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事社會主義

鎖定
軍事社會主義是拉丁美洲革新派軍人所持的理論、政策和綱領。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1936-1939年在玻利維亞執政的青年軍官戴維·託羅上校和赫爾曼·布什中校自稱“軍事社會主義者”,提出關心平民,發展民族經濟的革新主張。從此,軍事社會主義蜚聲拉美政界。1946-1955年阿根廷的庇隆政權又對這一理論加以充實,提出“經濟獨立”的口號,主張採取介乎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第三種”立場,強調民族主義,實行經濟多樣化的政策,維護工人利益,並自稱“勞工政府”。 [1] 
中文名
軍事社會主義
定    義
拉丁美洲革新派軍人所持的理論、政策和綱領
1968年秘魯的貝拉斯科軍人政府,使軍事社會主義成為拉美的一種重要思潮。主要觀點是:實現一種既非共產主義,也非資本主義,而是秘魯式的,以公正、團結、人道主義為標誌的社會主義;認為軍人比文官優越,軍人更團結、更有道德、更富獻身精神,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意識;在對內政策方面,強調專家治國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實行土地改革、教育改革和援助平民階級的政策;對外資企業及本國銀行、鐵路、電話、自然資源等實行國有化;反對民主,主張獨裁統治,認為專制政府更有益於國家,能更有效地推行各項政策和計劃,可抵制寡頭勢力,體現政府的強大。1980年5月秘魯舉行全國大選,結束了為期12年的軍人統治。 [1] 
參考資料
  • 1.    劉建明,王泰玄等.宣傳輿論學大辭典:經濟日報出版社,19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