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軌跡拳

鎖定
軌跡拳學創立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創始人是中國人李紫劍。號稱不屬於任何流派的拳學體系。軌跡拳學用平、立、斜三類圓解釋所有人體運動模式,用根干支五條線勾勒所有的人體框架模式,用軌跡和大形概括所有的武術運動的表相,用得手和發力總結武術運動的實質,把其武術的根本原理和根本法則表現出來。軌跡拳學是不受任何人為規則的限制,不擇手段"為所欲為",以消滅敵人保全自己為原則的實戰拳學。 [1] 
中文名
軌跡拳
徒手格鬥
站立對打、纏鬥、僕技等
冷兵械鬥
法、劍法、短刀、軟兵暗器等。
野外生存
獨自作戰、夜戰、山地戰

軌跡拳拳術簡介

李紫劍圖片 李紫劍圖片
軌跡拳由當代武術家李紫劍所創的一種超越流派的綜合性武術。人體骨骼決定了人體是以關節為基點做全方位的圓運動,圓可以是正圓、橢圓、半圓和扇形圓,複雜的動作都是平、立、斜三類圓的組合,武術中徒手搏鬥和冷兵械鬥都基於平、立、斜三類圓的運動軌跡。
軌跡拳是科學與傳統武術融合的產物,軌跡拳對發力訓練、格鬥中的得手,徒手與冷兵格鬥都做了抽象和提煉。它將博大精深的武術變得大道至簡,超越了流派和門户之見,打破了武學的神秘,代表武術發展的方向,深受人們的歡迎。軌跡拳對人體運動軌跡的抽象與舞蹈家武季梅的“定位法舞譜”不謀而合。
由於軌跡拳在傳統武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始人在其著作《軌跡拳學》和《狂生談拳錄》中對傳統武術的某些流派的批評過於尖刻,這也使得軌跡拳自身招致了不少非議,但這無損軌跡拳的價值,時間越久,軌跡拳的光彩越奪目。

軌跡拳拳法內容

運動軌跡----平圓、立圓、斜圓 運動軌跡----平圓、立圓、斜圓
軌跡拳的包括基本功徒手格鬥、冷兵械鬥、野外生存等。軌跡拳的平圓、立圓、斜圓是各派武術動作的高度抽象,軌跡拳的圓可以是正圓、也可以是橢圓,人體的手臂、脊柱和腿都是做圓形、半圓形、扇形運動,伴隨其運動的切線進行發力。平、立、斜三類圓的運動軌跡使武術變得淺顯易懂,讓武術愛好者輕鬆入門。
軌跡拳的基本功包括手法軌跡、身法軌跡、腿法軌跡、步法、軌跡複合(功舞)、發力、樁法、功法、拳法、腿法等。

