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事工程

鎖定
軍事工程,是用於軍事目的的各種工程建築和保障軍隊作戰行動所採取的工程技術措施的統稱。是軍事技術的一部分。工程建築既指軍事工程建設的對象,也指建設全過程的工程偵察、勘測、設計、施工、維護等技術活動和對工程材料、設備的選用。保障軍隊作戰行動的工程技術措施包括佈雷、破壞作業、克服障礙物、漕渡,以及工程偽裝和野戰給水中的非建築性工程技術措施等。
中文名
軍事工程
外文名
Military Engineering
作    用
軍事上的綜合運用
應    用
各項軍事工程設施的修建
野戰橋樑架設
野戰橋樑架設(29張)
軍事工程的基本問題主要包括軍事工程的地位與作用、軍事工程的特點和軍事工程的分類等。軍事工程是軍事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軍事技術發展最早的學科之一,是鞏固國防、增強軍事實力、提高國家戰略地位的重要物質基礎。綜合運用各種工程設施、工程器材和工程兵專業技術,能夠提高軍隊的機動能力、反機動能力和生存能力,有效發揮武器裝備的戰鬥效能,影響戰爭的進程和結局。和平時期,在國土上進行軍事工程準備,是一切主權國家的國防戰略措施和戰備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國防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遏制戰爭爆發的有力手段,能起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作用。戰時,軍事工程的運用,能為軍隊創造良好的戰場環境和作戰條件,保障指揮體系的穩定,掩護軍隊的戰略、戰役展開,保障廣大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和重要經濟目標的安全,對爭取戰爭中的主動權,最後贏得戰爭具有重要作用。隨着武器裝備和作戰樣式的發展、戰略思想的演變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軍事工程在合成軍隊整體戰鬥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顯著。軍事工程區別於以攻擊性為主的軍事技術,它以保障軍隊及其武器裝備的機動、反機動、生存能力的方式,來提高軍隊戰鬥力。軍事工程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工程設施、工程器材和工程兵專業技術之間的有機結合和互相支撐,並以工程設施的形式出現。軍事工程涉及的科學技術範圍很廣,並具有鮮明的綜合性特徵。工程設施的修建和維護,工程器材的研製和使用,工程兵專業技術的運用,都需要許多專業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知識和技術。需要綜合運用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電子工程、信息工程、材料工程、爆破工程、偽裝工程、自動控制工程、地質工程等的理論和技術。軍事工程以滿足戰爭需要、達到戰術要求為突出目的,對時效性、隱蔽性和工程質量、工程施工等提出了一些特殊的原則和要求。軍事工程包括工程設施、工程器材和工程兵專業技術。工程設施主要有:軍用道路、軍用橋樑、渡場設施、築城工事、人工障礙物、野戰給水設施、工程偽裝設施等,以及由上述各類設施有機組合構成的國防工程和人防工程等。國防工程和人防工程中按預定防護要求修建的工程設施又稱為防護工程。工程器材分為工程裝備(制式工程器材)和就便工程器材兩大類。工程裝備主要包括:渡河橋樑裝備、路面裝備、軍用工程機械、偽裝裝備、地雷及布掃雷裝備、爆破裝備、陸軍水雷、工程偵察裝備、野戰給水裝備、電工器材和成套裝配式工事構件等。