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中高度機動作戰的需要,通常應堅持以無線電通信為主,綜合運用有線電通信、光通信、運動通信、簡易信號通信等各種手段,綜合組網,形成優勢互補的綜合通信網系。特殊情況下,可以有線為主,綜合組網。根據作戰情況的發展變化及對通信聯絡的要求,採用最適用的通信手段或裝備,周密組織通信裝備器材的儲備和供應,及時調整補充通信裝備器材,組織技術力量搶修戰損通信裝備,靈活調整通信力量、通信聯絡組織和通信戰法,確保通信順暢。軍事通信的組織實施,一般根據上級司令部的指示和本級指揮員的決心,按通信兵戰鬥條令規定,區分通信聯絡任務,在各級參謀長領導下,由通信部門組織並指導通信部隊、分隊具體實施。一般由各級司令部自上而下統一計劃,按級組織。必要時,組織越級指揮通信,通常越一級,需要和可能時可以越數級,由實施越級指揮的司令部負責組織。通常建立無線電台指揮網和專向,無線電接力、衞星、散射通信網,有線電通信網和光纜通信網,有條件時建立野戰地域通信網和無線電移動通信網,並同作戰地區民用通信網相銜接。建立指揮通信所需的人員、器材,一般各自負責,特殊情況下按上級規定執行。通常由組織協同作戰的司令部組織,或者由上級指定協同的某一方負責組織。各軍種之間的協同通信,一般組織到師或有直接協同關係的團、營。軍種內各兵種之間的協同通信,原則上組織到營,特殊情況下可以組織到連。實施協同通信時,可以建立無線電台協同網和其他協同網,也可在有關軍種、兵種指揮網內實施,或由協同一方向另一方派出作戰小組、火力校正組、目標引導小組,利用電台實施。作戰部隊與武警、民兵、地方部隊之間的協同通信,通常由組織協同作戰的部隊司令部統一建立協同網實施,或通過上級指揮網(專向)轉信。建立協同通信使用的人員、器材,一般由協同各方自行負責,特殊情況按上級規定執行。戰略警報報知通信,一般由聯合參謀部組織。戰役警報報知通信,分別由戰區、海軍、空軍和戰略導彈部隊等大單位司令部分別組織。海情空情報知通信,分別由海軍艦隊(基地)和戰區空軍(空軍軍)司令部組織。氣象、水文報知通信,由軍種、兵種司令部統一計劃,擔負報知任務的部隊、分隊組織實施。偵察、情報報知通信,按戰略、戰役情報報知的要求,分別由總部、戰區、軍種、兵種組織實施。實施警報報知通信時,通常運用大功率電台組織通播網,也可建立有線電(光纜)警報網,還可利用各種值勤通信網,或建立多種手段結合的自動化警報網。實施報知通信時使用的人員、器材,一般由組織發放和接收報知信號的部隊自行負責。總後勤部對直屬部隊、分隊的通信聯絡,由總後勤部統一計劃並組織實施。戰區、軍區聯勤部對直屬部隊、分隊的通信聯絡,由戰區、軍區聯勤部統一計劃並組織實施。集團軍以下各級後勤通信,由各級司令部統一計劃並組織實施。實施後勤通信,通常建立後勤無線電台通信網(專向)和有線電(光纜)通信網。上下級後勤機關之間及對重點後勤單位的通信可以利用司令部統一建立的通信網。建立後勤通信使用的人員、器材,由各級後勤司令部所屬通信部隊、分隊負責,沒有編制通信分隊的,可由各級司令部指派通信分隊保障。通常由各級司令部統一計劃,各級裝備保障機關組織實施,一般建立裝備保障無線電台通信網(專向),也可利用司令部統一建立的通信網。建立裝備保障通信使用的人員、器材,由各級裝備保障機關所屬通信分隊負責,沒有編制通信分隊的,可由各級司令部指派通信分隊保障。現代戰爭特別是信息化戰爭對通信聯絡總的要求是迅速、準確、保密、不間斷。基本要求是:適應平戰一致的特點,要求軍事通信平時也要全面展開,常備不懈,確保軍隊建設和重大任務、反恐維穩、處置突發事件及搶險救災等通信聯絡暢通。軍事通信建設必須立足作戰需求,兼顧平時需要,堅持平戰結合、以戰為主,既完成平時通信任務,又確保戰時作戰指揮、部隊協同的通信聯絡順暢。組織建立軍事通信聯絡時,要分秒必爭,迅速準備,迅速機動,迅速溝通,迅速傳遞,迅速恢復中斷的聯絡,以科學、靈活、快捷的方法,確保信息傳輸的及時性;在實施通信聯絡過程中,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正確運用各類通信裝備設施,將差錯減少到最低程度,確保信息傳輸的準確性。