軌跡拳徒手格鬥

包括站立對打、纏鬥、僕技等。

軌跡拳冷兵械鬥

包括棍法、劍法、短刀、軟兵、械鬥、暗器等。

軌跡拳野外生存

獨自作戰、夜戰、山地戰等

軌跡拳拳法特點

大道至簡
軌跡拳的簡單就是對傳統武術動作的高度歸納和抽象。
軌跡拳是李紫劍的學武生涯和教師的邏輯思維結合的結晶,李紫劍在漫長的學武生涯中,學過十幾種拳術:古傳心意拳、六合拳、張陽拳、通背拳、竹林拳……越往後學,李紫劍就越發現似曾相識的東西越多。學到七八年之後,就發現各種拳法翻來覆去不過就是那幾下,為了打馬虎眼,玩些小花招,變個手型、或者或者調換位置和身形、叫個新名稱而已。
你看弓步後手衝拳、弓步後手推掌、弓步後手前插,除了手型不同之外,還有什麼不同嗎。你看劍的叉步後刺、槍的叉步後刺、刀的叉步後刺除了兵刃不同外,還有別的不同嗎。你看形意拳的降龍樁、十三抓的風展翅、八卦掌的三盤落地、劍的叉步後撩是不是如出一轍。你再看心意拳的連三把、張陽拳的三捋手、通背拳三抓手、太極拳的倒攆猴是不是一個模子脱下來的。
李紫劍於是就收集各派武術的兩三千個“不同”的功架,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近似的功架和動作軌跡進行整理、歸類、合併最後歸納為二三十個功架模型,而這二三十個功架模型的基本運動軌跡又是基於平、立、斜三類圓。
對於武術動作的發力,運動物理學和幾何學知識,李紫劍很快就發現,發力的時候是基於圓的軌跡做切線運動。無論是拳、肘、膝、腿、頭、身子等部位的發力,只要在圓的運動軌跡上做切線運動,就威力無窮。
科學而系統
李紫劍與竹林武術館 李紫劍與竹林武術館
傳統武術流派眾多,但絕大多數門派都缺乏自己的理論體系,很多門派一上來就練武術套路,加少量的基本功,即便是訓練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軌跡拳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借鑑、歸納、整理。形成了符合哲學、力學、生理心理學的理論體系,訓練更是從基本功、對練、纏鬥、冷兵、徒手格鬥、械鬥、野外生存、心理訓練……的完整體系。軌跡拳不主張拳來練人,而是人練拳。不主張違背生理的過度苦練,而主張日日精進。
樸實無華
影視作品和表演弄出很多招式是為了吸引觀眾,真正的實戰武術不會大戰三百回合決勝負,往往是一招致敵,一劍封喉,幾秒內高下立判,幾分鐘分勝負。因此軌跡拳教的都是一招致敵、直取要害的真功夫,無多餘的花招。
李紫劍老師本人個性正直樸實,正直樸實的個性使他從傳統武術繁雜的表象中求真。軌跡拳自創立以來,全國學習軌跡拳的不下十萬人,如今他依然親手教每個學員,不用助手和教練。軌跡拳的學費低廉,幾乎是全國最便宜的。儘管軌跡拳對傳統武術進行了大量的創新,形成了一個體系,但依然有不足,李紫劍沒有門派之見,鼓勵學員和後來者學習和超越自己。