工程兵專業技術主要有:軍用道路專業技術、軍用橋樑專業技術、渡河專業技術、築城專業技術、地雷專業技術、軍事爆破專業技術、野戰給水專業技術和偽裝專業技術等。軍事工程按用途大致可分為陣地工程、指揮工程及軍用通信工程、國防交通工程、渡河工程、軍事爆破工程、偽裝工程、給水工程、海軍基地工程、軍用機場工程、武器裝備試驗基地工程、軍事訓練基地工程、後勤基地工程、軍用輸油管線工程及障礙物工程等。包括在邊防、海防前線和縱深戰略要地構築的以永備築城為主的既設防禦陣地工程、城市防禦陣地工程、戰略導彈陣地工程,戰時在作戰地區臨時構築的野戰陣地工程等。包括統帥部、戰區(或大軍區、方面軍)的下列工程:地下永備指揮所工程和軍用通信樞紐工程、軍用電(光)纜工程、軍用衞星通信地球站工程及用於保障電子對抗裝備的工程設施等。包括平時修建的國防公路、軍事專用公路和戰時軍隊在作戰地區構築的軍用道路網工程、軍用鐵路工程、軍用橋樑工程、內河航運工程等。包括平時在對江河實施工程偵察的基礎上預先選定和構築的基本渡場、預備渡場,戰時為保障軍隊渡江河作戰而構築的各種渡場和組織的各種渡河作業等。包括為修建軍事工程設施而進行的爆破作業,在障礙物中用爆破法開闢通路和用爆破法實施的破壞作業。包括平時和戰時對已建和在建的各種軍事設施、軍隊的部署和行動所採取的工程偽裝措施。包括野戰給水和堅固陣地防禦給水工程。主要內容有:對防區和軍隊作戰活動地域實施的水源偵察,開闢和擴大水源的工程作業,構築的永備和野戰給水站、配水站、輸水管道和地面、地下貯水設施等。主要包括軍港碼頭、駐泊點、機場等駐屯工程,基地指揮通信工程,基地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工程及岸防工程等。主要包括供軍用飛機起飛、着陸、停放用的飛行場地工程設施,用於實施航空工程保障的設施,機場道路交通工程和後勤保障工程設施,機場防禦工程等。包括常規武器、技術裝備、戰略導彈、核武器和其他新型武器裝備的試驗場。其工程設施主要包括觀察、指揮、測試和測量控制系統的工程設施,運輸、修理及其他技術勤務保障的工程設施等。主要包括各種訓練場、作業場和靶場的工程設施及教室、營舍等。主要指戰區以上的後勤基地工程和各軍種、兵種的後勤基地工程。包括各種地面庫房、地下洞庫和醫療、修理系統專用的工程設施,基地道路交通運輸系統的工程設施,指揮、控制、監測系統的工程設施。軍隊構築的專用燃油輸送管道工程。包括從國家油庫向部隊(或軍事基地、防區、陣地)敷設的輸油管道,以及油泵站、軍用油庫和加油站等。為阻滯敵方進攻、佔領和破壞目標而構築的障礙物配系。包括設置在各種陣地工程中的障礙物工程和其他工程,以及目標周圍的地面、水中和空中的各種人工障礙物。軍事工程伴隨着戰爭的出現而出現,伴隨着戰爭的發展而發展,至今大約已有5000年曆史。古代軍事工程,依靠人力和簡單的手工作業完成,通過總結戰爭中的經驗和教訓,在技術和方法上不斷改革創新,逐漸發展進步。古代最早的軍事工程,有軍隊駐防和宿營時構築的營壘,防禦時構築的壕壘(壕溝、土墉、防柵等)和設置的鹿砦、拒馬、陷阱、木蒺藜和鐵蒺藜等障礙物,以及為迷惑敵方而採取的各種工程偽裝措施。史料記載和考古發掘證明,中國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夏王朝建立奴隸制國家前後,就已有較大規模的築城活動。隨着商、西周時代分封制度的出現,各大小諸侯國均在各自的領地設邑築城;此後,一些諸侯國又在邊境上築長城,直至秦統一六國後建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使築城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城牆城塔築城體系發展到五代後期和宋代,隨着馬面的出現,發生了重大變化。其後,這一築城體系在技術與戰術結合、工事與障礙物結合上又前進一步,達到一個新水平。在此後的600多年中,一直為歷代王朝所沿襲。北宋政府為抵禦北方契丹人從海上的入侵,於1042年在山東半島的蓬萊修建一座水寨(原稱登州港),駐屯水軍,是中國古代最早建成的軍港和水軍基地。築城在其他國家也有悠久的歷史。