根據信息化戰爭的需要,採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依託現有各類通信設施,科學整合網絡、技術、人才及裝備,通過結構重組、網絡擴展、功能升級、業務調整和新系統研製,將各種通信手段、系統、網絡綜合集成,形成優勢互補、綜合一體的信息網絡,實現各網系間的互聯互通互操作。組織軍事通信時,必須牢固樹立信息保密和通信防護觀念。要嚴格遵守通信紀律和通信保密規則,在通信組織、管理和技術上採取有效措施,隱蔽保密地傳遞軍事信息;對通信保密設備嚴加防護,合理配置通信台站,嚴密組織通信偽裝,注重通信設施的工程防護和警戒防衞,在反偵察、反無線電干擾,以及防電磁脈衝、計算機病毒和反輻射武器摧毀等方面採取相應防禦措施,確保信息傳遞安全可靠,即使遭受摧毀性打擊和嚴重干擾,也要確保最低限度通信暢通。軍事通信的環節多,涉及面廣,技術手段多,網絡構成複雜,軍事通信各方面與各環節要具備全程全網的整體觀念,主動配合,密切協作,互相支援;軍隊各級通信部門主動與軍內外有關部門保持聯繫,協調通信聯絡的有關問題;各軍種、兵種部隊之間,按協同通信的規定及時溝通聯絡,協調動作,及時解決協同通信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組織軍事通信要貫徹軍民結合的方針,充分利用一切通信力量。平時,軍隊各級要主動了解和掌握民用通信資源情況,制定利用預案,適時組織軍民結合的通信演練,做好軍民結合的通信準備。戰時,要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利用或徵用國家公共通信網,以及鐵路、公安、交通、民航、廣播、電視等專用通信系統,形成整體合力,提高戰時整體保障效能。軍事通信是軍事鬥爭和軍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戰爭特別是信息化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軍事通信是軍隊指揮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指揮員、指揮機關同指揮對象之間連接起來的紐帶和橋樑,是指揮員的耳目,是指揮、控制、協調戰場各要素的關鍵環節,對取得作戰勝利具有決定性影響。隨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軍事通信貫穿於各種作戰力量之中,是軍隊信息系統的基礎平台、實施信息作戰的關鍵性力量、軍隊形成整體戰鬥力的黏合劑和倍增器,對提高軍隊的作戰效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成為凝聚和釋放軍隊戰鬥能量的重要因素。在諸軍種、兵種協同或聯合作戰中,參戰部隊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地行動,各種作戰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主戰武器裝備的信息控制,戰場各種信息獲取、傳輸、處理和利用,必須依靠通信系統實現作戰態勢感知、目標定位、戰場評估和信息實時流動,一旦信息流被阻即通信中斷,軍隊指揮就會癱瘓,武器就會失控,軍隊的整體戰鬥力就難以形成。軍隊信息化主要包含軍事信息系統、信息化主戰武器裝備系統和支援保障系統的綜合集成,以及軍隊其他業務工作的信息化。軍事通信系統在軍事信息系統中擔負信息傳輸任務,是軍事信息系統的基礎平台。信息化武器裝備的控制系統對實時準確的通信有很強的依賴性,軍事通信成為信息化主戰武器裝備系統的控制鏈路,對信息化武器裝備的控制具有基礎作用。軍隊支援保障系統和其他業務工作的信息化建設等依賴於起信息傳輸作用的軍事通信系統,軍事通信成為軍隊支援保障系統和軍隊其他業務工作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要素。軍事通信是奪取和保持制信息權的重要因素,是控制信息化武器及其平台的神經系統,在信息化戰爭和信息作戰中佔據關鍵地位。信息化戰爭中,在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和利用的諸環節中,通信處於牽一髮動全身的地位,一旦通信失靈、中斷或遭到損失,信息優勢就會喪失,再好的武器也發揮不了作用。