軌跡拳發力大綱

發力泛指輸出功力的技術。發力的物理模式是卷縱。
卷縱泛指形的改變,勢的利用和力的釋放。
卷泛指收縮,縱泛指開張,卷縱泛指相對形變。卷是縱的基礎,縱是卷的前提,卷和總相互蓄勢,相對發力。
卷縱包含了軌跡的調頻調幅運動。頻就是轉速,幅就是半徑。
卷縱包含了軌跡切線運動。軌跡泛指勢的本體,即原則性運動。切線泛指勢的發揮,即針對性運動。劇烈的卷縱叫發力。卷縱是發力的表象,發力是卷縱的實質。單純的四肢發力叫局部發力。身法和手法複合的發力叫主體發力。
步法,身法,手法複合的發力叫整體發力。“手”,泛指局部。發力所產生的能量叫功力,功力的大小取決於自律運動水
平,發力的作用效果取決於具體的作用形式。衝量達到“質量和”,速度達到“速度和”,是功力強大的不傳之秘。而“大形過人”,則是作用形式的不傳之秘。相對沖撞式的發力叫衝擊,即打。相對分離式的發力叫拋
軌跡拳 軌跡拳
彈,即放。短促強勁的衝擊力叫寸勁,短促強勁的拋彈力叫抖勁。發力的自律運動可以分層體認,層層複合,遞進修正。發力的隨遇運動必須從運動活人中體認。發力的體認和修證從局部開始。局部發力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彈射式。即屈伸運動,一種是拋射式,即旋轉運動。拳學發力是拋射和彈射覆合的運動,叫做拋弾式。軌跡運動是拋弾的基本模式。手腳既然可以進行軌跡運動,説明腿臂可以表現基本的拋弾。但是腿臂本體的拋射力量不足以支持尖端最後的衝擊,所以臀肩的搖轉就成了腿臂局部發力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局部發力的修證
1、首先把手腳的軌跡作熟,作軌跡時強調肩臀的積極參與,達到渾然一體的程度。
2、快速軌跡運動。
3、把拳腳運行的軌跡由正圓變成橢圓形,使攻擊武器循着近於直線的弧線或拋物線高速運行,在高速運行中突然轉折方向循軌跡輕快返還,整個運動的時間不超過三分之一秒,即可認為局部發力成功。
軌跡拳 軌跡拳
4、高水平的局部發力可以用十六個字概括,那就是“舉止優雅,拳腳生風;心平氣和,大力不窮”。也就是説,高水平的發力體態自然,軌跡流暢,動態優美;拳腳出擊時速度驚人,可以聽見拳腳與空氣摩擦的呼呼聲甚至嘶嘶聲;呼吸和心跳與平時相比,沒有很大的變化,近乎平常。雖然發力是劇烈運動,發力者本人並不感到吃力,即使重複發力幾百次,依然是速度不減,力度不減,神態自若。那種打了三五十拳即精疲力盡的“發力”,決不是正確的拳學發力。
在做局部發力時,脊背臀胯往往伴着手腳的運動而自發運動,對此現象可順其自然,暫時不予理會,更不必可以制止。因為這類自發運動,是主體發力的潛在機勢,一旦把這種潛在機勢加以提純,優化,深化和強化,局部發力就會升華為主體發力。主體發力是局部發力的複合。具體的説,是脊背和手臂的複合,臀胯和腿腳的複合。
以手臂為攻擊武器的主體發力可以這樣修證:
首先站好腳步,以脊背的搖帶動手臂做幅度適中的手法軌跡運動。先作中速運動。再作快速運動。再作快慢相間的運動,即一個快園一個慢園的運動。接下來把手法軌跡由正圓運動變成橢圓運動,使攻擊武器循近於直線的弧線或拋物線高速運行,在高速運行中突然轉折方向循軌跡輕快返還,整個過程不超過三分之一秒,即可認為主體發力成功。
以腿腳為攻擊武器的主體發力可以這樣修證:首先單腿站穩。再作快速運動。然後作快慢相間的運動。接下來把軌跡的正圓變成橢圓,使攻擊武器循近於直線的弧線或拋物線高速運行,在高速運行中突然轉折方向循軌跡自然返還,整個過程少於三分之一秒,即可認為主體發力成功。主體發力作用方式,叫做“腳手打人,臀背用力”。發力的過程分三段,臀背和腳手的對應方式分三層。發力一開始,臀背如弓腳手如箭,是臀背把腳手射出去。發力到位時,臀背如錘腿臂如釘,是臀背猛烈撞擊腿臂。發力之後,臀背如輪腿臂如繩,是臀背把腿臂拉回來。在作主體發力時,臀胯腿腳往往伴着主體運動而自發運動,對於此類運動,儘可以順其自然,暫時不予理會,更不必刻意制止。因為這種運動是整體發力的潛在機勢,一旦把這種機勢加以優化處理,主體發力就會升華為整體發力。
整體發力是主體發力和拳學步法的複合。
整體發力的運動原則是:
腳步的動向必須與主體的動向一致;
臀胯的軌跡必須和身手的軌跡一致;
脊背對手臂的撞擊和臀胯對前腿的撞擊必須同時。
整體發力依步法的形式可分為三類,即原地發力,單步發力,復步發力。
整體發力的修證
1、 以很自然的速度原地比劃整體發力的立體運動模式。
2、 逐步加快運動速度和止控速度,直至在三分之一秒內完成整個發力過程。
3、 整體發力的模進程序是:單步發力,連步發力,復步發力,每一種具體的發力都應依次修證。單步的代表是搓步(短矩離刺步),平擰步,橫擰步。連步的代表是寸步,平雲步。復步的代表是進步,歪步,彎步。
4、 每一種具體的發力都可以在熟悉軌跡大形之後,由局部開始層層體認,層層複合,直至達到整體發力。這是初學者的必經之路。 5、 輔助器材有助於體認發力,但是任何器材都無法替代發力的徒手基本功練習。發力的徒手操練必須高度重視!