例如,古埃及約在公元前31~前18世紀就修建了提尼斯城、孟菲斯城和底比斯城,在國境線上築有壁壘。米堤亞王國和波斯帝國均構築有巨大的城堡。古羅馬的軍事工程當時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其軍隊在歐洲和西亞構築了許多以軍用道路相連接的小型要塞和永備營壘。到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在作戰中已廣泛採用野戰築城。羅馬帝國在其鼎盛時期還在邊境上大規模構築壁壘。在漫長的布匿戰爭中,羅馬和迦太基除修建了由_望塔和城寨組成的防禦工程體系外,為爭奪海上霸權,還修建過港口和海軍基地。9~15世紀,從中亞到西歐修建了許多封建主的城堡。另外,在中國和亞述等一些國家,軍隊在攻城作戰中曾使用過活動碉樓――一種裝在滾輪上的攻城塔。14世紀,法國還製成一種裝配式的攻城塔。坑道用於進攻和防禦的歷史,在中國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據《墨子》城守各篇記載,當時已有“穴攻”(挖掘地道攻城)和“以穴迎穴”的城池攻守戰法,以後曾為歷代軍隊所沿用。希臘的雅典軍隊運用這種戰法攻城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軍用道路工程,在中國古代兵書、史料中有許多記載。秦代為對匈奴作戰,構築了一條從雲陽至九原長“千八百里”的直道。中國古代的軍用道路還包括棧道和甬道等。古代的歐洲,一些國家的軍隊也構築過許多軍用道路,如羅馬軍隊在征服地區建立規模龐大的軍用道路網,共修築軍用道路75600餘千米。這個交通系統在當時不僅有助於加強羅馬帝國的國防,而且對於向西歐未開化地區傳播文化和科學知識,也起了重要作用。軍用橋樑和渡河工程,在中國古代戰爭中即受到重視。西周至戰國時期出現了堤梁式軍用橋樑、活動吊橋及機橋等。渡河橋樑器材有“渡大水”用的“飛江”“天潢”“天浮”“環利通索”,以及“越溝塹”用的“飛橋”“轉關”“轆轤”“_”等。至戰國末期在黃河上架設了早期的軍用浮橋。封建社會中期中國軍用浮橋的架設技術又有很大進步,最著名的是北宋軍隊在採石磯架設的長江浮橋。在西亞和歐洲的古代戰爭中,軍隊也架設過許多軍用橋樑。其中較早和著名的有波斯軍隊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赫勒斯滂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先後架設的3座浮橋,以及羅馬軍隊在萊茵河上架設的木質架柱橋。偽裝自古就為兵家所重視。中國戰國時期,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為增強夜間突擊的效果,給火牛披上塗有類似迷彩的“五彩龍紋”外衣,大破燕軍。在中國古代兵書上,記載有許多運用謀略實施偽裝的範例,還介紹大量的工程偽裝方法,並不斷推陳出新。在歐洲的古代戰爭中也不乏其例,如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軍隊在抗擊羅馬人登陸進攻時,曾以假海灘成功地欺騙了敵方。隨着火藥的發明又出現了運用爆破技術達到軍事目的的實例。中國北宋鹹平三年(1000),神衞水軍隊長唐福研製成功利用火藥布撒蒺藜的蒺藜火球,用以燒傷敵方和構成障礙。南宋紹定五年(金開興元年,1232),金人在陶火罐的基礎上發明了震天雷,用以炸燬敵方的攻城器械。這個時期,隨着力學理論的發展,土木工程逐漸從經驗向科學發展,軍事工程長期積累的實踐經驗也逐步走向科學。在中國,軍隊作戰處在冷兵器與火器並用時期。由於古代火炮威力有限,不足以摧毀堅固的城牆,因此中國的城牆城塔築城體系能夠繼續存在並有所發展,到明末清初達到更加完善的程度。明代政府為加強其封建統治和邊防、海防,除大興土木修建南京、北京和其他重要城池外,還組織很大力量加修長城和進行邊防、海防建設。此後,清政府在原有的基礎上又重點進行了加強或補建。