保持軍事通信暢通,是實現信息化戰爭勝利的物質基礎和基本保證。軍事通信隨着戰爭的產生而產生,並隨着戰爭的發展和需求而不斷髮展。遠古至中世紀的冷兵器時代,以及向熱兵器戰爭演變時代,軍隊作戰主要使用旗、鼓、角、金等簡單通信工具實施戰鬥指揮,使用烽火、驛傳等接力通信手段實施遠程信息傳遞。據《史記》和《太平御覽》記載,約公元前30世紀涿鹿之戰中,“夔皮鼓”和名為“龍吟”的音響通信工具被用於指揮作戰。前17世紀,商代軍隊開始使用烽火傳遞信息。至前9世紀周宣王時期,已建成眾多烽火台接力傳遞軍事警報。前11~前8世紀,西周軍隊採用傳車、單騎馬傳、專使和接力相結合等形式傳遞軍事信息,還創造了“陰符”和“陰書”等保密通信方法。秦漢至唐宋時期,軍隊廣泛採用烽火和驛傳手段進行遠程接力通信。漢代按照“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塞”的規制設置通信組織,設有都尉、障尉、侯官、燧長,燧長下設戍卒,每燧數人至數十人。公元589~907年,隋代和唐代的通信組織是烽、步、驛三者結合的體制。隋代沿大運河築御道、置驛站、設驛官,由兵部駕部郎統一管理郵驛。960~1275年,宋代實行遞鋪、急遞鋪和“軍卒代替民夫為遞夫”的組織制度,中央郵驛歸兵部駕部和樞密院直轄,地方則歸路、府、縣管理。13世紀,成吉思汗的部隊在遠征中亞和歐洲時,成功地使用信鴿遠程接力傳遞作戰命令。公元前20世紀,古代埃及軍隊建立了傳令組織,前19世紀後出現主管烽火通信的官員。前10世紀,亞述帝國廣修驛道,在境內外都建有驛傳組織。前5世紀,波斯帝國設徒步(後改為騎馬)驛傳人員。羅馬帝國將驛傳組織列入軍事或行政機構編成內管理。中世紀,歐洲各國廣泛採用烽火和驛傳通信。公元750~1258年,阿拉伯帝國設驛傳機構,管理900餘個驛站組織。7世紀,日本在“大化改新”時期建立驛傳組織,明治四年(1871)後逐漸為現代郵政組織代替。14世紀,威尼斯建立信差勤務組織。1500年後,普魯士組建第一支軍事信差部隊。古代海上通信主要採用炮聲、旗語和燈光信號等視聽手段。16世紀初,英國海軍發明了代碼通信,以信號旗和信號燈的數量、位置和炮聲的數量表示不同的內容。隨着戰爭從熱兵器時代向機械化時代演變,以及有線電和無線電通信的問世,軍事通信手段發生重大變化,通信兵由專職人員發展成為獨立的專業分隊,很快發展成為獨立的專業兵種。1854年,有線電報開始用於軍事通信。1860年6月,美國聯邦軍總部組建通信部。1861年7月,美國南部同盟軍總部組建通信局,1862年4月組建第一支獨立通信部隊。1863年3月,美國聯邦軍組建陸軍通信兵。1876年,A.G.貝爾發明有線電話,美軍於次年將其用於軍事通信。1895年無線電通信問世,4年後美軍和俄軍開始使用。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雙方已將無線電通信作為戰略、戰役指揮的主要手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德、俄軍相繼在集團軍指揮機構中增設通信處或通信兵司令部,參戰各國使用電纜和被覆線傳輸電報與電話信號;有的參戰國將無線電台配備到營級指揮所。1918年春,蘇俄紅軍組建通信部隊,1919年10月形成獨立兵種,組建了紅軍通信兵最高領導機關――通信部,各方面軍司令部及所屬集團軍、師、旅司令部均組建通信部、處、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軍隊普遍配備野戰電話機、交換機、電傳打字機、傳真機、調幅和調頻無線電台等通信裝備,有線電和無線電通信成為軍事通信的主要手段。中國於1873年製造出第一台國產有線電報機。1875年,福建船政學堂創辦中國第一所電報學堂。1877年,建立台灣高雄至基隆的第一條軍用電報線路。1883~1887年,清政府組織修建了津京、長江、廣龍等多條有線電報線路,在中法戰爭等作戰中使用有線電報,實施遠程指揮。1900年,南京電報局首次開辦有線電話通信業務。北洋政府時期,軍隊開始使用有線電話。1905年,清政府在天津開辦無線電報學堂,購進馬可尼電台7部,分裝於南苑、保定、天津3處行營和海圻、海容、海籌、海琛4條軍艦上,開始實施軍事無線電報通信。