軌跡拳拳學真諦

拳學是人與人搏鬥的專門學問。
拳學涵容所有的手搏內容和原始械鬥內容。
拳學是人體運動學 —— 大形和軌跡是拳學運動的表象,得手和發力是拳學運動的靈魂。
體態的參數叫大形;運動的流程叫軌跡;把握目標的行為叫得手;釋放能量的動作叫發力。
大形就是人體框架,軌跡就是人體動態。
大形由身、臂、腿三條線構成;軌跡由平、立、斜三類園派生。大形的相對運動衍化得手,自律的軌跡切線運動形成發力。
—— 這就是拳學運動的鐵定的條律。
拳學的體認和修證必須從這裏開始—— 古今中外的武技概莫能外,這就是拳學真諦。

軌跡拳軌跡

軌跡,即運動流程的模式。
軌跡基於平、立、斜三類圓。水平狀態的圓叫平圓;與平圓相垂直的圓叫立圓。傾斜的平圓和立圓叫斜圓。
縱向的立圓叫縱圓,橫向的立圓叫橫圓。
軌跡以特定線段的走向命名:凡平圓和斜圓均以前弧的走向命名,凡立圓均以上弧的走向命名。
左右對稱的橫圓、平圓和前後斜圓,均以中心弧的走向命名。
定向重複的圓運動叫循環,變異的循環運動叫回環。8 字形的迴環叫五花。異位自律的軌跡運動叫插花。
軌跡的行程用弧度作單位。

軌跡拳大形

大形就是人體的框架和輪廓。
框架和輪廓對應的原理是大形的理論依據。
大形由脊椎、手臂、腿腳三條線構成,這三條線通過本身的變化和相對的變化勾勒出千姿百態的人體造型。
大形只論骨幹,不計細節。大形是對拳學表象的簡化和提煉。
相對靜止的大形叫功架,相對運動的大形叫功法。
功架是功法的載體,功法是功架的靈魂。
功架和功法共同造就大形。

軌跡拳得手

得手泛指攻擊到位。
得手是相對隨遇運動的結果。
基礎的到位叫得位,得位的技術叫步法。
尖端的到位叫得手,得手的技術叫手法。
敵對的雙方得手的機遇均等,一方的到位可以是另一方的到位,一方的得手也可能是對方的得手。
得手的不二真諦是:泛視、同動、近取。

軌跡拳發力

人體能量的瞬間釋放叫發力。
發力是人體運動的超常、失常和反常行為。
發力所生成的能量叫功力,功力就是物理學上所説的功率。
拳學發力的公式是 軌跡 複合 切線。軌跡指基本的運動,複合指各個軌跡的接連和傳導,切線指基於軌跡的拋物線。
軌跡層次越多,複合越合理,切線越適度,功力越大。
功力是速度和質量的乘積。
功力與質量一定成正比,穩定的形值是質量的基礎,後驅運動是輸送質量的高級形式。瞬間逆行是質量堆積的重要手段。
功力與速度一定成正比。發力的速度取決於軌跡頻率和層次,並且與複合方式密切相關。頻率越高、層次越多、傳動比差越大,速度越高。縮短尖端軌跡的半徑,加大脊椎軌跡運動的半徑,便是最佳的加速運動。
大形同動、局部自律、形值守恆、軌跡切線、複合深化、後驅逆行——這就是拳學發力的人體力學運動模式。

