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事地理學

鎖定
軍事地理學是研究軍事與地理關係的學科。探索地理環境對國防建設、軍事行動的影響和在軍事上利用地理條件的規律,為制定戰略方針、規劃武裝力量建設、戰場準備、指導作戰行動等提供依據。通常分:(1)普通軍事地理學,即軍事地理學的理論部分。(2)區域軍事地理學,包括某一國家(地區)或戰區軍事地理等。(3)部門或專題軍事地理學,包括海洋軍事地理、空軍地理、火箭軍事地理、後勤軍事地理、歷史軍事地理等。 [1] 
中文名
軍事地理學
外文名
Military Geography
定    義
研究軍事與地理關係的學科
所屬學科
地理學
軍事地理學 軍事地理學
軍事地理學按研究對象和範圍的不同,可分為理論軍事地理學和應用軍事地理學。理論軍事地理學是研究軍事與地理關係一般規律的學科,又稱普通軍事地理學。主要研究軍事地理學的歷史發展,研究對象、任務、方法與學科體系;研究和探索地理環境對國防建設和軍事行動影響的一般規律;研究和揭示軍事地理保障和軍事地理資料編纂的一般原則和方法等。其目的在於揭示、認識、利用和改造地理環境的規律,為指導軍事行動和軍事地理研究提供理論依據。應用軍事地理學是指圍繞特定軍事目的,研究軍事應用與地理關係的學科。包括專題軍事地理學和區域軍事地理學。根據某一軍種、兵種或軍事職能部門需要,研究特定軍事行動與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主要分支學科有:①戰略地理學。研究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與地理環境的關係,為分析戰爭形勢和特點,擬訂戰略方針和計劃,進行戰爭準備與實施作戰等提供地理依據。②戰役地理學。研究戰役活動與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其任務是揭示區域地理環境對戰役活動的影響,以及在戰役活動中認識、利用和改造地理條件的規律,為戰役軍團進行戰役準備和指導戰役實施提供地理依據。③戰術地理學。研究戰鬥行動與戰場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其任務是探索戰鬥行動利用地理條件的規律,為制定戰術和組織指揮戰鬥提供地理依據。④陸軍地理學。研究陸軍建設和諸兵種以陸地為基礎的作戰行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也涉及部分海洋與空中作戰的地理研究。⑤海軍地理學。研究海軍建設和軍事行動與地理的關係,主要研究海洋及其毗鄰陸地的地理環境對海軍建設和軍事行動的影響規律。⑥空軍地理學。研究空軍建設和軍事行動與地理的關係,主要研究以航空兵為主體進行空對空、空對地、地對空作戰中的軍事地理問題。⑦戰略導彈部隊地理學。研究戰略導彈部隊建設和運用與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⑧武裝警察部隊地理學。研究武裝警察部隊建設和軍事行動與地理環境關係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學科。⑨軍事後勤地理學。研究軍事後方勤務與地理的關係,主要研究軍隊後方指揮、物資保障、交通運輸、技術保障、醫療衞生和後方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地理問題。⑩軍事裝備地理學。研究軍事裝備實踐活動與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_核、化學、生物武器防護地理學。研究核、化學、生物武器防護活動與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_軍事水文地理學。研究軍事行動與水文地理關係的學科。其任務是研究河流、湖泊、冰雪、地表淺層地下水和海洋等水文地理對軍事行動的影響,以及軍事上運用水文地理條件的規律,為國防建設和軍事行動提供水文地理方面的科學依據。_軍事氣候學。研究軍事行動與氣候的相互關係,以及應用氣候學為軍事服務的學科。其任務是研究、解決軍事行動和國防建設中提出的各種氣候問題,為軍隊建設和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_歷史軍事地理學。研究各歷史時期軍事活動與地理的關係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目的在於總結經驗教訓,提供歷史借鑑。_軍事經濟地理學。研究軍事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其任務是探索地理環境對軍事經濟活動的影響和軍事經濟活動中運用地理條件的規律,為軍事經濟活動和戰爭及軍事行動的物質保障等提供科學的地理依據。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區域的武裝力量建設和軍事行動與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着重研究國家、戰區和其他軍事區的地理環境對軍事活動的影響規律。研究目的是為軍事區域劃分、區域軍事地理環境分析、戰爭準備和實施作戰行動等提供地理依據。主要有:研究國家的國防建設和軍事鬥爭與國家地理環境關係的國家軍事地理;研究既定或預設作戰區域軍事行動與地理環境關係的戰區軍事地理;研究邊疆軍事行動與地理環境關係的邊疆軍事地理等。一個地區的軍事地理研究內容通常包括:①地理形勢。包括地區組成、地理位置、範圍、面積,陸、海疆界及其與周圍地區的關係,地理特徵及其在政治和軍事鬥爭中的地位等。②自然地理條件。主要包括地貌、水文、氣候、地質、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分佈、特徵及其對軍事行動的影響等。③社會狀況。包括社會制度、階級關係、對內對外政策、民族、宗教和人口狀況、地方病流行情況等及其對軍事活動的影響。④經濟條件。包括工農業生產狀況和佈局、國民經濟結構、生產總值和人均產值、戰略資源等及其保障和支持戰爭的能力。⑤交通運輸。