在歐洲,隨着火炮的出現及其威力的不斷增大,築城工事的設計和攻城戰術都處在急劇變化中。至15世紀末16世紀初,築城的形制發生了重大變革,以往的城牆城塔築城體系開始向炮台要塞築城體系演變。這種演變的推動者是歐洲文藝復興造就的一批軍事家和軍事工程師。17世紀後期至18世紀初,法國元帥、軍事工程師S.LeP.de沃邦,系統地發展了稜堡式要塞體系的築城,加大了稜堡式要塞的縱深。在當時的歐洲,以他為代表的法國築城學派的理論與實踐,在成熟程度上居於首位,並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內佔統治地位。沃邦還第一次提出把築城分為野戰築城和永備築城。他除領導修建和改建了330多座要塞外,還創造了圍攻要塞的逐次攻擊法,即構築平行壕或同心圓壕,用蛇形交通壕逐次接近要塞的圍牆,進行抵近攻擊的戰法。他還針對當時火炮的威力,提出充分利用地理條件和有利地形,巧妙地設計與構築築城工事,使之既隱蔽又能使防禦部隊形成交叉火力,有效地打擊進攻之敵的思想。他設計的能使直射與側射火力控制整個接近地的稜堡工事配置線,被廣泛採用,併為後世繼承,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發展為散兵壕配置線。另一位法國著名的騎兵少將、軍事工程師M.R.de蒙塔朗貝爾,針對稜堡式要塞體系存在的缺陷,成功地創造了獨立堡壘式要塞體系。荷蘭的軍事工程師M.van庫霍爾恩對築城理論與實踐也作出顯著的貢獻,提出了一種掩護國境線的要塞築城體系,強調在要塞之間構築野戰工事或設置障礙,以工程措施掩護間隙地。在炮台要塞築城體系發展的同時,野戰築城也有發展。在俄國對瑞典的北方戰爭期間的波爾塔瓦之戰(1709)中,俄軍首次利用地形構築了由10個縱深配置的多面堡和連續的掩體線構成的野戰築城陣地體系,其多面堡相互間的距離均在火槍的射程之內,從而保證了多面堡之間的戰術協同;各工事之間留有用於進攻的間隙地,並與炮兵陣地相結合;作戰中還以橋頭堡可靠地掩護沃爾斯克拉河上的渡河行動。這些創造性的積極防禦的築城方法,不但有力保障了俄軍在這次交戰中大勝瑞典軍隊,而且促成俄國在曠日持久的北方戰爭中的勝利結局。這種野戰築城陣地體系,後來為西歐各國軍隊所接受。在法國對英、西、葡的半島戰爭(1808~1814)中,英軍在葡萄牙的托里什韋德拉什附近,利用高地的有利地形,創造性地構築了一條由縱深梯次配置的低矮多面堡所組成的野戰築城防線――威靈頓防線,從多面堡中發射的炮火可以控制整個接近地,能有效地阻止法軍的進攻。19世紀後半葉,由於線膛炮的大量使用,從散兵壕發展起來的、由掩體和掩蔽工事縱深梯次配置所組成的連綿的野戰防禦陣地體系,在一些戰爭中得到廣泛運用。這個時期,隨着火藥在軍事上的廣泛運用,出現了古代地雷和早期的爆破器材。中國自明代初期即開始將火藥用於製作地雷,到16世紀中葉,已經有了早期的觸發地雷,並應用於實戰。隨着中國火藥的西傳,從15世紀開始,英國、俄國和土耳其等國軍隊也開始在攻城時用火藥實施坑道爆破。1415年,英軍在圍攻法國翁弗勒爾城時,第一次採用坑道爆破法,炸燬城堡的城牆。炸藥和雷管的研製成功,促進了爆破技術在歐洲的較快發展。隨着戰爭規模、武器裝備的發展和軍隊數量的增加,戰時軍事交通工程任務日益繁重。16世紀以後,歐洲一些國家的軍隊中出現架橋、築路專業隊。17~18世紀,法國、俄國等一些歐洲國家和美國先後組建正規的工程兵分隊和部隊,並陸續裝備舟橋器材及其他工程器材。19世紀,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在戰爭需求和產業革命的推動下,軍隊的工程裝備得到很大改善。例如,工程兵裝備了第一代橡皮舟舟橋器材和蒸汽牽引車,後來又裝備了車載式空壓機及風動工具、輕型發電機及電動工具,以及新型的測量儀器等。這些裝備不僅大大提高了工程作業的速度,而且也提高了工程兵的機動能力。與此同時,由於鋼材、水泥等建築材料在軍事工程上的應用,永備築城和軍用橋樑等工程發生了深刻變化。其他各項軍事工程技術也都有很大發展,並且迅速打開新的領域,出現一些新的軍事工程,如軍用鐵路工程、通信設施工程、野戰給水工程、軍港工程等。