軌跡拳直拳訓練

直拳概述
説起直拳,大家都不陌生,綜觀世界各國的搏擊術,幾乎都有直拳的存在。在拳擊台上,直拳的使用率之高,是任何一種拳法都無法與之相比的,直拳如同兵器中的槍,槍乃兵器之王,而直拳則是拳法之魂。
直拳動作簡潔,速度迅疾,力量沉、透,擊打範圍廣,這些獨到的優勢,使直拳無論在擂台爭雄,還是在街頭野戰,都是打鬥者的首選拳法。
作為軌跡拳中的直拳,其動作外形與拳擊散打的直拳似乎大同小異,但在軌跡拳中,其發力技術和實戰打法,都是自成特色的,軌跡拳歌訣有云:
立雲拋彈直拳生,手動腳動似流星,
重心前置手宜遠,身架拔高動自靈,
攻擊前手復前手,讓位一動見輸贏,
生性偏愛打頭陣,惹事生非第一名。
直拳的軌跡和大形
任何拳法的外在形態都可以用軌跡和大形來表述。軌跡是運動的流程,大形是人體的框架,直拳是以身體為端點、以手臂為射線的衝擊動作,拳到位時肩肘腕近於直線。直拳的手法、身法軌跡都是基於前立圓,即前後方向上的立圓。
直拳的發力
直拳的發力不外“軌跡複合”和“三圓發力法”,這也是軌跡拳的發力基本原理。所謂“軌跡複合”即發力時,肩、胯、身、手的走向均為同一方向的圓,傳導互動,以達到力的層層疊加,所謂“三圓發力法”即一個完整獨立的發力模式應為1080度的連貫的三個圓,由一個渦圓啓動,借勢發力,形成一個橢圓,再回復由一個渦圓還原。第一個渦圓即啓動圓,為發力生機造勢,形成足夠的動力;第二個橢圓是力量的發揮,也就出拳踢腿等外在的發力表象;第三個渦圓是回覆圓,以使動作復位,減震消勢。
三圓發力的理論分析見李紫劍先生的《軌跡拳學》教材和“發力的原理法則和方式”一文。
很多人對三圓發力法提出異議。事實上一個正確完整的發力過程都可以用三圓發力法來分析,很多拳派也有類似的練法,只不過名稱提法各異罷了。例如形意門有“束展”二字,心意拳有“裹踐躦”,其中“束”、“裹”類似於三圓發力法的啓動圓,“展”、“踐”類似於第二個橢圓,“躦”則相當於軌跡拳的步法“後驅逆行”的逆行制動。只有“束”、“裹”得越充分,“展”、“踐”才能越快、越狠,力量發揮得越大,究其根本,不過是個蓄勢、發勢,力量堆積的原理。 直拳發力的練習步驟:
1、手法軌跡。站好,手循向前、向下、向後、向上的前立圓軌跡運行,力求緩慢、自然、流暢,手臂不僵不緊,松活自如,肩、肘、腕積極參與運動,使整條手臂都運動起來。前後手都要練到,左右式交替練習。熟練後可漸漸加快運行速度,但要注意快而不亂,快而不僵,並可作一個小圓,一個大圓的交替連環練習。
2、身法軌跡。坐在椅子上,右手掌根貼在胸口,手掌與身體垂直,做前立圓運動,動作要求緩慢、流暢、自然,如果作為參照物的手呈前立圓軌跡運行,那麼身體的軌跡就做對了,熟練後可將手拿開,直接以身體做。此練習一定要注意尾椎、頸椎要相對固定,用中段整條脊椎去做,這樣才能真正將脊椎搖起,否則就會變成簡單的前俯後仰了。
3、身手軌跡複合,站好,在練習手法軌跡中加入身法的軌跡運行,要做到以身運手。此時要注意身法軌跡和手法軌跡由於半徑不同而形成一個傳動比差,即身、手始終相差半拍,身運手,手出身已回,形成對爭,反覆練習,同樣要求緩慢、流暢、自然,細心體會身手軌跡複合的精確性,做到由身至手節節貫穿。
4、貼身拳法發力練習。這一步是直拳的關鍵所在,如果體會不出力由身發,力由脊發,那麼直拳永遠入不了門。
站好,右手自然握拳置於胸前,左手置於右手前約10—15釐米,縱步站好,然後身體按照三圓發力法的過程,渦圓啓動,繼而向前拋彈,帶動右拳短促有力地擊向左掌心,然後復位,還原。剛開始練習時,啓動圓可劃得稍大一些,稍慢一些,動作流程中啓動的渦圓一定要劃出來,熟練後可逐漸將啓動圓變小,加快,直至整個發力過程在三分之一秒內完成即合格。
要注意動作的突發立止,發力正確的話右拳打在左手上聲音清脆響亮。
貼身拳法發力達標後,可試着逐漸將拳離開身體,用身法帶動手臂做短促的拳法發力,直至手臂完全放開,就基本掌握了直拳的發力模式。