包括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線和管道的分佈及其運輸能力,交通樞紐、港口、機場等的分佈和設施,通信設施的分佈和保障能力。⑥軍事要地。重要城鎮、軍事基地、要塞、島嶼、關隘等分佈和地理特徵及其軍事設施。⑦軍事力量。武裝力量的組成、裝備、數量,以及兵力和兵器配置等。⑧歷史戰例。本地區軍事鬥爭的歷史狀況及運用地理條件的借鑑。⑨評價。主要是有關本地區地理環境對軍事行動可能產生的利弊影響和應採取的措施等。軍事地理學從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軍制學、軍隊指揮學、軍事後勤學等學科吸取有關戰爭指導與軍隊建設的規律和方法,作為軍事地理學研究的理論依據之一;從軍事測繪學、軍事氣象學、軍事水文學、軍事工程地質學等學科中吸取有關研究成果,為軍事地理學的研究提供資料、數據和研究手段。同時,軍事地理學也為上述各學科提供軍事地理理論和基礎知識,並充實和完善其研究內容。軍事地理學源於戰爭實踐,是軍事上認識和利用地理條件的理論概括,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經歷了3個發展時期。自遠古到19世紀中葉,是軍事地理學知識的積累時期。由於武器裝備水平和戰爭範圍所限,研究內容主要是局部地表形態對作戰行動影響與利用問題。中國古代早期的軍事地理研究在諸多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據文獻記載,公元前7世紀的兵書《軍志》,就有“失地之利,士卒迷惑,三軍困敗。飢飽勞逸,地利為寶”(唐《通典・兵典》)的論述。春秋時期的《孫子》,以較多的篇章闡釋了地理條件在軍事鬥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論述了不同地理條件的用兵原則,被視為軍事地理學的開端。戰國及後來各時期的一些兵書中,已記載有各歷史時期在水澤、谷地、森林進行水戰、谷戰、林戰的戰法,以及戰車兵、騎兵、步兵等不同兵種在戰時運用地理條件的原則。萌芽於春秋,盛行於唐、宋、明、清的地方誌和一些武備秘籍中,還湧現出記述全國或某一地區與軍事活動有關的地理著作。如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志》,南宋呂祉等的《東南防守利便》,明代霍冀的《九邊圖説》、鄭若曾的《籌海圖編》,清代施永圖的《武備地利》、李培的《灰畫集》等。這些著作除主要論述各地區地勢與用兵關係之外,還對戰時運用地理條件的規律進行了探索。特別是清初地理學家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記述了明代各地歷史沿革、山川險易與歷代用兵得失等軍事地理內容,是規模最大和最系統的中國歷史軍事地理名著。在古代世界其他各國的戰史和軍事論著中,也有不少戰爭與地理關係的記載和論述。如古羅馬G.J.凱撒的《高盧戰記》,記述了凱撒從前58年到前52年在高盧作戰過程中,所遇到的山川形勢、風土人情及戰時對地理條件的利用等。韋格蒂烏斯在4世紀末5世紀初撰寫的《論軍事》中,提出了騎兵保衞平原,海軍保衞大海和河流,步兵保衞山崗、城市、平原和陡峭地形的用兵原則。18世紀,隨着科學技術和軍隊編制、裝備的發展,火槍、火炮和線式、縱隊等戰術在作戰中的運用,地形條件對作戰行動的影響日益受到軍事家的重視。如普魯士J.A.R.von格臘韋爾特、英國H.H.E.勞埃德等人就提出了作戰對地形有極大依賴關係的觀點,甚至認為熟悉地形,就像學會幾何學一樣,可以準確地計算作戰行動。19世紀30年代,隨着戰爭理論研究的深入,地理形勢分析成為戰略研究的重要內容。普魯士的C.von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把地理要素列為戰略要素之一;瑞士的A.-H.若米尼在《戰爭藝術概論》中,將軍事地理要素列為軍事政策因素之一,設“軍事統計學和軍事地理”專節,綜述軍事地理的研究對象及其在戰爭中的地位和發展狀況。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上半葉,是軍事地理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並逐步完善其學科體系的時期。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為適應軍事技術進步和作戰的需要,俄、意、法、德、英等國相繼出現了軍事地理學專著,一些軍事院校將軍事地理學設置為重要課程,標誌着軍事地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正式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出現了以美國A.T.馬漢為代表的海權學派、以英國H.J.麥金德為代表的陸權學派、以意大利G.杜黑為代表的空權學派。這三種根據全球戰略受限於一定地理環境的思想所形成的學派,反映了侵略擴張和爭霸世界的戰略思想,成為西方地緣政治學和從地理學上研究戰略的理論基礎,對西方軍事地理學的發展曾有一定影響。與此同時,K.馬克思、F.恩格斯和V.I.列寧對政治鬥爭、軍事鬥爭與地理的關係也進行了研究和論述。如恩格斯在《波河與萊茵河》(1859)、《薩瓦、尼斯與萊茵》(1860)等論著中,闡釋了“軍事地理體系”和“軍事地理形勢”在國家間政治鬥爭與軍事鬥爭中的地位和作用。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戰爭和生產力,武器裝備、作戰行動與地理條件關係的論述,拓展了軍事地理研究範疇。20世紀上半葉,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研究戰爭與地理關係的戰爭地理學、研究國家防務與地理關係的國防地理學、研究軍備與地理關係的軍備地理學等方面的論著,形成了將軍事地理學分為通論與特論兩部分或分為普通軍事地理學、專題軍事地理學、區域軍事地理學的理論體系。同時,為適應陸、海、空諸軍種、兵種在陸地、海洋及其上空與水下等廣闊空間的作戰需要,在軍事地理學研究領域中,先後出現了陸戰地理學、海戰地理學、空戰地理學。