這個時期,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20年,軍事工程理論和技術都發展較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火炮的大量使用,坦克用於進攻作戰和飛機用於航空偵察,促使戰場上的防禦陣地體系發生變化。出現了以多道塹壕和射擊、掩蔽工事為主體,用交通壕相連接,以防步兵地雷(後期還有防坦克地雷和防坦克壕)、鐵絲網和通電鐵絲網加強的野戰陣地體系,以及由多道陣地體系組成的綿亙防線;出現了在國境線上和戰略要地建立的築壘配系。進攻作戰中,採取排除障礙、開闢通路的工程措施以保障軍隊連續突破敵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設施,快速搶修道路、橋樑以保障軍隊大範圍的機動作戰等,都引起一些國家軍隊的重視,並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探討。為了對付地面和航空偵察,各參戰國軍隊普遍重視對固定軍事目標和部隊行動的偽裝,有的國家還組建了偽裝專業分隊。野戰給水工程對於在缺水地區作戰的部隊來説,是頭等重要的工程任務。例如,英國皇家工程兵為保障騎兵師在埃及和巴勒斯坦作戰,專門敷設了一條貫通西奈半島沙漠的輸水管道,將尼羅河河水送至耶路撒冷。這個時期,硝酸銨炸藥的大量生產和供應軍隊,為不斷擴大軍事爆破工程的規模提供了物質條件,軍事爆破工程有了相當的發展。戰爭過程中,為輸送軍隊和物資支援作戰,交戰雙方軍隊都構築了大量的軍事交通工程(鐵路、道路、橋樑、碼頭設施)和後方工程(補給倉庫、醫院、訓練基地等),併為空軍構築了軍用機場。戰後,各國工程兵還完成了大量的掃雷和排除其他障礙物等工程任務。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歐洲一些國家出版了一些綜合性和專業性的軍事工程著作,對軍事工程理論與技術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國防建設和戰備方面,歐洲大多數國家的政府更加重視國土防禦,不惜耗費巨資修建國防工程。在這個時期法國建成馬奇諾防線,芬蘭建成曼納海姆防線,德國建成齊格菲防線,英國也修建許多探照燈陣地、防毒和防空襲掩蔽部等,並對易受空襲的重要目標進行了工程偽裝。其他歐洲和亞洲國家,有的也在邊防、海防線上進行了重點設防,永備築城技術得到迅速發展。這個時期,發生了一系列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進行的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戰爭,促使軍事工程得到全面發展,而戰後戰爭經驗的總結又使軍事工程理論研究取得重要的成果。主要表現在:①芬蘭軍隊在蘇芬戰爭中,依託曼納海姆防線和利用有利地形與積雪,有效地抗擊和阻滯佔絕對優勢的蘇軍的進攻。②德軍在入侵西歐的進攻戰役中,依託工程保障坦克兵團高速通過阿登山脈,強渡馬斯河,迂迴馬奇諾防線,迅速佔領法國北部。③蘇軍在蘇德戰爭中,相繼解決了戰略要地設防工程體系和野戰防禦陣地體系問題,創立了築壘配系和塹壕體系的理論;解決了進攻中突破敵方防禦、強渡江河、以工程障礙器材鞏固已佔領陣地和登陸場、強攻堅固設防城市的工程技術問題,以及快速架設各種橋樑特別是水面下橋保障軍隊連續通過江河實施機動的問題等。④盟軍通過諾曼底登陸戰役,解決了大規模登陸作戰和艦艇駐泊的一系列工程措施和工程構築問題。例如,用土工機械、路面器材和土壤固結技術,在鬆軟泥濘地面快速修建前進機場和岸灘道路;用裝配式構件修築碼頭、船塢和港口內防波堤;用大量的充氣假坦克、假汽車、假登陸艇實施偽裝以迷惑敵方等。⑤盟軍工程兵在戰爭中還完成了在英吉利海峽和大西洋、地中海沿岸,敷設數千千米燃油管道的工程任務;研製成功結構簡單、使用靈活、可架設多種不同跨度和不同載重橋樑的貝利橋器材。