5、完整的直拳發力,站好,後腿蹬地,重心前移,身法由渦圓啓動,前搖發力,前手前立圓在身法的帶動下向前拋彈,拳到位時驟然一緊,前腳踏地制住身體重心的前移,此時身體已回覆,身與手形成對爭,前腿與後腿形成對爭,拳臂借對爭之勢復位、還原,重心回置,完成整個發力過程,以上描述雖然複雜,但實際完成只是一瞬間的動作,直拳要求在三分之一秒內完成整個動作。
後手直拳類似前手,只是出拳時加上了身體右轉、後胯前壓的動作,否則不易得力。
直拳的要領和細節
1、注意軌跡複合、運行的通暢自如。很多人初練直拳時,發力時身體震動非常大,自我感覺發力非常暴烈、兇猛,其實大部分力量在相互牽扯中消耗了,並沒有發出去,變成了自己打自己。其實一記發力優秀的直拳是非常優雅自如的,整個出拳的過程自身並無多少用力的感覺(當然並非真正的不用力),只是在拳到位時才驟然一緊。所以,練習時應細心體會身、手的軌跡運行、複合,力量的傳導是否通暢自如,由身至手節節貫穿。
2、肩與胯的細節。出拳到位時,相應的肩應前束、沉,以強化關節支持力,並結合搖臀蕩胯,發前拳時,勒胯頂膝,與後胯對爭,發後手時,切胯跪膝(後腿)。整體上肩胯相合。
3、注意身法的轉折回抽。身法前搖發力時,要有轉折回抽的力量,即如抖毛巾時尖端到位時的瞬間轉折,身體的發力從側面看是一個S形的蠕動過程,由丹田而上節節貫穿,直至手臂;身的回抽轉折與手臂又形成對爭,發力優秀的一記直拳可在發力的瞬間聽到肌肉的崩彈聲。
直拳的一些練習
1、與步法結合
①寸步直拳。在直拳的完整動作基礎上,前腳滑出半步,同時出拳,前腳逆行制動,後腳跟上,亦即直拳的整體發力。
②進步直拳。後腳跨過前腳,同時結合直拳,必要時可將進步直接變為低位前分腿,落步打成直拳,上下連踢帶打。
③閃步直拳。步法斜前移,結合前手直拳。
2、插花直拳。插花直拳即左右手交替連續出擊,站好,按前手、後手、前手的順序反覆練習。左右式交替練習,要求三拳在1秒內完成。
插花直拳非常重視節奏的密集性,如何使節奏快起來呢。要注意前手出了一半,後手已出,前手到位,後手出了一半;後手倒位,前手微收再錯腕發力,即後手追着前手打,這樣才能快起來,同時身法要協調配合,身法是前搖加上臀胯的左右平搖。插花直拳不求重擊,但一定要快,如急風驟雨,打得對方無喘息餘地。
原地熟練後可結合寸步,進步練習。
3、掖手直拳。掖手即基於後平圓由外向內的捋拍,掖手使用訣竅是掖對方的異側手,即左手掖對方右手,右手掖對方左手,這樣掖住對方一隻手即等於掖住兩隻手。
練習時,前手掖後手出拳,結合前腳挪,後手掖打前手拳,結合歪墊步。
直拳的打法
1、突襲。在街頭打鬥中,可以無預兆地直接用直拳突襲對方。①二人對峙。②我方前手由原位直接拋彈,擊向對方面門。注意手由原位循前立圓直接拋彈出拳,動作圓潤流暢。
2、打間架。打間架在軌跡拳中又稱“殺前鋒手”、“奪臂阻膝”,是“近取”的典型體現。
①插花直拳。雙方對峙,對方嚴密抱定防守間架,我可寸步、上步逼近,前手直拳重擊對方前置手臂,對方必然間架受到震動而散亂或是間架不穩,自己的手撞自己的臉,此時後繼直拳連續擊向對方面門要害,此以一臂之長奪敵半臂之短,極為安全穩妥。
②劈直插花。雙方對峙,我斜前近身,前手小劈拳直接劈向對方臂、肘彎,將對方間架打散,撕開防線,後手直拳襲其面門。先發攻擊,後發攻擊均可用此模式。
3、閃打。為後發攻擊之法,對於對方的直線型攻擊,我前腳橫挪,前手直拳可直取其面門。為安全起見,後手應張開護臉。
4、掖打。對方與自己架子相同,用後手掖前手打;架子相反,前手掖後手打,始終掖對方的異側手,步法以前腳橫挪步、歪墊步為主。
5、驚打。驚打主要用於先發攻擊,主要形式有指上打下,指左打右等。例如,對方持格鬥式,我先以一記側分腿直接踹向其腿膝,隨之前手直拳直打面門,只要節奏密集,對方是很難倖免的。散打、截拳道中都有類似的打法。
6、逆打。又叫中線攻擊,即迎着對方的攻勢直衝過去,擊敵於半路之中。這要求很強的洞察力、同動本領和一定的抗擊力。例如,對方起鞭腿橫踢,我於其欲起腿將踢而未發之機直接上步直拳衝打其面門。

