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軌道天文台

鎖定
又名“天文衞星”,美國天文觀測衞星系列的一種,亦稱“軌道天文觀測衞星”,英文縮寫OAO。共發射了四顆,1966年發射OAO-1,1968年發射OAO-2,1972年發射OAO-3和OAO-4,衞星上裝有精密的穩定平台,上面安裝有綜合探測系統
中文名
軌道天文台
外文名
Orbiting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發射地點
美國
英文縮寫
OAO
週    期
100分鐘
重    量
約2噸

軌道天文台內容簡介

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1966年至1972年間,共發射四顆衞星的一系列太空觀測計劃,提供了許多天體的第一批紫外線觀測的優質資料。其中有兩次軌道天文台是失敗的,而成功的其他兩次則在天文學的領域內為太空觀測的優點提供了良好的認識,並鼓舞了後續的哈勃太空望遠鏡
美國非太陽觀測的天文衞星系列,英文縮寫是 OAO。它是美國發射的在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波段(側重於紫外波段)範圍內探索宇宙的衞星系列。衞星重2噸多,長約3米,寬約2米;軌道傾角35°,高度750公里,形狀近圓形,週期100分鐘。這個系列的第一顆OAO-1於1966年4月8日發射,由於電源失靈,發射後兩天停止工作,未取得任何資料。

軌道天文台軌道天文台-1

第一架軌道天文台攜帶了檢測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輻射的儀器,於1966年4月8日成發射升空,但是在這些儀器能開始正常工作之前,因為電源故障使得任務在發射三天後即告終止而失敗。

軌道天文台軌道天文台-2

軌道天文台-2 軌道天文台-2
第二架軌道天文台在1968年12月7日發射,攜帶了11架紫外線望遠鏡。他成功的進行觀測到1973年1月,對天文學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和貢獻。在這些成績中,包括髮現彗星有極大的,直徑數十萬公里的冕包圍在外面;也發現新星在可見光的亮度衰減時,紫外線的亮度卻在增加中。

軌道天文台軌道天文台-B

軌道天文台-B 攜帶了口徑38英吋的紫外線望遠鏡,可以觀測到比早先觀測得更為微弱的天體。不幸的是,在1973年11月3日發射之後,發射火箭未能與衞星分離,使得衞星重返大氣層,並墜入大西洋內。

軌道天文台軌道天文台-3

軌道天文台-3 軌道天文台-3
軌道天文台-3 於1972年8月21日發射,並且被證明是最成功的一次軌道天文台任務。這個衞星除了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英國的科學和工程研究委員會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之外,裝載的X射線檢測器是由英國倫敦大學的Mullard太空科學實驗室製造的,口徑80公分的紫外線望遠鏡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製造的。在發射成功之後,軌道天文台-3被重新命名為哥白尼,以紀念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斯·哥白尼500週年的誕辰。
哥白尼一直工作到1981年2月,並且和大量的X射線觀察一起被送回的還有數百顆高分辨率的恆星光譜。哥白尼的重大發現中還有許多週期長達數分鐘的脈衝星,而不是傳統的秒或更短週期的波霎。

軌道天文台OAO-2的發射

OAO-2於1968年12月7日發射,攜有四架口徑32釐米的望遠鏡,在1000~3000埃間的四個紫外光譜區(有效波長在2600、2300、1500和1400埃附近)用紫外電視光度計對熱主序星作紫外光度觀測;攜有一架口徑41釐米的反射鏡,配上900~3000埃的寬帶光度計,用來研究瀰漫星雲的紫外線輻射和星際物質吸收;攜有四架口徑20釐米的望遠鏡組用作恆星光度測量;兩台恆星紫外物端光柵分光計,用來研究1100~4000埃區域的光譜細節。OAO-3於1972年8月21日發射。為了紀念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500週年誕辰,被命名為哥白尼衞星。它攜帶一架直徑81釐米、f/20的卡塞格林望遠鏡和光柵光電分光計,研究熱星的紫外光譜;還攜帶三架小X射線望遠鏡研究3~9埃、8~18埃和44~60埃三個X射線波段的星際吸收和X射線源。

軌道天文台大型軌道天文台計劃

軌道天文台計劃的簡介

是美國宇航局研製的4顆大型空間望遠鏡,分別是哈勃空間望遠鏡康普頓伽瑪射線天文台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斯皮策空間望遠鏡。它們分別工作在不同的波段,每台望遠鏡都為各自的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軌道天文台計劃的目的

大型軌道天文台計劃的初衷是將不同電磁波段的天文學研究各自推進一個時代。由於紅外線、X射線和伽瑪射線不能穿透地球大氣層,因此只能通過空間天文觀測獲得信息。康普頓伽瑪射線天文台和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都在口徑或者分辨率上比前一代天文衞星提高了一個數量級,斯皮策空間望遠鏡雖不比之前的空間紅外望遠鏡(ISO)口徑大很多,但是得益於紅外探測設備的快速發展,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哈勃空間望遠鏡也充分利用了處於大氣層以外、不受氣輝干擾的優勢,能夠拍攝到比地面大型光學望遠鏡所能觀測到的更闇弱的天體。
大型軌道天文台計劃 大型軌道天文台計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