⑥盟軍和德軍研製出多種便於攜帶的爆破器材和新型的佈雷、探雷、掃雷器材,在歐洲和北非戰場,提高了爆破作業的速度和進行地雷戰與反地雷戰的能力。⑦英軍工程兵在阿萊曼戰役中,成功地進行了沙漠地偽裝作業和夜間在大縱深佈雷區開闢通路的作業。⑧盟軍為在太平洋地區進行聯合作戰,成功地用預製浮船在現地架設成浮動機場;在中緬印戰區和北美洲構築了兩條著名的、工程浩大的軍用道路――中印公路和阿拉斯加公路。⑨日軍在太平洋島嶼防禦作戰中,特別是硫黃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中,依託預先構築的永備陣地工程(主要是坑道工事),結合利用和改造天然洞窟,在戰役初期有效地抗擊和阻滯了美軍的登陸行動,給美軍造成巨大傷亡。⑩戰爭期間,炸藥發展很快,各國都大量生產並廣泛用於軍事爆破。例如,中國抗日軍民在百團大戰中,對華北地區日軍佔領的正太、同蒲、平漢、津浦、北寧、平綏、平古、白晉、德石等主要鐵路和一些公路交通線進行大規模的破襲戰,共破壞敵佔鐵路474千米,公路1500千米,給日軍以巨大的打擊。中國抗日軍民在敵後游擊戰爭中,創造性地開展地雷戰和地道戰,粉碎了日軍頻繁的“掃蕩”。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實施了一系列著名的重大戰役,創造了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敵方的輝煌成績,並在軍事工程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就。例如,依託和利用山地的有利地形,結合巧妙的偽裝,構築野戰陣地進行伏擊戰和阻擊戰;廣泛運用對壕作業手段,對平原野戰防禦之敵進行圍殲戰;用強行爆破和坑道爆破配合火力突擊,對城市防禦之敵多次進行攻堅戰;大量利用民舟等就便渡河器材,在寬大正面上強渡特大江河實施進攻作戰和強渡海峽進行島嶼登陸作戰;大量利用就便工程器材快速搶修道路、橋樑,保障大兵團遠距離機動作戰等。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在“三八線”附近地區,成功地建成以坑道工事為骨幹的支撐點式的防禦陣地體系;創建了步兵反坦克網狀陣地;搶修搶建了大量的公路、鐵路交通工程和後勤基地工程。這些軍事工程對穩定朝鮮戰局和贏得一系列戰役、戰鬥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被廣泛而迅速地用於工程設施建設和新式工程裝備研製中。各國軍隊都重視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以後歷次局部戰爭中有關軍事工程方面的經驗,在此基礎上持續有效地開展了在核戰爭和核威懾條件下高技術局部戰爭中軍事工程理論和技術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各國普遍重視國防工程建設,加強工程裝備的更新換代,更加註重工程兵的現代化建設。例如,中國從50年代初期開始,為鞏固國防,加強反侵略戰爭準備,逐步在邊防、海防線上和戰區縱深、戰略後方,修建和完善了一系列軍事工程設施。許多國家也都修建了大量的地下防護工程,形成完整的地下指揮工程體系和人民防空工程體系,新建和擴建了許多海軍基地、空軍基地、戰略導彈基地、新型武器裝備試驗基地和後方基地、國防交通和軍用輸油管線工程。有的國家還在邊境線上和一些戰略要地進行了戰備設防。例如,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後,為長期佔領埃及的西奈半島,於1969~1971年春,沿蘇伊士運河東岸構築了巴列夫防線;蘇聯進攻阿富汗的戰爭、馬爾維納斯羣島戰爭、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交戰各方在戰區都廣泛構築了軍事工程設施和採取工程技術措施保障軍隊的作戰行動。在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戰爭中,弱方更加重視防護工程和偽裝工程的研究和發展。