隨着作戰樣式的變化、戰爭規模的擴大、武器裝備的發展和軍事地理研究的不斷深入,相繼出現了戰略地理學、軍事後勤地理學、軍事醫學地理學等分支學科,反映了軍事地理學的學科體系已趨完善。中國近代軍事地理學是在鴉片戰爭前後,為適應軍事科學的發展和抵禦西方列強的侵略,在籌劃海防、邊防的軍事鬥爭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先後出現了多種有關海防、邊防鬥爭的軍事地理著作。如關天培的《籌海初集》(1836)、徐家乾的《洋防説略》(1887)等,都有沿海地理形勢與籌劃海防建設和海上用兵關係等軍事地理內容;曹廷傑的《東北邊防輯要》(1884)、何秋濤的《朔方備乘》(1858)、黃沛翹的《西藏圖考》(1886)等,都有邊疆地理形勢與邊防建設和憑險禦敵等研究內容。在江南、湖北等武備學堂還開設有地勢學課程,傳授兵要地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抗日戰爭時期,為抵禦日本軍隊的侵略,先後出版有多種軍事地理學著作,如遊鳳池的《兵要地學》、胡煥庸的《國防地理》(1938)等。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建軍初期就開展了軍事地理研究和兵要地誌調查工作。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1928)、《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6)、《論持久戰》(1938)等著作中,以及關於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作戰方針的文電中,對革命根據地建設、武裝鬥爭以及戰爭、戰役行動與地理的關係等,都作了極其精闢的論述。20世紀中期以後,是軍事地理學同現代科學技術、軍事學術和地理科學相互滲透、共同發展的新的階段。其主要特點和標誌是:為適應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化和政治、軍事鬥爭需要,對全球、大區域或國家範圍進行的軍事地理研究,出現了現代地緣政治和超級大國、軍事集團的戰略地理研究著作;隨着核武器、遠程武器的發展和對外層空間的探索,軍事地理學的研究領域從整個地球擴及外層空間,出現了以研究核戰爭與地理關係和空間軍事地理為主要內容的專門論述;隨着航天、遙感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多學科集成的軍事地理信息系統,使軍事地理學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現代軍事地理學研究,主要是以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為指導,重點探索現代戰爭與地理的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中央軍委領導下,總參謀部和各軍區、軍種、兵種,以及一些軍事科學研究單位與軍事院校,卓有成效地開展了軍事地理學研究、教學和軍事地理資料編纂工作。20世紀80年代以來,軍事地理的研究工作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198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地理學會成立。1989年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將軍事地理作為一個學科收入其中,下設條目98個,初步確立了軍事地理學的學科體系。同一時期,總參測繪局組織編纂了《軍事地理學》,汲取了古今中外軍事地理研究的成果和資料,聯繫中國及其周邊與世界軍事地理形勢,闡述了軍事地理學理論與實際問題,帶動了軍事地理學研究不斷走向深入。1997年出版的《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將軍事地理學、中國軍事地理、世界軍事地理分別作為單獨學科收入其中,共設條目956個,進一步完善了軍事地理學科體系,促進了軍事地理學的研究和發展。與此同時,大量軍事地理學著作、教材和論文集等相繼出版,軍事地理學學科體系進一步完善,並將之分為理論軍事地理學和應用軍事地理學兩個部分,軍事地理研究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進入21世紀以後,軍事地理學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中央軍委決定編纂《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第二版。軍事地理學學科研究得到總參測繪局高度重視,並組織了軍事地理學科領域大部分專家對近幾年來軍事地理研究的新成果進行了系統總結。經過專家們辛勤耕耘,《軍事地理學教程》等一批軍事地理學著作相繼出版,對推動中國的軍事地理學發展和保障作戰、訓練與國防建設等,發揮了重要作用。隨着現代科學技術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以及世界戰略格局的演變和海洋與外層空間戰略地位的提高,軍事地理學的研究範圍不斷擴大,將向世界範圍的戰略地理、海洋軍事地理和空間軍事環境擴展,將進一步擴充人文地理環境、大氣物理和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內容,並重點發展聯合作戰保障相關內容。各軍種、兵種的軍事地理理論及不同層次的軍事地理研究成果,將不斷豐富和發展軍事地理學學科體系,使其更加完善。軍事地理研究方法和手段,將因航天、遙感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使軍事地理信息的獲取、存儲、管理和應用手段進一步現代化,並實現一體化保障。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2]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