1927年,國民黨軍的團以上部隊編通信隊,1928年在交通兵團中編通信隊,1935年獨立成為通信兵種。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南昌起義開始使用有線電話通信。1931年初,中國工農紅軍利用在前線繳獲的電台,開始進行無線電通信。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設交通科、無線電總隊、通信材料處;1932年1~4月,先後組建無線電通信學校、通信材料廠;1933年3月組建電話總隊;1934年1月,組建統管紅軍軍事通信的通信聯絡局。各方面軍、軍團(軍)、師司令部編通信科、無線電隊和電話隊,到土地革命戰爭末期,普遍使用無線電台實施戰略和戰役指揮。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和新四軍等師、旅以上指揮機關編配無線電台分隊。解放戰爭後期,團以上指揮機關均配備無線電台,無線電通信成為人民解放軍作戰指揮和協同的主要手段。總部以“前輕後重”方式,即前線使用小電台、後方使用大電台的配置方法組織戰略通信;各野戰軍和各軍區採用無線電分級分類組網和專向的方法實施戰役、戰鬥通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着機械化戰爭向高技術局部戰爭和信息化戰爭的演變,出現了散射、微波接力、衞星、移動、光纖和計算機、數據鏈等高新通信手段,通信要素逐漸與指揮所分離,輻射式分級組網逐步向網格式綜合組網轉變,軍事通信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55年,美軍開始使用對流層散射通信。1965年,美國的“晨鳥”及蘇聯的“閃電”1號地球靜止軌道衞星相繼發射成功後,衞星通信進入實用階段。美英聯軍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使用各類軍事通信衞星20多顆,租用商業衞星近百顆,衞星通信成為美英聯軍的主要通信手段。1965年,美國開通世界第一部有線電話程控交換機。1970年,法國開通第一部程控數字電話交換機。至20世紀80年代,程控數字電話通信在各國軍隊中逐步普及。80年代中期,蜂窩式移動通信系統開始成熟,在軍事和民用領域廣泛運用。1969年,美國國防部在西海岸建立包括4個節點的計算機綜合通信網,1975年擴展成60個節點的阿帕網,1984年發展成為因特網,向全社會開放。90年代中期,Web服務技術出現,形成萬維網,能綜合提供語音、數據和視頻圖像等多媒體通信業務,因特網得到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軍事通信領域產生極大影響。70年代發展起來的光纖通信,具有傳輸距離遠、容量大、抗電磁干擾、保密性能好、傳輸質量高等優點,90年代被各國軍隊廣泛採用。1994年,美軍推廣其海軍70年代開始研發的Link-16綜合數據鏈,實現了數據鏈使用從單一軍種向多軍種的擴展。20世紀末,美國建成以光纖通信與衞星通信為主、覆蓋全球、滿足美軍各級指揮控制、情報傳輸等要求的第三代國防信息系統網,可支持多級別、多業務和多軍種、多兵種的通信聯絡。2000年,美國國防部啓動採用軟件無線電技術的聯合戰術無線電系統發展計劃,對美軍原野戰戰術無線電台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可提供多頻段、多模式、網絡化的通信業務,2004年開始裝備部隊,正在成為數字化戰場上作戰人員的重要通信手段。隨着各種先進通信手段的廣泛使用和與指揮信息系統的不斷融合,美軍通信兵的職能範圍不斷擴大:領導機關由國防通信局演變為國防信息系統局;參謀長聯席會議聯合參謀部編C4系統部,各作戰司令部均編C4系統部;各戰區設通信司令部,各集團軍和軍編制通信旅及若干直屬通信營連。2006年3月,美軍頒發新版JP6-0《聯合通信系統綱要》,正式取消“C4(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系統”這一術語,將其替換為“通信系統”。