海灣戰爭中伊拉克修建的地下防護工程,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軍隊隱真示假的偽裝工程都發揮了很好的效能。在工程裝備方面,具有先進性能的各種地雷及新型佈雷器材陸續裝備軍隊,如出現了可撒佈地雷、機械佈雷、火炮佈雷、火箭佈雷、飛機佈雷和直升機佈雷等佈雷手段;各種高能炸藥和火箭技術廣泛用於在地雷場中開闢通路和軍事爆破;研製了多種探雷、掃雷器材;制式的渡河橋樑器材逐步實現了系列化、自行化、作業機械化,許多國家軍隊裝備了帶式舟橋、自行舟橋和制式固定橋樑器材、制式路面器材;對付現代偵察和制導技術的綜合偽裝措施和多譜段、多性能的偽裝裝備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視,發展較快;野戰工程機械伴隨軍隊機動保障的能力不斷提高。軍事工程的全部歷史表明,它的發展與其他軍事技術的發展有共同的規律性。①科學技術是軍事工程發展的推動力。工程技術、製造工藝和建築材料的每一次新的進步,往往首先在軍事上得到運用,促使軍事工程獲得較大發展。②新型武器特別是進攻性武器的每一次出現和大量用於實戰,對軍事工程尤其是防護工程的發展,都是一次很大地推動,導致軍事工程迅速進行適應性的變革和發展。③軍事學術的發展,特別是新的戰略、戰役法和戰術理論的提出,作戰指導思想、原則和方法的改變,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軍事工程應用理論、工程技術措施和組織實施方法的改變。④各種不同性質、不同規模的戰爭,特別是世界大戰,是推動軍事工程全面、迅速發展的巨大動力。戰爭中交戰雙方在軍事技術(特別是武器裝備、軍事工程)和軍事學術方面展開全面大較量,在戰爭期間和戰後,各國又都注意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改革創新,致使軍事工程出現全面大發展,進入迅速發展時期。進入21世紀以後,世界處於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新軍事革命時期,適應核威懾條件下高技術局部戰爭需要的軍事工程仍將是發展的重點。隨着精確制導武器的命中率、殺傷力、鑽地深度的顯著提高和新概念武器的出現,軍事工程的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將呈現以下趨勢:①綜合應用高新技術。軍事系統工程、工程控制論、最優化技術、微電子技術、複合材料技術、激光技術、紅外技術、微波技術、遙感技術、遙測技術、遙控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都將更廣泛地應用到軍事工程的各個方面。②防護工程將進一步深入地下,採取更先進的綜合防護技術、先機防護技術、抗深鑽地技術和更高效地防生化技術。對重要的戰略目標將實施持續、嚴密、多功能的偽裝。③工程設施的構築將更加強調快速性。更重視發展快速實施工程作業的成套爆破器材和快速佈雷裝置;野戰工事將廣泛採用組合裝配式結構和輕質高強度材料;渡河橋樑裝備和野戰工程機械將繼續向多用途、高效能、便於陸空機動和系列化、自動化、智能化、模塊化的方向發展。工程裝備更新換代的週期進一步縮短。④野戰軍事工程設施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永備軍事工程將更加重視軍民共用,如發展地面與地下交通工程,航空與航天工程,海運、內河航運與港口設施工程,燃油設施工程,大型給水工程,與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相結合的地下防護工程等。隨着軍事航天技術的發展,對外層空間的爭奪日益激烈,用於保障外層空間作戰的軍事工程研究將受到重視。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