軌跡拳實戰要素

內容簡介
武心、戰術和武力——是為實戰三要素。
這裏所説的實戰,特指善惡生死之爭,而非純學術性競技或規則對等的體育競技。
真正意義上的實戰與體育競技不同,再激烈的體育競技都不是實戰,因為體育競技是相對公平和公正的競爭,比的是實力和素質,賭的是榮譽和財富。而實戰無所謂公平和公正,比的是殺心與手段,賭的是生死。常常有體育競技高手——拳擊、散打、柔道、摔跤……的佼佼者——被歹徒傷害,拳台上也從不見王牌刑警奪冠,此二者足可鑑認競鬥和實戰的差別。
古人説:武術對於實戰來説,是微末之技。此説千真萬確。事實無數次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一個人一旦有了致敵於死地的決心,只要他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就一定有辦法把對手消滅。毫無疑問,用強烈的仇恨的心理和陰謀詭計武裝起來的人絕對是可怕的殺手,他會不會武術或者武功高低並不妨礙他的破壞力。
反之,如果一個人實戰觀念錯誤,把生死之爭視做競鬥,他就難免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稀裏糊塗地上了歹徒的圈套,犯下不該犯的錯誤。而最後的結果,就不免以自己的慘敗而告終。當年楚漢相爭,“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武功高手項羽提出和劉邦先生來一場拳王爭霸賽,建議功夫高的得天下。劉邦先生回答:“和你這種人打交道,我更願意比智謀,而不是比力氣。”鬥智鬥勇的結果是,武功天下第一的楚霸王走投無路,無顏見江東父老,最後用自己的功夫殺死了自己。而無情無義又無賴的漢劉邦,穩做江山面南稱王。
武心
什麼叫武心,武心就是實戰觀念。武術是幹什麼的。有人説是強身健體的,有人説是陶冶情操的,有人説是比賽爭光的……這些都是武術觀念的誤區。為什麼這樣説呢。被不法侵害傷害的的似乎都不是病人,被壞人欺辱的似乎並不都是沒情操的粗人,在歹徒淫威面前篩糠的似乎並不都是與獎牌無緣的俗人。2000年,報載中國的三位柔道專家在八塞羅那遭劫,四個不良少年不僅把他們洗劫一空,而且使他們飽受拳腳個個帶傷。是他們身體不夠健壯嗎。是他們情操不夠高尚嗎。是他們在賽場上還不夠威風嗎。那麼,他們的功夫怎麼竟不能有效的保護自己呢。他們是否應該慶幸:多虧歹徒沒有動刀子。那些與他們同病相憐的武術家,是否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武術是怎麼了呢。
武術是幹什麼的,軌跡拳學的回答是:武術是用來制人的。什麼叫武術,武術就是打人術,武術就是傷人術,武術就是殺人術。只有智慧力量手段技術相結合並且能直接作用於人體的行為方式才叫武術,任何不以人為載體的行為模式都無法稱之為武術。武術的主導思想,一定是也只能是消滅敵人保全自己。武術的一切行為,必須以此為出發點並以次為行為準則。誰認識到這一點,他就開啓了武術之門;誰看不到這一點,他就必將迷失在學術的森林裏。
戰術