新的“通信系統”指通信網絡和信息服務網絡(程序)的總和,是全球信息柵格(GIG)的主要組成部分。1949年10月後,中國的軍事通信進入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1956年4月,人民解放軍通信部隊改為通信兵種,成立通信兵領導機關,通信兵員額髮展到總兵力的11%左右。至21世紀初,相繼建成架空明線通信網、長途地下電纜通信網、光纜通信網等,相繼配備短波單邊帶電台和微波接力、對流層散射、衞星通信等裝備,建成短波通信網、衞星通信網、微波通信網,以及由衞星、電台、集羣和雙工移動通信等組成的軍用移動通信系統和網絡,基本形成平戰結合、軍民結合、有線與無線結合、機動與固定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綜合軍事通信系統和網絡,保障了軍隊平時活動和歷次邊、海防作戰的通信聯絡。隨着電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適應新軍事革命和信息化戰爭作戰指揮的需要,軍事通信將進一步着力提升六種能力,即無縫的互聯互通能力、廣域的網系覆蓋能力、快捷的應急機動通信能力、高效的信息處理能力、實時的頻譜管控能力和綜合的安全防護能力。未來軍事通信將廣泛採用數字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超導電子技術、真空電子技術和通信抗干擾技術、軟件無線電技術、認知無線電技術、通信網絡技術等,並與計算機技術及其他信息技術進一步融合,信息傳遞與處理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將不斷提高。無線電通信將開發利用極高頻等更高的通信頻段,數據鏈通信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應用,衞星移動通信將得到更大發展。光通信將向全光化、大容量的方向發展,中微子通信、量子通信等新技術手段將得到進一步研發,並向實用方向發展。通信裝備體制及其系統的發展將不斷採用新的技術成果,不斷提高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機動性和抗干擾、抗摧毀能力,將更加註重裝備體制的頂層設計和系統集成,其“三化”即通用化、系列化、模塊化水平將不斷提高,逐步形成一體化平台,實現各類通信與信息裝備的互聯互通互操作。機動通信網將從指揮所為中心的輻射式通信網發展為覆蓋作戰地區的網格式地域通信網;固定通信網將發展成為具有多種功能、立體化、由大容量信道組成、基於因特網協議(IP)的綜合業務網;以人造衞星為骨幹的天基信息系統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各類通信網絡將向無縫鏈接、陸海空天一體、智能化、一體化的全球信息柵格(GIG)方向發展。隨着通信技術手段和裝備體制的不斷髮展,為適應信息化戰爭作戰指揮與其他信息傳輸的需要,指揮通信、協同通信、報知通信、後勤通信、裝備保障通信、武器控制通信和戰略通信、戰役通信、戰術通信的組織實施,將向綜合一體化方向發展。隨着軍事信息系統建設的不斷完善,通信聯絡的組織將與指揮控制、情報偵察、預警探測、其他信息支援保障分系統,以及精確打擊、效能評估等各類信息系統的運行有機融合,一體化實施。隨着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即C4)系統被替換為“通信系統”,新的“通信系統”(即大通信系統)成為通信網絡和信息服務網絡(程序)的總和,軍事通信的基本任務,除了要為軍隊作戰指揮、軍事訓練、戰備值勤和其他軍事活動提供精確、高效、安全、不間斷的通信保障,還將為各類信息系統提供先進、通用、廣泛、一體化的基礎平台與技術支持。軍事通信的整體職能,將在確保作戰指揮控制信息傳遞順暢,確保各類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互操作的基礎上,向軍隊信息化建設綜合指導、聯合作戰信息綜合保障、全域電磁頻譜綜合管理等新的領域拓展。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