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軋道

鎖定
瓷器軋道工藝在元朝晚期開始出現,近年出土瓷器表明,明宣德年間御廠窯已經有成熟的燒製工藝,明中晚期一度失傳,清雍正御廠窯得以恢復燒製,乾隆時期得以發揚光大。
中文名
軋道
時    期
乾隆時期
類    型
創制的新型裝飾技法
軋    道
把粉彩和軋道的工藝有機結合起來

軋道工藝特點

軋道工藝,是在瓷器色地上用一種狀如繡針的工具撥劃出細如毫芒、宛如錦紋的鳳尾狀紋。在軋道地上繪花卉圖案,具有銅胎畫琺琅的藝術效果。此種工藝頗為費工,清宮內務府記事檔中稱這種新創紋飾為“錦上添花”,景德鎮藝人謂扒花。

軋道工藝運用

粉彩軋道瓷(扒花)就是把粉彩和軋道的工藝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珠聯璧合。所謂粉彩就是用玻璃白料為底色,運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中的沒骨法彩繪渲染圖飾的彩瓷,這種瓷器的特點是畫面陰陽突出,濃淡分明,立體感強,色澤柔和淡雅又明亮。所謂軋道,又叫雕地,宮中稱錦上添花,景德鎮藝人謂耙花,它先在白胎上均勻施一層色料,如紅、黃、紫、胭脂紅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種狀如鏽花針的工具拔劃出細的鳳尾紋,最後配以花鳥、山水等圖飾或開光圖飾。如今,軋道工藝已日漸成熟,成品率也大幅度提升,在如今的景德鎮市場中大到品牌店小到地攤上都不難見到軋道工藝的陶瓷品。