任何一個決心消滅敵人保全自己的人,他一定能找到某種適合自己運用的方法,這就是戰術——通俗地説就叫手段。這種手段可能是高尚的也可能是卑鄙的,也許是合法的或許是非法的,會是道德的也許會是缺德的——什麼情況都可能出現,但這種手段則一定對他來説是有效的,那就足夠了。一旦他選擇了正確的行動手段,他就完成了戰略戰術上的超越,他的生活技能就將轉化成為搏殺技能,他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就可以轉化成攻擊武器。在這種情況下,菜刀就成了戰刀,竹子就成了長矛,鐵鍁就是砍刀,剪刀就是短刀,明着不行來暗算,正面不行就偷襲,趁風放火,借雨放水,裝瘋賣傻,笑裏藏刀,瞅準時機,即發出致命的一擊。真正的實戰觀念加上合適的手段,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置仇敵於死地。毫不客氣的説,這就是實戰真傳千古之密。這就是以弱勝強的不二法門。
武力
在許多時候,實戰觀念挑戰社會傳統觀念,蔑視正統的道德準則,因此難以被世俗所接受,但是,任何人要想在實戰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他就必須確認”一切服從效果“的思想。在實戰中,勝利者永遠都是對的,因此所有致勝的手段都是對的;失敗者永遠是錯的,故而導致失敗的思想行為都是錯誤的。
正確的學術思想使人明智,明智的武者便可以識別真假武術和舞術,從而便不會犯為實戰而苦練舞術的低級錯誤。明智的武者會意識到潛在的危機並保持高度的危機意識,從而未雨綢繆切實修正實戰功夫。明智的武者會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修煉的武功,選修適合自身的技術。
原始的認一的實戰觀念產生現實的有效的實戰手段,直接有效的技術為手段的實施提供了遴選的餘地,三者相輔相成構成實戰的整體。人會變手段會變技術會變,但實戰的三要素不會變。
攻擊是最好的防守,因此實戰的三要素全都建築在消滅敵人的基礎之上,任何偏高這個基準的行為都將造成災難性的後果。當實戰殺敵三要素被封建統治階級誤導置換成“止戈為武”,“以德服人”和“神功絕技”之後,武術就步入了學術的歧途。清代對後者的發揮達到了極致,與此同時武人的無能也就達到了空前。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內家神拳的鼎盛時期,八國聯軍侵入了中國。洋鬼子長驅直入機會沒遇到一點抵抗,京城的武術大師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為國殺敵,京師的武林沒有一個門派組織起來抗擊侵略。兩位國師級的武術大師一個隨西太后遠遁千里開外,一個不明不白地在洋鬼子的槍口下喪生。倒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黃毛丫頭馮婉貞,還帶領一幫毛頭小夥砍了不少洋鬼子的狗頭。這些,都有書為證。武術大師在國難當頭的不作為證實了傳統武術的無能,而傳統武術的無能實源於原始實戰思想的失落。
事實證明,沒有正確的實戰觀念,武功蓋世也難免面北受縛。有了正確的實戰觀念正確的指導思想,書生可以戰勝武士,弱者可以消滅強者,少數可以戰勝多數,沒有武功的人可以幹掉武林高手。
總結
什麼是真正的實戰功夫,能消滅敵人保全自己的功夫就是實戰功夫。在和平年代裏能幹掉歹徒的功夫就是實戰功夫,在戰爭年代能消滅敵人就是實戰功夫。持消滅敵人保全自己為宗旨的主導思想,採取唯效果是求的不擇手段的手段,運用最直接最簡單最有效的攻擊武器(武力),毫不猶豫地消除外來的威脅,這就是實戰。
——武心、戰術、武力,這就是實戰三要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